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藥子

紅藥子

紅藥子,中藥名。為蓼科植物毛脈蓼Polygonum cillinerve(Nakai)Ohwi的塊根。分布於東北、西北和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之功效。常用於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急性菌痢,急性腸炎,泌尿系感染,多種出血,跌打損傷,月經不調,風濕痹痛,熱毒瘡瘍,燒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藥子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蓼目
  • :蓼科
  • :何首烏屬
  • :毛脈蓼
  • 分布區域:東北、西北和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毒性:無毒
  • 貯藏: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藥理作用,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別名

紅藥、赤藥、硃砂七、黃藥子、硃砂蓮、猴血七、血三七、毛葫蘆、雄黃連、蕎 饅頭、散血蛋、雞血蓮、點血、血苕

入藥部位

塊根。

性味

味苦、微澀,性涼。

歸經

歸脾、胃、大腸、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主治

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急性菌痢,急性腸炎,泌尿系感染,多種出血,跌打損傷,月經不調,風濕痹痛,熱毒瘡瘍,燒傷。

相關配伍

治產後血運,惡物衝心,四肢冰冷,唇青腹脹,昏迷:紅藥子一兩,頭紅花一錢。水二盞,煎一盞服,大小便利,血自下也。(《綱目》引《禹講師經驗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g;研粉,1-2g。外用:適量,研粉敷。

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少數病人服後有腹脹,噁心,嘔吐,手麻,頭暈等反應,不宜過量,反應嚴重者應停服。
1、南藥《中草藥學》:“孕婦慎服。”
2、《全國中草藥彙編》:“服藥後少數病人有腹脹,噁心,嘔吐,手麻等反應;用量過大還有頭暈反應。輕者不需停藥,會自行消失。”

一、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除去莖葉、鬚根,洗淨,切片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篩去灰屑。

形態特徵

多年生蔓性草本。根莖膨大成塊狀,木質。莖細長,中空,先端分枝。葉互生;葉柄長0.5-5cm,上面具溝,下面具粘質乳頭狀突起或具小纖毛;托葉鞘膜質,褐色,近乎透明;葉片長圓狀橢圓形,長6-11cm,寬3-6cm。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梗明顯;花被5裂,白色或淡紫色,外側裂片主脈具翅;雄蕊8;柱頭3,盾狀。小堅果三棱形,黑紫色,為擴大的膜質翅的花被所包。花期夏季。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邊、灘地或亂石中。分布於東北、西北和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塊根呈不規則塊狀,或略呈圓柱形,長8-15cm,或更長,直徑3-7cm,表面棕黃色。根頭部有多數莖基呈疙瘩狀。質極堅硬,難折斷,剖面深黃色。木質部淺黃色呈環狀,近髓部另有分散的淺黃色木質部束。氣微,味苦。
飲片性狀:為不規則的長橢圓形、矩圓形或圓形的塊片。表面棕黃色或紅棕色,不平坦,近中心處有筋脈點,周邊紅褐色或棕黑色,質堅硬,氣微香而味苦。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病毒作用。

現代套用

1、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2、治療急性菌痢。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治功能性子宮出血。”
2、南藥《中草藥學》:“降火涼血,活血止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