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延安口述·歷史:國際友人在延安

紅色延安口述·歷史:國際友人在延安

延安,一段值得永遠珍藏的中國記憶 延安,一個超越時空歷久彌新的話題 《紅色延安口述-歷史》是一套以口述實錄、訪談錄、回憶錄、老照片以及有關原始檔案為基本內容的黨史史料集成。我們試圖以親歷者、當事人、知情者的講述與回憶來補充黨史中的歷史要點和歷史細節,還原歷史事件,呈現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輝煌歷程,再現一個本色、真實的延安。 《國際友人在延安》以口述、實錄和學者的考證,還原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到延安及陝甘寧邊區訪問或工作的十多個國家的國際友人的歷史群像,再現了中國抗戰和延安走上世界大舞台前的“窯洞外交”活動的歷史風貌。

基本介紹

  • 書名:紅色延安口述·歷史:國際友人在延安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 頁數:299頁
  • 開本:16
  • 品牌: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作者:任文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137094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紅色延安口述·歷史:國際友人在延安》記載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在延安時期,來延安訪問的國際友人對於延安生活和調查的記錄文字以及回憶文章。幾位著名的國際友人對中國共產黨的正面宣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斯諾等。幾位著名的國際友人對中國共產黨的抗戰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如白求恩大夫。選文和系列文字記錄了這些珍貴的歷史事實,記錄了當時出於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援助中國的國際友人在延安的偉大事跡。對當代身處和平環境中的中國人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圖書目錄

當驚寶塔殊:國際友人在延安(代前言)朱鴻召
上編
與外國友人面對面
隨斯諾訪問陝北黃華
歡迎史沫特萊朱正明
回憶毛主席在延安會見海倫·斯諾及其他余建亭
記1938年世界學聯代表訪問延安劉家棟
憶1939年陪埃德加·斯諾二訪延安石鋒
白求恩助手深情回憶白求恩口述:燕真整理:顧炳樞
共產國際聯絡員弗拉基米洛夫襁垂安師哲
接待中外記者西北觀察團和美軍馬主延安觀察組楊尚昆
走上世界大舞台前的“窯洞外交”——中國共產黨早期外交機構及活動凌音
美軍軍事觀察組在延安口述:李耀宇整理:李東平
下編
追述外國友人的延安之旅孫國林
斯諾:《西行漫記》之外的故事
訪問延安的美國醫學博士—一馬海德
樂於挑戰的美國女記者一史沫特萊
海倫·斯諾:踏著丈夫的足跡前行
白求恩:不遠萬里來中國
卡爾遜:首位以美國官方身份來訪的人
卡爾曼:乘坐小汽車來訪的人
印度援華醫療隊
外國記者西北訪問團的延安之行
官方外交的開端——美軍觀察組在延安
斯特朗:最後來訪的美國記者
最後到訪的美國人——李敦白
附錄國際友人在延安大事記(1935—1949年)姬乃軍

序言

“紅色延安口述·歷史”是一套以口述實錄、回憶錄、訪談錄以及相關原始檔案並配以歷史圖片為基本內容的史料集成。它試圖以親歷者、當事人、知情者或者後代的講述、回憶,來還原歷史真相,呈現延安十三年的輝煌,從而改善當代人對“符號化”延安的僵化認識,再現一個本色、真實的延安。入選文章均來自已出版的圖書、雜誌、報紙,酌量選錄地方黨史辦公室、政協文史機構等征研的資料。
叢書所選文章注重大歷史背景下個人獨特的經歷和感受,尤重對歷史細節的挖掘和梳理。叢書內容雖以回憶、口述等形式呈現,但其較強的故事性、可讀性,有益於對當代讀者,特別是對青少年讀者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進一步弘揚延安精神,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與意義。
叢書共17種21冊。內容包括口述實錄、回憶錄、訪談錄、重要的檔案材料及代表性研究文章。口述實錄、訪談錄與回憶錄前均設定了對口述人或回憶人的簡要介紹,並突出介紹口述人或回憶人在延安的工作或生活經歷。
所選文章中,因個人當時的見聞條件、歷時記憶在一定程度上的失真以及可能附加的主觀因素等,講述人或作者對歷史事件的憶述不一定完全符合已逝的客觀真實,且不同的親歷者對同一事件的細節敘述也常稍有出入,這一方面反映了歷史事件的複雜性、多元性,另一方面也說明歷史應該是“人的歷史”,不能只有一種“寫法”或“說法”,更不存在“唯一性”,這樣才能更趨歷史“真相”。為尊重原作,編者收入時未強求統一,多以“編者注”提醒讀者注意。
入選文章寫作時間跨度從上世紀30年代到本世紀初,每篇文章自有其文字風格和時代的語言習慣,收入本叢書時,除特殊情況外,皆尊重原文,不做改動;原書專名(人名、地名、術語)及譯名與今不統一者,多未做改動。如確係作者筆誤、排印錯誤、數據計算與外文拼寫錯誤等,則予以修正。標點符號、數字用法等,依據現有出版規範做了統一處理。除特殊情況外,原文篇後注或行文注統一移作腳註,文獻著錄稍加統一。
由於我們工作經驗不足,或翻檢資料有限,或水平、認識有限,其中可能存在訛誤或差錯,敬請方家、讀者批評指正。
作為一套大型彙編叢書,涉及文字與圖片等著作權聯繫方面的工作難度很大,我們進行了多方努力和聯繫,但仍有部分作者信息不明或原工作、生活地址變動而無法聯繫,希望著作權人或著作權繼承人見書後與我們聯繫,以奉稿酬與樣書。
謹以“紅色延安口述·歷史”的出版,向革命先輩致敬!
“紅色延安口述·歷史”編委會
2014年3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