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坪鄉

納坪鄉

東臨逢亭鎮,南連羅蘇鄉,西瀕望謨縣桑郎鎮、樂旺鎮和紫雲縣大營鄉,北接木引鄉,鄉政府駐地距縣城55公里,是個邊遠、貧困的少數民族鄉,屬貴州省二類貧困鄉。區域面積72.6平方公里,境內東面是土山,西面是石山,山高山陡,地形複雜,共有耕地面積4319畝(其中田1513畝,土2806畝),杉木林地1600多畝,麻竹基地4300畝,茶葉基地1500畝,板栗2000多畝,其他經果林1500餘畝,非耕地資源18700多畝。境內海拔720—1100米,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終年無結冰現象,氣候仍屬亞熱帶氣候範疇,年平均氣溫16至1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納坪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貴州省羅甸縣
  • 地理位置:縣西部
鄉鎮介紹,基本概況,建置沿革,產業介紹,著名人士,

鄉鎮介紹

納坪鄉為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羅甸縣西部,東臨逢亭鎮,南連羅蘇鄉,西瀕望謨縣的桑郎鎮、樂旺鎮和紫雲縣的大營鄉,北與木引鄉接壤,鄉政府駐地距縣城55公里,是個邊遠、貧困的少數民族鄉,屬貴州省二類貧困鄉。

基本概況

全鄉共轄5個行政村,23個村民組,36個自然寨,1004戶,總人口4494人。苗族、布依族、漢族等民族夾雜聚居,少數民族占91%。全鄉5個村16個村民組通公路,2個村安裝自來水,有移動基站3座、聯通基站1座,通訊覆蓋率達95%,有教育校點3所,衛生醫療點2個。
苗族苗族
2007年,全鄉糧食總產量為1725噸,人均占有糧384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718元。

建置沿革

清代時期,現納坪鄉翁傳村屬拜倫亭,由州判親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羅甸解放後,1953年5月全縣鄉鎮改建,納坪屬羅甸縣第三區。
1958年10月全縣人民公社化,納坪屬逢亭公社。
1963年2月恢復區級建制,納坪公社屬逢亭區。
1984年4月撤銷公社,納坪公社更名為納坪鄉。

產業介紹

1、翁傳茶園。翁傳茶園位於納坪鄉南部,距鄉政府駐地8公里,鄉政府通往縣城公路從中穿插而過,交通便利,環境優美。
翁傳茶園於2004年始建,是與上隆茶果場聯合,按照“以場帶鄉,促進共同富裕”的構想而來。現茶園規模已達1500畝,正在開發1000畝,預計2010年達4500畝。該地所產的茶葉天然純淨、無公害、無污染,色味純正清香。
2、翁傳麻竹園。翁傳麻竹園位於納坪鄉南部,距鄉政府駐地8公里,鄉政府通往縣城公路從中穿插而過,交通便利,環境優美。麻竹基地始建於1998年,經過多年培育發展,麻竹基地已發展至近5000畝,該麻竹培植具有成活率高、出筍率多、出筍期早、豐產期長、管理簡單、適應性強等特點。許多專家及省州縣領導深入到實地調研時,均認為當地發展生態農業,麻竹的潛在開發價值很大,主要是該麻竹的筍、竹、葉均有較好的經濟價值,並可作旅遊觀光開發。
竹筍具有肉質肥厚而脆嫩,營養豐富,食用方便等點,並有消食化痰、透瘀解毒、利尿通便、減肥防癌、美容等功效,其內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胺基酸、蛋白質及微量原素,是集營養、保健於一體的天然健康食品。星輝公司加工的竹筍主要有酸筍、箭筍、筍乾三種。酸筍有絲、片兩種形狀,絲宜炒食和涼拌,片宜各類火鍋或煮湯;箭筍宜煲菜、湯菜、炒菜及各類火鍋;筍乾宜紅燒、燉菜。產品暢銷廣東、四川、重慶、福建、台灣等地。
竹子莖長、質厚,適宜建築、蔬菜搭架及網箱養魚等用材。產品主要除供給縣內及獨山蔬菜種植用外,還往廣西作建築、養魚等用。
葉子寬大、光澤、色鮮,適宜包中子。產品暢銷廣東、廣西、上海、山東等地。
3、早辣椒基地。納坪鄉開始育苗試種早菜辣椒於2003年冬,現全鄉已有四個村發展早菜辣椒總計達1500多畝。主要種植品種為辛香2號、辛香8號,平均畝產均在1500公斤以上。當地所產的辣椒長嫩色美、肉厚皮薄、清脆爽口、味鮮。產品暢銷貴陽、安順、湖北、四川、重慶、廣東等地。
4、上隆坡板栗園。納坪鄉上隆坡板栗園位於納坪鄉政府東面,栗樹面積2300畝,均於2004年種植,現共有栗樹13萬多株。雖種植的基本上都是直生苗,但由於氣候、水質、土壤適合板栗生長,2007年已開始掛果,預計2010年後達盛產時期。
納坪鄉上隆坡板栗枝葉繁茂,果實外形美觀、顏色呈紅褐色,有光澤、皮薄、仁大,果肉細嫩、香甜清秀,果仁呈嫩黃色、易剝、不粘內皮等優點,並具有營養豐富,高蛋白質、高熱量、低脂肪、不含膽固醇、無農藥殘留的特點。同時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記載“栗”,厚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飢,對反胃、腹瀉、腰腿軟弱、吐血、便血等病症有顯著療效,具有補脾健胃、補肺強筋、活血補肝強身的作用。

著名人士

1、熊三妹 (1920.12-1966.09.12),女,苗族,貴州國共內戰麻山英雄“熊氏三兄妹”之一,生於原羅甸管轄的牛場鄉趕羊寨(現屬望謨縣)。1927年其父熊高病故後,根據傳統民俗被迫到舅家當媳婦。1931年又被迫到紫雲縣白花鄉朱保長家當童僕,1935年出逃後隱身於現納坪鄉冗翁坪村打榮,1938年其與冗翁坪楊樹清結婚,是年,其與丈夫及楊樹清之父楊老魯打死保商大隊副隊長作惡多端的王蘭先後,被迫聚眾武裝起義。1943—1946年在麻山一帶與國民黨軍隊作戰中,曾三次被敵軍抓捕。1945年其丈夫被殺害後,改嫁至現納坪鄉高坡組楊光明。1947年其參加中共地下黨領導的游擊隊,並於1951年配合解放軍剿匪,解放了羅甸、望謨和冊亨。1956年其不顧安危,積極參加解決麻山事件,事件平息後任逢亭區副區長,同年升任羅甸縣副縣長直至1966年9月。“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麻山女傑——熊三妹,在60年代初,她堅持實事求是,支持民眾的合理要求,解散集體食堂,與人民民眾共渡難關,贏得了全縣人民民眾“三娘體貼鄉親老幼的生活”、“三娘為增強人民之間的團結解決了不少的糾紛”等讚頌美譽。
2、王德周 (1927.06—2006.01),男,國小文化,中共黨員,納坪鄉納鳥村一組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並滿腔熱血,一身正氣,立志報國他,應徵入伍後參加了抗美援朝。復員退伍後,先後任過納坪公社副書記、黔南州革命委員會委員、羅甸縣革命委員會委員,並曾出席過昆明軍區代表會議。
3、侯海斌 男,苗族,國小文化,生於1953年12月13日,納坪鄉冗翁坪村人。該同志自小思想積極、學習刻苦,善於抓農村及民族工作,由於工作出色,曾任過納坪鄉公社秘書、團委書記、公社副書記及納坪政府鄉長、人大主席團主席、黨委書記等職,並被選為黔南州第十一屆屆人大代表。由於該同志姓侯,為此許多幹部民眾都稱他為“猴王”;由於該同志是苗族,為此有的又稱其為“苗王”。
4、楊勝祥 男,苗族,生於1975年,納坪鄉新坪村人。該同志自2004年8月被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以來,積極帶領民眾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及黨建黨務、文教、衛生、計生、安全穩定和經濟發展各項事務工作,多方促進社會發展、農民增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村實現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青少年入學率98%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畜禽防疫率96%以上,婦檢率100%,無政策外生育,無安全事故、無刑事治安案件,民間矛盾糾紛逐年減少,社會穩定,民眾持續穩定增收。由於其工作出色,先後多次被州縣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評為先進個人,即全州帶民增收先進個人、科技宣傳員;全縣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兩基”攻堅先進個人、蔬菜行銷先進工作者、種養殖能手等。該同志任村支書以來,其積極帶領民眾脫貧致富、改變村容村貌,推動新農村建設,為新時期農村工作樹起了一面鮮明的旗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