紆竹圖

紆竹圖

北宋文同所繪,軸,絹本墨筆,縱131.6厘米,橫105.4厘米,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yū zhú tú
  • 外文名:yu zhu tu
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創作背景

《紆竹圖》為北宋文同所繪。
文同,任集賢校理長達二十多年,由於出身寒微,全無依仗,在任期間謹言慎行,本分做人,一向不介入朝廷黨派之爭,並對表弟蘇軾譏誚時事的言談行止多有勸告。後因“議禮不當”被奪官,乞求外放,朝廷將其放之陵州(今四川仁壽)。雖然知道陵州偏僻貧困,但文同到任之後,陵州滿目淒涼景象,還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經過開始的情緒低落後,文同並不心懷抱怨,仍然感懷聖恩,體恤百姓,勤勉為政,他將個人榮辱得失看得很透、很淡。
陵州少明山秀水,多荊叢野竹,文同便將這些自生自滅、滅後還生、頑強倔強的山谷野竹,看做自己的知己,設“墨君堂”張掛自己創作的墨竹畫,並請蘇軾撰文以記之。文同自己也寫有《紆竹記》,講述在陵陽時,所居北山坡上有野竹,由於受到生長空間的限制和蟲害的影響,“蟠空繚隙,拳跼以進”。於是讓人清理掉荒榛野蔓,培根固本,想將其扶直捋順,但竹子依舊“堅強偃蹇,宛骩附地,若不欲使人加哀憐”,還是竭力恢復了原狀。文同為之大為感動,說道:“觀其抱節也,剛傑而隆高,其布葉也,瘦瘠而修長,是所謂戰風日,傲冰霜,凌突四時磨轢,萬草之奇植也。”稱之“瑞”不合適,名之“怪”也不妥,於是想到“天之生物,概授以生,其各有所得失之者,莫不啻繫於其所託。竹之為物乃草木之中甚賢者,今此不幸不得其地,以完其生,上蔽旁閼,不使自通,遂至於質狀如此。然則天之所與,雖不能奮迅條達,以盡其性,而其所得短長巨細之分,當亦緣理而浸長之故,其氣不能暢茂於其內,而其勢所以促蹙於其外也。且其所以若是者,夫豈得已哉!今也就其所以不得以者而名之曰紆竹,庶使後人知其得名之由以不得已而取之也”。

作品賞析

文同繪畫風格仍然保持了宋畫精細工致、形肖韻遠的特點。在具體技法上,改線描雙勾為墨筆直寫,以濃淡相間的墨筆直寫形神,竹枝柔韌勁挺,竹葉正反背向,疏密疊加,顧盼呼應妙契自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