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娘子軍(大型椰海青春實景影畫)

紅色娘子軍(大型椰海青春實景影畫)

大型椰海青春實景影畫·紅色娘子軍是演藝公園最重要的演藝項目,由陝西旅遊集團和北京春光集團共同投資建設。全劇以真實山體為背景,並以高科技手段實現電影化實景場景轉換,使之看上去像是一場實景電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色娘子軍
  • 外文名: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 所屬城市:海南省三亞市
  • 所屬行業:旅遊
  • 所屬地區:海南省南部
演藝公園,大型演出,序,第一幕 紅色劫難,第二幕 紅色新生,第三幕 紅色火焰,第四幕 紅色森林,尾聲 重生,精彩看點,

演藝公園

陝旅集團攜手北京春光集團斥資打造
陝旅旗下的大型旅遊實景演藝作品有《長恨歌》、《延安保育院》、《出師表》、《大唐女皇》、《12.12》、《法門往事》、《黃河大合唱》等,2018年,陝旅集團攜手北京春光集團,斥資聯合打造大型椰海青春實景影畫·紅色娘子軍。
以真實海南本土女性紅色革命故事為藍本,創造出新的藝術形式——實景影畫
1950年,劉文韶先生採訪了紅色娘子軍的倖存者,編寫了轟動中國的《紅色娘子軍》報告文學。本劇就依此進行改編,利用實景山體作背景,並大量運用電影特效技術和高科技光影效果,真實還原了20世紀30年代革命戰爭場景,使之看上去像是一場實景電影,又像一幅特殊年代的寫實畫卷,因此我們稱之為實景影畫。
匠心團隊力作
創作團隊主要成員有:中央電視台導演金鐵木;中國著名作曲家程池;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生導師劉春。

大型演出

紅色娘子軍
1931年5月,在中國海南,第一支完整建制的娘子軍成立,120名娘子軍戰士,從連長到士兵,大都是十七、八歲的姑娘,最大的不過二十歲,最小的只有十五歲。

第一幕 紅色劫難

紅色娘子軍
惡霸馮朝天發起了一場對紅軍戰士的圍剿,瓊海在掩護其它戰士和村民的撤退中壯烈犧牲,妹妹龐瓊花((1911~1942),紅色娘子軍第一任連長,陽江鎮嶺下村人)、村民大娥和阿蘭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立下復仇之志,請求洪師長加入了紅軍的作戰隊伍中。在洪常青的指引下,瓊花決心走上革命道路,她與不願做封建禮教犧牲品的紅蓮一起來到娘子軍營地,要求參軍。

第二幕 紅色新生

紅色娘子軍
練兵場上,瓊花、大娥與阿蘭辛苦地堅持訓練。月色初上,訓練隊伍在河邊休憩的片刻,瓊花還在努力揮舞大刀。一個月後,連長在訓練場上將紅軍戰士的軍裝授予她們,娘子軍們正式加入了紅軍隊伍。

第三幕 紅色火焰

紅色娘子軍
一聲炮響,打破了馮朝天慶祝生日的淫奢。在槍聲與炮火中,娘子軍攻下了馮朝天的府邸。戰事結束後,娘子軍們與前來慰問的老百姓慶祝著這場戰爭的勝利。

第四幕 紅色森林

紅色娘子軍
遠方,國民黨飛機投下一連串的炮彈。軍事裝備的懸殊迫使紅軍戰士邊戰邊退,大娥跟隨師長掩護眾人,在炮火中犧牲。四散突圍中,瓊花背著受傷的阿蘭帶領娘子軍們艱難的開始了叢林裡的長征。虛弱的阿蘭沉睡了過去,瓊花大聲哭泣,並以阿蘭的遺願將她葬在了這片深愛的土地上。

尾聲 重生

紅色娘子軍
朝陽初升,叢林旁的海灘上,滿身傷痕的瓊花扛著紅旗回到軍隊之中,接過班委的點名簿,大聲吶喊著那些在戰爭中逝去的英魂姓名,那一刻仿佛她們回到了軍隊之中。革命的火苗在山風與海潮中不斷傳沿,遠方紅軍的旗幟在迎風飄揚,還有那五指山的山歌,響徹山海。

  

精彩看點

模組化可移動舞台,立體實景,呈現海島風情
劇場舞台採用平移車台技術,共有大小十一個可移動車台。每個車台,或椰林密布、或碉樓林立,無論海邊的礁石,還是夢中的榕樹,都跟隨劇情的需要開合運行,組合成一幅海島風情畫!
紅色娘子軍

  
 
2400個座位的大型可移動觀眾坐席
紅色娘子軍(大型椰海青春實景影畫)
紅色娘子軍劇場共設定2400個坐席,整場演出以真實海南紅色革命故事為背景,以海南熱帶森林為環境意向,融合黎族風情,以靜謐寬廣的萬泉河水為情感符號,結合沉浸式動態座椅,根據情節逐步推向舞台,用新時代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藝術再現、創新演繹。

  

  
300餘演職人員集體參演
紅色娘子軍(大型椰海青春實景影畫)
整場演出由300多位演職人員共同參與演出,主要由本土演員參與,將與當地村民實現深度融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