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林場(黑龍江紅星林場)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紅星林場
  • 行政區類別:省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 政府駐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紅星林場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紅星林場,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社會經濟情況,森林資源狀況,林業生產建設情況,發展方向,發展項目,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方正縣紅星林場,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社會經濟情況,森林資源狀況,林業生產建設情況,發展方向,發展項目,黑龍江省七台河市勃利縣紅星林場,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自然地理概況,社會經濟情況,森林資源狀況,林業生產建設情況,發展方向,發展項目,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紅星林場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紅星林場位於阿城區東部,場址距市區1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27°3′51″——127°20′50″,北緯45°36′42″——45°37′22″。場界西北與料甸林場接壤,東部、東北部與賓縣賓西和松林林場毗鄰,西與原種場農業區相鄰,南與吉興林場相連。東西長24公里,南北寬10公里,行政區劃隸屬阿城區紅星鄉。施業區內,有風景秀美的旅遊勝地——紅星水庫。
自然地理概況:
黑龍江省紅星農場遙感資料  山脈:林場地處張廣才嶺西坡北段,地形以山區丘陵地貌為主,整個地勢起伏東高西低,境內最高海拔708.9米,最低海拔110米,最大坡度35度,平均坡度15度。
水系:施業區內均為松花江支流水系,境內有2條小河匯合流入紅星水庫,向西流入松花江二級支流阿什河,最終流入松花江。
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夏季溫和、多雨,最高氣溫35℃,最低氣溫-39.1℃,年平均氣溫2.4℃,年降雨量550毫米——660毫米,無霜期13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2570小時。
土壤:只有1個土類,即暗棕壤,面積7114公頃。分2個亞類,比重最大的是典型暗棕壤,占99.55%,分布在不同坡向排水良好處,平均A1層厚度15厘米左右。
植被:屬小興安嶺——老爺嶺植物區,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植物亞區,主要喬木樹種有柞樹、椴樹、色樹、山楊、楓樺、白樺、榆樹、胡桃楸、黃鳳梨、水曲柳等,灌木和藤本植物有杜鵑、胡榛子、刺五加、山梅花、五味子、狗棗子等,草本有烏蘇里苔草、羊鬍子苔草、鈴蘭等。其中,中草藥有五味子、三棵針、平貝、刺五加、串地龍等;菌類有榆黃蘑、元蘑、榛蘑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兔、狼、獾、林蛙、狍子、狐狸、山雞、飛龍、野鴨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有職工81人,其中幹部 17 人,技術人員 5人。設有木材加工車間、多種經營基地。固定資產55萬元。年產值152萬元,利潤14萬元。施業區內有1個鄉鎮,38個自然村屯,社會人口近5萬人。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林場經營總面積7560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7539公頃,非林業用地面積21公頃,有林地面積7114公頃,未成林造林地424公頃。活立木總蓄積577990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積量511990立方米,人工林蓄積量66000立方米。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5277公頃,總蓄積51199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74%和89%。主要林分類型有珍硬闊林面積45公頃,蓄積3970立方米;硬闊混交林面積185公頃,蓄積16470立方米;軟闊混交林面積4166公頃,蓄積407200立方米;柞樹林面積839公頃,蓄積81550立方米;山楊林面積36公頃,蓄積2320立方米;白樺林面積6公頃,蓄積480立方米。人工林面積1837公頃,蓄積6600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26%和11%。主要林分類型有紅松純林23公頃,蓄積100立方米;落葉松林1306公頃,蓄積45160立方米;樟子松林481公頃,蓄積18860立方米;珍闊林24公頃,蓄積1880立方米。經濟林3公頃。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5263公頃,占林業用地的70%。其中區劃界定重點公益林面積2279公頃,占林業用地的30%;區劃界定一般公益林面積2984公頃,占林業用地40%。區劃商品林總面積2276公頃,占林業用地30%。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63年,40年的經營,已累計為國家生產木材14萬立方米,年生產木材3500立方米;經更新造林形成的人工林1837公頃,每年育苗1公頃,產成苗80萬株,品種有樟子松、落葉松、雲杉、楊苗、各種綠化大苗等。
場辦木材加工廠已持續生產20年,綜合利用加工木材1000立方米,年創利潤2萬元。
養豬200頭,養牛100頭。葡萄大棚10棟,綠化苗木10公頃。年創利潤5萬元。
擁有各類磚木結構公用、民用建築3000餘平方米;有小車1輛,有閉路電視、電腦、電話等現代設備。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提高林地生產力,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藥材、經濟作物、食用菌、養殖林蛙等項目。

發展項目

以種植美國提子葡萄為主要項目。逐步形成種植、加工、貯藏為一體的支柱產業。
林場場長:武亞東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方正縣紅星林場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紅星林場位於方正縣東南部,距縣城16公里。隸屬於方正縣林業局,地理坐標為東經128°50′——129°6ˊ,北緯45°41′——45°47′。林場東臨方正林業局響河林場,南靠寶興林場,西與德善鄉、寶興鄉農業區接壤,北與轉山林場相毗鄰。行政區域屬德善鄉境內。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地處張廣才嶺西坡。地形以低山丘陵地貌為主,東高西低,呈一面斜坡,平均坡度7度——15度。海拔高度150——300米,最高峰為銼草頂子山,海拔高度492米。
水系:有黃泥河和雙鳳水庫,黃泥河自東向西經雙鳳水庫流入螞蟻河,注入松花江,是松花江二級支流,黃泥河匯水區面積372平方公里,流經林場20餘公里。雙鳳水庫位於紅星林場中北部,黃泥河下游,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庫容達2600萬立方米。
氣候: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少雨;夏季炎熱,降水量集中在6——8月;秋季天高氣爽,晝夜溫差較大;冬季寒冷,降水量相對較少。年平均氣溫2.7℃,全年無霜期130天,年降水量577mm,年日照2504小時,年≥10℃積溫2018℃——2518℃。
土壤:主要為山地暗棕壤,其次是分布在山腳平緩地帶的白漿土與草甸土和河流兩岸的沼澤土。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主要喬木樹種有紅松、黃鳳梨、水曲柳、胡桃楸、柞樹、椴樹、楊樹、柳樹和白樺、黑樺、榆樹、楓樺、色木等,灌木有榛子、胡枝子、杜鵑、白丁香、茶條等,草本植物有羊胡草、三棱草、苔草、木賊等。其中,中草藥有人參、黨參、黃芪、串地龍、柴胡、剌五加、五味子、平貝等;山野菜有廣東菜、剌嫩芽、蕨菜、薇菜、猴腿等;食用菌類有榆黃蘑、元蘑、榛蘑、猴頭、木耳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黃鼬、松鼠、狐狸、獾、熊、狍子、野兔、野豬、馬鹿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建於1959年,現有職工168人,其中幹部12人,技術人員5人。固定資產總值309萬元。年產值360萬元,利潤5萬元。施業區有3個單位(雙鳳水庫管理站、銀鯽原種場、白灰廠),16個自然屯,4646戶、人口18560人,村屯全部歸德善鄉管轄。林場交通方便,方正縣——寶興林場、方正縣——紅星林場、紅星林場——寶興林場林區公路貫穿東西南北,與哈同高等級公路相接,組成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路。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12525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0453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0344公頃,森林總蓄積1246300立方米。無林地59公頃,非林業用地2072公頃。森林覆蓋率83%。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9006公頃,總蓄積量112466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87.1和90.2%。主要林分類型有:柞木林面積207公頃,蓄積38190立方米;山楊、白樺林面積106公頃,蓄積11430立方米;針闊混交林面積55公頃,蓄積4214立方米;軟闊混交林面積7331公頃,蓄積866200立方米;硬闊葉混交林面積1254公頃,蓄積160130立方米;珍貴硬雜闊混交林面積49公頃,蓄積6570立方米。
人工林面積1388公頃,蓄積12164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量12,9%和98%。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純林1261公頃,蓄積114050立方米;紅松純林面積42公頃,蓄積3550立方米;樟子松純林面積35公頃,蓄積4040立方米。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7264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69.5%,其中區劃界定重點公益林面積3989公頃,占林業用地38.2%;區劃一般生態公益林面積3275公頃,占林業用地31.3%。區劃商品林總面積3189公頃,占林業用地30.5%。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59年,40多年的經營,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32萬立方米。年生產木材7600立方米;經更新造林形成的人工林1338公頃,未成林造林地20公頃;每年育苗2公頃,產成苗70萬株,品種有落葉松、紅松、雲杉、胡桃楸、楊樹、柳樹及各種綠化大苗和花卉。
木材加工廠年生產鋸材1000立方米。年創利潤10萬元。
農業基地150公頃,其中水田100公頃,旱田50公頃,年產水稻50餘萬公斤,大豆10萬公斤;養豬20頭,養羊50頭;養魚50萬尾;養鹿15頭,年創效益150餘萬元。年產香菇13萬公斤,產值可達100萬元。
林場擁有各類磚木結構公用、民用建築萬餘平方米;有各種車輛20餘台,有閉路電視、電腦、程控電話等設施。

發展方向

林場今後的發展上,一是通過森林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提高林地生產力,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二是依託當地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藥材、經濟作物、食用菌、養植林蛙等項目。

發展項目

依託紹祥度假村,積極發展旅遊業及相關產業。籌建狩獵場和滑雪場,是方正縣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育苗2公頃,造林56公頃;發展香菇產業,在5年內建成香菇生產基地,對外銷售香菇菌種,種植技術諮詢及香菇加工產品。
林場場長:孟凡友

黑龍江省七台河市勃利縣紅星林場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林場位於勃利縣西南25公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30°14′—130°22′,北緯45°36′—45°44′。東部與通天二林場相連,北部與吉興河林場相接,西部與林口縣朝陽林場相鄰,南部與林口縣西北楞經營所接壤。行政區域屬勃利縣大四站鎮。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地處長白山脈,系老爺嶺北端,地形以深山區陡山地貌為主,大部分坡度為15°—28°之間,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高度600米,最高海拔高度900米。
水系:施業區內有西北楞河,為牡丹江支流,是西北楞河的發源地,河流貫穿整個施業區,全長13公里,流入牡丹江後經由依蘭直接匯入松花江。
氣候:林場地處東亞季風區,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氣候寒冷,年平均氣溫2℃,年≥10℃有效活動積溫2300℃。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無霜期90—100天之間。
土壤:以暗棕壤為主,谷地草甸土只有少量分布。 典型暗棕土壤分布於山坡;草甸暗棕壤分布於緩坡下部排水不良地帶。土壤層厚度在16—24公分之間。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喬木以紅松、雲杉(紅皮雲杉、魚鱗雲杉、冷杉)、黃波蘿、水曲柳、胡桃楸、椴樹、楊樹、白樺、楓樺、榆樹、色樹等為主,亞喬木有暴馬、丁香、花楸、山桃、龍牙蔥木等,灌木有刺五加、山梅花、接骨草、珍珠梅、藍靛果、忍冬等,藤本類有山葡萄、軟(狗)棗、獼猴桃、五味子等,各類植物200多種。菌類有榆黃蘑、榛蘑、元蘑等。
野生動物:有黑熊、馬鹿、野豬、貓頭鷹、猞猁、紫貂、狍子、兔子、山雞、飛龍、鴛鴦、林蛙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在冊職工115人,其中黨員11人,技術人員7人。設有木材加工廠、天然藍靛果基地。固定資產47萬元,年產值199萬元,利潤20萬元。施業區內有2處家屬住宅區(南崗區和北崗區)和1處場辦公大院。施業區人口218人。施業區內林間運材道縱橫交錯,老201國道貫穿施業區南北。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9420公頃,林業用地面積9353公頃,有林地面積8852公頃,總蓄積量761450立方米。在有林地面積中,天然林面積8020公頃,占有林地面積的90.6%;人工林面積832公頃(其中用材林面積7727公頃,防護林面積368公頃,自然保護區面積757公頃),占有林地面積的9.4%。
林種結構:用材林面積7727公頃,占有林地面積的87.3%;防護林面積368公頃,占有林地面積的8.6%。林木總蓄積量761450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積量717660立方米,占總蓄積量的94.2%,內含幼齡林面積13公頃,蓄積量310立方米,占天然林總蓄積量的0.1%;中齡林面積4579公頃,蓄積量509150立方米,占天然林蓄積量的70.9%;近熟林面積305公頃,蓄積量24995立方米,占天然林蓄積量的3.5%;成熟林面積1141公頃,蓄積量87435立方米,占天然林蓄積量的12.2%;過熟林面積1082公頃,蓄積量95770立方米,占天然林蓄積量的13.3%。人工林蓄積量43790立方米,占總蓄積量的5.8%,內含幼齡林面積494公頃,蓄積量930立方米,占人工林蓄積量的2.1%;中齡林面積88公頃,蓄積量6990立方米,占人工林蓄量的15.8%;近熟林面積250公頃,蓄積量35960立方米,占人工林蓄積量的82.1%。林木年生長量為30995立方米,年生長率為4.07%。森林資源特點,人工林以長白落葉松為主,其次是紅松、紅皮雲杉和少量樟子松。天然林除自然保護區和二工隊經營區共有1500公頃雲、冷杉闊葉混交林外,其餘為針闊混交林和山楊、白樺林。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建於1949年,原名勃利縣通天溝森林經營所,於1956年改名紅旗林場,1968年劃歸林口縣森工局,1978年又重新劃回勃利縣林業局所屬,並將原林場名改為紅星林場。經50多年的經營,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50餘萬立方米(其中包括林口縣森工局經營期生產的數字在內),更新造林面積832公頃,內含幼齡林面積494公頃,中齡林面積88公頃,近熟林250公頃,天然混交林面積8020公頃。主伐以漸伐、皆伐、擇育伐方式、撫育以生長撫育、透光撫育、特用材撫育、防護林撫育等方式進行經營生產。
林場有各類磚、瓦、木結構的公用、民用房屋建築4500多平方米。防火用風力滅火機8台,防火專用對講機5部,生產、防火指揮車1台。架設一條長12公里的輸電線路,供生產和照明用。安裝了閉路電視接收器,家家安裝上了有線電話。建西大圈保護區(計畫建省級森林公園1處), 1996年由省直接計畫單列,經勃利縣政府正式批准為縣級自然保護區,現已列入國家自然保護區。

發展方向

發展多種經營。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根據林場的立地條件,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藥材、食用菌、林蛙養殖、藍靛果基地等項目,調整產業結構,形成以木材生產,木材深加工,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格局。

發展項目

根據林場的自然優勢,結合西大圈保護區,利用現有的25處天然景點,開發野查嶺景區和通天溝景區,建小型滑雪場、度假村,開發二工隊地段漂流區等多種功能的森林公園和花園式森林小區。可接納大批遊客前來觀光度假。以林場的資源優勢為龍頭,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通過木材加工來增加效益。擴大藍靛果基地,建成藍靛果加工基地,生產藍靛果果酒,對外銷售漿果、銷售藍靛果種苗,加工山野菜,拓寬銷售渠道。
林場場長:於春
-----------------------------
黑龍江農場總局紅星農場  紅星農場 黑龍江省農場總局系統國營農場。位於北安市境中部,雞爪河流域,場部距北安市區30公里。紅星農場,建於1947年2月,原由黑龍江省軍區供給部組織戰士,在通北縣柳毛青開荒,主要種植蔬菜和軍用藥材。1950年3月,東北軍區政治部青年幹部教導一團三大隊於通北縣東西火犁正式創建農場,1951年10月命名為東西火犁農場,1952年定名為國營紅星機械農場,隸屬東北公營農場管理局。1958年3月,改隸黑龍江省農業廳趙光地區農場辦事處。1960年稱紅星分場,隸屬趙光農場。1962年成立趙光農墾局後,紅星農場為獨立場。1968年6月,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編為第一師第七團第七營。1970年8月,將第七營(紅星農場)、第八營(共青團農場,今紅星農場2分場)、第九營(晨光農場,今紅星農場3分場)合併,擴建為第一師第二團。1976年2月,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恢復農場體制,稱紅星農場,隸屬北安農場管理局。紅星農場轄區地處小興安嶺南麓,地勢東高西低,屬丘陵漫崗地帶。場區土地面積55.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8.8萬噸。屬小麥優勢產區,小麥播種面積占60%左右。1992年糧食總產量3.8萬噸。場辦工業有糧油加工、建材加工、機械修理廠等。1992年末全場總人口1.4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