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鈴蟲

紅鈴蟲

紅鈴蟲,是棉花的主要害蟲之一,也侵害木棉、錦葵等植物。有的地區叫棉花蛆。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鈴蟲
  • 拉丁學名:Pectinophora gassypiella
  • 別稱:Saunders
  • :動物界
  • :昆蟲
  • 英文名稱:Cotton pink bollworm
形態特徵,為害症狀,發病特點,防治方法,主要天敵,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6.5毫米,翅展12毫米。體灰白色。前翅尖葉形,暗褐色,有四條不規則的黑褐色橫帶。
體肉白色,三齡以後體背側面出現許多紅色斑塊,整體呈橙紅色,所以叫紅鈴蟲。後翅菜刀形,銀灰色,有長緣毛。卵0.5毫米大小,橢圓形,平坦,表面有細皺紋,象花生殼表面。初產時乳白色,孵化前變為紅色。幼蟲 成長幼蟲體長1l~13毫米。頭部和前胸硬皮板淡紅褐色。體肉白色,三齡以後體背側面出現許多紅色斑塊,整體呈橙紅色,所以叫紅鈴蟲。蛹 體長6~9毫米,淡紅褐色,尾端有短彎鉤狀臀棘。

為害症狀

①蕾、花被害 從花蕾頂部蛀入,留下針尖大的蛀入孔。幼蟲在蕾內吃花蕊,有的蕾內花蕊被吃空而脫落;有的不脫落,仍能開花,但花發育不良,部分花瓣粘連扭曲。
②青鈴被害 從基部蛀入,不久蛀孔癒合,在鈴殼內壁形成不規則的突起。較老青鈴受害,殼內壁有幼蟲鑽蛀的蟲道。幼蟲侵入後蛀食棉籽。被害棉鈴遇雨霉爛,被害鈴室成為僵瓣。
③種籽被害 種仁被吃掉,成為空殼,殼上有蟲孔。

發病特點

紅鈴蟲每年發生的代數,北緯40度以北2代,北緯34~40度3代,北緯26~34度3~4代,北緯18~26度5~7代。以幼蟲在籽棉、棉籽和枯鈴中越冬。越冬幼蟲在氣溫達20℃左右開始化蛹,24~25℃羽化。成蟲在前半夜活動,交配後飛到棉株上產卵。第一代卵產在嫩頭及上部果枝的嫩芽葉和蕾上,第二代以後多產在青鈴上。1頭雌蛾一般可產卵幾十到一二百粒。第一代幼蟲主要蛀食棉蕾,造成大量脫落,以後各代為害青鈴,造成爛鈴和僵瓣,使棉花減產,品質降低。越冬成蟲活動產卵期遇過多陰雨,不利於一代紅鈴蟲的發生。秋雨多時,則對紅鈴蟲發生有利,會造成嚴重危害。寄生幼蟲的天敵很多,有金小蜂、繭蜂、姬蜂、谷癢蟎等。

防治方法

1.設定檢疫區
2.化學防治
溴氫菊脂2.5%畝次有效成分0.5-1克,功夫菊脂每畝次1克,西維因1:250倍稀釋使用

主要天敵

常用藥劑:溴氫菊脂 功夫菊脂 西維因
捕食天敵:小花蝽、姬獵蝽、瓢蟲、蜘蛛等。寄生卵的天敵有赤眼蜂、金小蜂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