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栝樓(葫蘆科栝樓屬植物)

紅花栝樓(葫蘆科栝樓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花栝樓(學名:Trichosanthes rubriflos Thorel ex Cayla)為葫蘆科栝樓屬草本植物。大草質攀援藤本,長達5-6。莖粗壯,多分枝,具縱棱及糟,被柔毛。花冠粉紅色至紅色,果實闊卵形或球形,長7-9.5厘米,徑5.5-8厘米,成熟時紅色。花期5-11月,果期8-12月。主要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和西藏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花栝樓
  • 別稱:紅花瓜蔞、瓜蔞、栝樓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葫蘆目
  • :葫蘆科
  • 南瓜族
  • :栝樓屬
  • 亞屬栝樓亞屬
  • :紅花栝樓
  • 分布區域:中國、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等
  • 拉丁學名:Trichosanthes rubriflos Thorel ex Cayla
  • 二名法:Trichosanthes rubriflos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選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間管理,文獻記載,

形態特徵

大草質攀援藤本,長達5-6米。莖粗壯,多分枝,具縱棱及槽,被柔毛。
紅花栝樓紅花栝樓
葉片紙質,闊卵形或近圓形,長、寬幾相等,7-20厘米,3-7掌狀深裂,裂片闊卵形、長圓形或披針形,中央裂片長 (10-) 12-16厘米,寬 (3-) 4-6厘米,側生裂片稍短,先端漸尖,全緣,或具細齒、或具不規則的粗齒,葉基闊心形,彎缺深2-3厘米,寬3-4厘米,上表面深綠色,被短剛毛,後漸無毛,而具圓糙點,背面淡綠色,被短柔毛,沿脈更密,基出掌狀脈5-7條,在背面隆起,側脈弧曲,網結,細脈網狀;葉柄較粗,長5-12 (-18)厘米,具縱棱槽,被短柔毛及剛毛。卷鬚3-5歧,疏被微柔毛。
花雌雄異株。
雄總狀花序粗壯,長10-25厘米,具縱棱及槽,被微柔毛,中部以上有(6-)11-14花。苞片闊卵形或倒卵狀菱形,長2.5-4厘米,寬約3厘米,深紅色,被短柔毛,邊緣具銳裂的長齒;花梗直立,長約10毫米;花萼筒長4-6厘米,紅色,頂端擴大,徑10-14毫米,被短柔毛,裂片線狀披針形,長12-16毫米,寬3-5毫米,先端漸尖,全緣或略具細齒;花冠粉紅色至紅色,裂片倒卵形,長13-16毫米,寬7-11毫米,邊緣具流蘇;花葯柱長約11毫米,徑約4毫米,花絲短。
雌花單生,花梗長約2厘米,密被柔毛;花萼筒筒狀,長約3厘米,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卵形,長約2厘米,徑約1厘米,無毛。
果實闊卵形或球形,長7-9.5厘米,徑5.5-8厘米,成熟時紅色,平滑無毛,頂端具短喙。果梗粗壯,長約3厘米,具縱棱及溝,被短柔毛。種子長圓狀橢圓形,長12毫米,寬4-5毫米,厚約3毫米,黃褐色,種臍漸狹,另端平截,無稜線。
花期5-11月,果期8-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 (150-) 400-1540米的山谷密林中、山坡疏林及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和西藏等省區。
分布於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爪哇。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紅花瓜蔞(紅花栝樓)為深根性植物,根可深入土中1-2米,故栽培時應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向陽地塊,土質以壤土或砂壤土為好。也可利用房前屋後、樹旁、溝邊等地種植。鹽鹼地及易積水的窪地不宜栽培。整地前,每畝施入農家肥3000千克作基肥,配加過磷酸鈣20千克耕翻入土。播前15-20天,撒施75%可濕性棉隆粉劑進行土壤消毒。整平地塊,一般不必作畦,但地塊四周應開好排水溝。

繁殖方法

可用種子和分根繁殖,但生產上以分根繁殖為主,種子繁殖常為採收天花粉和培育新品種時採用。
(1)分根繁殖。北方3-4月,南方10月至12月下旬進行。挖取3-5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直徑3-5厘米長的小段,按株距30厘米、行距1.5-2米穴播,穴深10-12厘米,每穴放一段種根,覆土4―5厘米,用手壓實,再培士10-15厘米,使成小土堆,以利保墒。栽後20天左右開始萌芽時,除去上面的保墒土。每畝需種根30-40千克。用此法應注意種根應多選用雌株的根,適當搭配部分雄株的根,以利授粉。此外,斷面有黃筋的老根不易成活萌芽,不宜作種根。
瓜蔞有一年種植多年受益的特點,但一般5年後需重新栽植。
(2)種子繁殖。果熟時,選橙黃色、健壯充實、柄短的成熟果實,從果蒂處剖成兩半,取出內瓤,漂洗出種子,晾乾收貯。翌春3-4月,選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用40-50℃的溫水浸泡24小時,取出稍晾,用3倍濕沙混勻後置20-30℃溫度下催芽,當大部分種子裂口時即可按1.5-2米的穴距穴播,穴深5~6厘米,每穴播種子5-6粒,覆土3-4厘米,並澆水,保持土壤濕潤,15-20天即可出苗。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每年春、冬季各進行1次中耕除草。生長期間視雜草滋生情況,及時除草。
(2)追肥、灌水。結合中耕除草進行,以追施入畜糞水為主,冬季應增施過磷酸鈣。旱時及時澆水。
(3)搭架。當莖蔓長至30厘米以上時,可用竹竿等作支柱搭架,棚架高1.5米左右。也可引向附近樹木、溝坡或間作高稈作物,以利攀援。
(4)修枝打杈。在搭架引蔓的同時,去掉多餘的莖蔓,每株只留壯蔓2-3個。當主蔓長到4-5米時,摘去頂芽,促其多生側枝。上架的莖蔓,應及時整理,使其分布均勻。
(5)人工授粉。瓜蔞自然結實率較低,採用人工授粉,方法簡便,能大幅度提高產量。方法是:用毛筆將雄花的花粉集於培養皿內,然後用毛筆蘸上花粉,逐朵抹到雌花的柱頭上即成。

文獻記載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紅花栝樓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chosanthes rubriflos Thorel exCayla。
採收和儲藏:秋後採收,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解毒散結。主肺熱咳嗽;胸悶胸痛;便秘;瘧疾;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