納差

納差(poor appetite),所謂“納”指“胃納”,“納差”意指食量減少。在中醫範疇中歸屬於脾胃病,由多種原因導致。如傷食引起,常表現為噯吐酸腐之氣;再如濕阻引起,常表現為胃脘脹悶、舌苔白膩;此外消化功能低下也可以引起納差,中醫稱為脾胃虛弱,臨床除見到納食減少外,還伴有食後腹脹、面色萎黃、氣短懶言、大便稀薄等症狀。治療根據引起納差的病因病機辨證施治。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中醫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脾胃
  • 常見病因:感受時邪、飲食所傷、脾胃虛弱、腎陽虛衰等
  • 常見症狀:納食減少,食後腹脹、面色萎黃、氣短懶言、大便稀薄等
病因,常見疾病,檢查,鑑別診斷,治療原則,

病因

1.感受時邪
若因感受風寒之邪,風寒之邪客胃,使胃之受納功能受損;或因感受暑熱時邪,熱邪乾胃,胃氣受損,亦可使胃之消化吸收功能障礙;特別是感受濕邪,濕性黏膩,最易傷害人體脾胃之消化吸收功能,同時脾主濕而惡濕,濕多則能郁遏脾陽,使脾運受損,胃氣不開則不思飲食。
2.飲食所傷
若生活起居有逆生理,或過食甘肥厚膩,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醇酒甘肥過度,伐傷脾胃,使胃氣受傷,則胃氣不能主腐熟,納消之能,則不思飲食。
3.脾胃虛弱
胃氣受損,則惡聞食臭,導致納差。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衰,則不能食而瘦。
4.腎陽虛衰
腎為先天之本,為人體生命之根,人體一切動力的源泉,特別是命門之火,能化生萬物,火能生土,對脾胃消化腐熟食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腎陽虛衰,則命門之火不能生化脾土,則可導致脾胃功能虛弱,而致不能飲食。

常見疾病

常見於肝癌、Zieve綜合徵、蛋白尿、小兒病態竇房結綜合徵、小兒原髮型肺結核、巨細胞動脈炎和風濕性多肌痛、不明原因發熱、縱隔間葉源性腫瘤及其他腫瘤、產後傷食、寒濕困脾濕阻、噎膈、胃納呆滯、吸菸中毒症等疾病。

檢查

1.仔細詢問病史;進行相關物理檢查,進行初步診斷;
2.根據初步診斷進行輔助器械檢查和實驗室檢查;
3.綜合所有檢查結果,結合臨床表現得出最終診斷。

鑑別診斷

納差鑑別診斷的範圍極為廣泛:消化道疾病、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慢性炎症、內分泌疾病、精神疾病等均可能出現納差。

治療原則

1.感受寒邪治法:散寒溫中,和胃進食。方劑:藿香正氣散加減。
2.濕濁犯胃治法:芳香化濁。方劑:神術散合藿香正氣散加減。
3.飲食所傷治法:消食導滯。方劑:保和丸加味。
4.肝氣犯胃治法:疏肝和胃。方劑:抑氣散加味。
5.濕熱內蘊治法:清化濕熱,導滯理氣。方劑:黃連平胃散合枳實導滯丸加減。
6.脾胃虛弱治法:健脾和胃。方劑:異功散合參苓白朮散加減。
7.胃陰不足治法:益胃養陰。方劑:益養胃湯加減。
8.腎陽虛衰治法:溫補腎陽。方劑:金貴匱腎氣丸加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