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帚桃

紅帚桃

紅帚桃(學名:Amygdalus persica Linn. var. persica f. pyramidalis Dipp.):是一種從日本引進的桃花新品種。主要特點:植株直立生長,故又名“直立型桃花”或“掃帚型桃花”,株型緊湊,整齊美觀,自然生長,不用精細修剪,管理簡單;花重瓣,色彩鮮艷,著花繁密,顏色大紅艷麗。抗逆性強,耐旱抗寒,適宜中國北方廣大地區城栽植,花期30-40天,觀賞性好。

紅帚桃適宜做環境及庭院美化、景觀設定,更適合園林綠化中行道樹及高速公路隔離帶栽植,群體效果十分壯觀宏偉。也可盆栽。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繁殖方法,劈接,芽接,管理,裁培技術,移栽,澆水,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主要價值,栽種歷史,

形態特徵

紅帚桃是桃的一個觀賞品種,落葉小喬木。樹體高大直立,2年株高可達2-3米,3年株高4米以上,地徑可達7-8厘米。枝幹開張角度狹小,枝條挺拔向上,枝條細,叢生,樹冠窄而高,形同掃帚,樹型緊湊美觀,寶塔形,適宜密植。葉綠色,橢圓披針形,長12.3厘米,寬3.4厘米,葉長與葉寬比(L/W)為3.6;葉緣細鋸齒近細圓齒,葉柄0.9厘米。
花絳紅色,復瓣,梅花型,花瓣數20以上,花徑4厘米左右,著花中密,花蕾卵圓形,花瓣長卵形,長2.1厘米,寬1.4厘米,雄蕊數平均49.7,花絲長1.17厘米,白色,花葯桔紅色;雌蕊與雄蕊近等長;花萼紅褐色偏綠,兩輪;花絲和萼片均有瓣化現象;花梗長0.63厘米。
果實綠色,長3.92厘米,寬3.78厘米,卵圓形;果核長2.54厘米,寬1.66厘米,橢圓形;核面粗糙。花期4月中旬。翌年春季亦可開花。每年4月先開花,後長葉。花期月余。
原變種()喬木,高3-8米;樹冠寬廣而平展;樹皮暗紅褐色,老時粗糙呈鱗片狀;小枝細長,無毛,有光澤,綠色,向陽處轉變成紅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圓錐形,頂端鈍,外被短柔毛,常2-3個簇生,中間為葉芽,兩側為花芽。葉片長圓披針形、橢圓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在脈腋間具少數短柔毛或無毛,葉邊具細鋸齒或粗鋸齒,齒端具腺體或無腺體;葉柄粗壯,長1-2厘米,常具1至數枚腺體,有時無腺體。
花單生,先於葉開放,直徑2.5-3.5厘米;花梗極短或幾無梗;萼筒鐘形,被短柔毛,稀幾無毛,綠色而具紅色斑點;萼片卵形至長圓形,頂端圓鈍,外被短柔毛;花瓣長圓狀橢圓形至寬倒卵形,粉紅色,罕為白色;雄蕊約20-30,花葯緋紅色;花柱幾與雄蕊等長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
果實形狀和大小均有變異,卵形、寬橢圓形或扁圓形,直徑(3)5-7(12)厘米,長几與寬相等,色澤變化由淡綠白色至橙黃色,常在向陽面具紅暈,外面密被短柔毛,稀無毛,腹縫明顯,果梗短而深入果窪;果肉白色、淺綠白色、黃色、橙黃色或紅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離核或粘核,橢圓形或近圓形,兩側扁平,頂端漸尖,表面具縱、橫溝紋和孔穴;種仁味苦,稀味甜。花期3-4月,果實成熟期因品種而異,通常為8-9月。2n=16。

生長習性

喜光,喜沙質土壤,不耐水濕。抗逆性強,耐旱抗寒,宜種植在陽光充足、土壤沙質的地方。喜肥,適宜中國北方廣大地區城栽植。

地理分布

在中國、日本、美國等地均有栽植套用。

繁殖方法

觀賞桃花的繁殖以嫁接為主,可用毛桃山桃的一年實生苗作砧木,也可用生長多年的老桃樹樁上萌發的一年生枝條做砧木,接穗則用優良品種觀賞桃花的枝或芽。為了增加觀賞性,還可在一株上嫁接不同品種的觀賞桃花,使之開出不同顏色、花形的花朵。

劈接

也稱枝接,在春季發芽前進行,接穗用上年生長健壯充實的枝條,砧木要求1.2厘米左右粗,將地面上的枝條剪去,從砧木中間劈開一條小縫,將觀賞桃花接穗的下端用利刀削成斜面,以使其與砧木縫相結合,然後用塑膠繩綑紮結實,用土堆理,勿使避風和日曬一個月左右可恢復生長。

芽接

這是桃花最常用的繁殖方法,在每年的5至8月進行,砧木要求光滑而粗壯,直徑約1.5厘米;選優良品種桃花當年發育充實的枝條中段上的芽作為接穗,在選擇接芽時,要選擇外形較尖的的葉芽,只有這樣的芽嫁接成活後才能順利抽枝,而圓鼓飽滿並被有較多白色絹毛者為花芽,不能選用。
嫁接時,先在接穗芽的上、下方用利刀切開,再在芽的背面豎著切兩刀,用力挑出0.3厘米厚的皮部,稱為“模樣”;再照“模樣”的大小,在砧木上壯芽部位處,同樣扣除芽片,再將接穗上的芽片扣上;也可將穗上的芽切成“T”形,砧木也切成“T”形切口,把接芽插入切口中,使之互相吻合。
最後自上而下用麻丕或塑膠繩綑紮好,只露出葉柄及芽,綑紮不宜過緊,以免損傷芽片。10天以後若芽的顏色不變,即表示已經成活。

管理

嫁接成活的植株要及時抹去砧木上萌發的新芽,剪除砧木上的枝條,對於芽接的植株,當其接芽抽枝10厘米左右時,將砧木從接芽上方1.5至2厘米處剪斷。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避免砧木上的枝條分散養分,促進接穗的生長。

裁培技術

觀賞桃花原產我國,分布於華北、華中、西南各省,世界各國均有引種栽培。觀賞桃花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寒冷,但怕澇。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忌鹼性土和粘重土。
地栽的觀賞桃花可植於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處,堤岸、陽坡、草坪、路旁的綠化帶以及居民小區、庭院等處都可種植,但不宜植於樹冠較大的喬木下面,以免影響通風透光,也不宜種植於低洼積水處,以免因積水造成爛根。

移栽

觀賞桃花在早春或秋季落葉後帶土球移栽,對於幼樹可不帶土球,但要在根部打上泥漿,而移栽大樹時一定要帶土球,以提高成活率,定植坑要挖得稍大些,並施足腐熟的農家肥、餅肥等作基肥,栽後澆一次透水。對於樹冠較大的桃樹栽後套用支撐架進行固定,以免颳風時植株來回搖動,對以後的成活及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澆水

地栽的觀賞挑花在每年的早春和秋末各澆一次開凍水和封凍水即可,夏季高溫時如果持續乾旱也要適當澆水,如果遇乾熱風的天氣,還要向植株周圍的環境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雨季注意排水,勿使土壤積水,以免爛根。觀賞桃花喜旱怕濕,平時應注意中耕、鬆土,進行保墒,並消滅雜草。

施肥

觀賞桃花一般在開花前後、秋後各施一次腐熟的有機肥, 施肥時可在樹幹的一側約35厘米處挖一溝,施入肥料,覆土,然後澆水;第二年再在樹幹的另一側開溝施肥,如此,每年輪換,並隨著植株的生長,逐年增加與樹幹的距離。6月至 7月追施1至2次速效磷鉀肥,可促使花芽的形成。

修剪

對於成年觀賞桃花的修剪,主要目的是控制植株高度,保持樹形的美觀,抑制頂端優勢,促進下部枝條的生長和花芽的形成,使植株均衡生長。觀賞桃花的樹形以自然開心形為主,先在春季開花前進行一次小的修剪整形,剪除影響樹形美觀的枝條,使其在開花時有一個優美的樹形。
花後再進行一次大的修剪,以控制徒長枝,並保持樹形的完美,修剪時先對側枝進行適當短截,再結合整形剪去病蟲枝、內膛枝、枯死枝、徒長枝、交叉枝,使樹冠豐滿圓整,並始終保持樹冠有良好的通風透光,將開過花的枝條短截,只留基部的2至3個芽,這些枝條長到30厘米左右應及時摘心,夏季當枝條生長過旺時也要及時摘心,以促進腋芽飽滿,多形成花枝,有利於花芽分化。

病蟲害防治

觀賞桃花的抗病害能力較弱,易發生的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縮葉病、樹幹流膠病等,皆因病菌感染所引起,可用百菌清、多菌靈600至700倍液噴灑防治,噴藥時要注意葉片的正反面都要噴到。
觀賞桃花的蟲害有蚜蟲、介殼蟲、紅蜘蛛、刺蛾、捲葉蛾等,可用相關農藥進行殺滅,但要注意的是觀賞桃花不宜用氧化樂果,否則會產生藥害,造成葉片發黃脫落。對於蛀乾的天牛等害蟲應採用綜合防治的方法:用燈光誘殺成蟲;剪去蟲枝;用50至100倍液敵百蟲藥液注射蟲孔,或用藥泥、毒簽堵塞蟲孔進行防治。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高,可用於庭院及行道樹栽植。帚桃的平均株高可達3~5米,乾性強,幾乎不用做任何修剪就可以終生保持高聳直立的外觀,除了可以做常規的庭園樹栽植之外,還可以用來做行道樹或者高大的花籬,是難得的觀賞桃新類型,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有著廣闊的套用前景。適宜做環境及庭院美化、景觀設定,更適合園林綠化中行道樹及高速公路隔離帶栽植,群體效果十分壯觀宏偉。

栽種歷史

帚桃因樹型好似掃帚得名。最早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
日本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利用古老的帚桃為親本培育出粉色、紅色及白色等純色“照手”系列帚桃。“照手”在日文中即指“掃帚”外型。包括“照手紅”、“照手白”、“照手桃”和“照手姬”等四個品種。後兩者同為粉色系,但在花色深淺和著花密度上有所區別。北京植物園1998年從日本成功引進以上四種帚桃品種,並在園內進行了引種栽植,這也是帚桃這一特殊類型的桃花首次在中國安家落戶。
1695年日本著名的園藝專著《花壇地錦抄》上有對帚桃最早的記載。台灣出版的《楊氏園藝植物大名典》上也曾經有過塔形桃的記載。
美國利用日本的帚桃為親本,20世紀90年代末培育出‘科林斯’系列桃花品種。“科林斯”(Corinthian)在建築學裡專指一種古羅馬柱式,高聳直立。科林斯系列的帚桃既有綠色葉的品種,還有葉色紫紅的“科林斯粉”和“科林斯玫瑰”兩個新品種。北京植物園均已引種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