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紅九軍團)

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

紅九軍團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是中央紅軍突圍轉移,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主力部隊之一。這支部隊,組建於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處於被動時期。1933年10月2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組建紅九軍團的命令,28日,正式成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
  • 成立日期:1933年10月28日
  • 成就: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主力部隊
  • 軍團長羅炳輝
紅九軍團簡介,戰鬥歷程,評價,

紅九軍團簡介

軍團長是紅一軍團第三師師長羅炳輝軍團政治委員是紅一軍團第一師政治委員蔡樹藩;軍團參謀長是紅三軍團第四師參謀長張翼(1934年8月底在江西廣昌驛前投敵叛變,抗日戰爭開始後,回蘇北拉起一支抗日隊伍,不久被國民黨收編,任旅長。1940年八路軍南下華中後,被國民黨當局處決),後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務部部長郭天民接任;政治部主任先是紅一方面軍政治部破壞部(敵工部)部長李湘舲(即李濤),李濤調中革軍委二局任政委後,由紅一軍團第三師政治委員蔡書彬接任,蔡書彬調紅軍總衛生部政治部任保衛局長後,由第一步兵學校政治委員黃火青接任;中革軍委總供給部會計科科長趙鎔任供給部部長。
紅九軍團下轄紅三師、紅十四師和紅獨第一、第四團。
紅三師的前身是紅一軍團第三師,師長是張經武,後由軍團長羅炳輝兼;政委先是劉英(男),後由軍團政委蔡樹藩兼;政治部主任、供給部長待考。下轄3個團:第七團:團長龔楚(1935年5月叛變),突圍轉移時先劉華香,後洪玉良;政委先後由吳修權(《紅一方面軍人物誌》未有其名),方強、莊振鳳(莊田)、周生珍(周彪)。 第七團轄3個營。第一營的前身是蘇區中央政府警衛團,第二營的前身是紅軍學校“無產階級團”,第三營的前身是閔粵贛新成立的兩個紅軍獨立師。第八團先後由劉雄武(劉殿應)、楊梅生、姜振海、崔建勛(崔國柱)任,政委先後由謝季芳(《紅一方面軍人物誌》未見其名)、劉先勝、幸士修(《紅一方面軍人物誌》未見其名)任,副團長李松)(利松)。第八團的前身是中央模範一師二團。第九團先後由王玉洪(王玉鳳)、李國柱、劉華香、蕭新槐任團長,政委姜啟化。第九團的前身是紅一軍團隨營學校(教導營)和瑞金紅軍師。
第十四師(原是紅五軍團部隊)師長程子華,後為張宗遜;政委朱良才,政治部主任唐天際。參謀長、供給部部長待考。第十四師的前身是江西省軍區寧都紅軍獨立師,轄四十一、四十二等3個團,各團團長、政委待考。1934年4月21日,博古、李德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紅軍總政治部名義發布《保衛廣昌之政治命令》,第十四師和紅軍總部高射機槍連組成廣昌支點地域守備隊,堅守廣昌。中革軍委命令他們“只有受命後才能撤退”。第十四師損失慘重,戰役後全師只剩下幾百人,隨即被撤銷番號。
1934年10月初,紅二十二師(會昌工人師)編入紅九軍團。紅二十二師的前身是中央警衛師的一個團和粵贛安遠、尋烏等地地方武裝組成的。龔楚、程子華、周子昆先後任師長,方強、黃開湘先後任政委。 從福建長汀出發突圍轉移時,第三師有7000餘人,第十四師和二十二師4000餘人。突圍轉移前才編入紅九軍團的第二十二師,通過第三道封鎖線後,減員只剩下1000餘人,全部被中革軍委調去幫中央野戰縱隊挑東西,一去就沒有歸建。紅九軍團渡過瀟水後,實際只轄第三師6000餘人。1935年2月扎西整編,紅九軍團撤銷師、團建制,將所餘3000多人縮編為3個大營,對外仍稱團,繼續沿用第七、第八、第九團番號。
扎西縮編後,軍團長仍是羅炳輝。四渡赤水河後,蔡樹藩調軍委縱隊,何長工接任軍團政治委員;參謀長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黃火青、中央代表王首道、供給部長趙鎔、政治保衛局局長周興、地方工作部部長(前任部長王有發3月4日調出任中國工農紅軍遵(義)湄〈潭〉綏〈陽〉游擊隊政委)朱明、衛生部長吳清培。第七團(營)團長洪玉良,政委周生珍;第八團(營)團長崔國柱,政委幸士修,副團長李松;第九團(營)團長劉華香,政委姜啟化;教導營(大隊)營長彭上坤,政委黃勝明; 軍團偵察科科長曹達興,作戰科科長劉雄武,偵察連連長龍雲貴,特務連連長蕭新槐。
1935年7月18日,根據中共中央蘆花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紅九軍團改編為第三十二軍。8月4~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沙窩擴大會議決定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第三十二軍隸紅四方面軍。
1936年7月5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和中革軍委的命令,紅二、紅六軍團與紅三十二軍合編組成紅二方面軍。編入紅二方面軍後,紅三十二軍的軍長仍為羅炳輝,原政治委員李乾輝調任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一職由袁任遠接替,仍轄第九十四、第九十六師。

戰鬥歷程

隨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完成掩護主力南渡烏江的任務
紅九軍團成立於1933年10月28日。它是由紅軍第三、第十四師和獨立第一、第二團組成的,隸屬於紅一方面軍。軍團成立時,中革軍委任命羅炳輝為軍團長,蔡樹藩為政治委員,張翼為參謀長,李濤為政治部主任。1934年5月,紅九軍團因在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傷亡過大,撤銷第十四師番號,該師所屬部隊分別編入第三師和紅三、紅五軍團。7月,紅九軍團奉命護送由紅七軍團組成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東進過閩江。10月,中央紅軍(1934年1月,紅一方面軍改稱中央紅軍)長征前,中革軍委將活動在贛東南地區的紅二十二師編入紅九軍團。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紅九軍團與紅一軍團在左路行動,並在紅一軍團後跟進,掩護由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等機關和直屬隊組成的軍委縱隊前進。至11月中旬,紅九軍團突破國民黨軍的第三道封鎖線後進入湘南地區,紅二十二師因減員嚴重,番號撤銷,其所屬部隊分別編入第三師和紅一、紅五軍團。在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的湘江戰役中,紅九軍團損失嚴重。之後,紅九軍團轉戰到貴州境內。1935年2月,根據中革軍委頒布的《關於各軍團縮編的命令》,紅九軍團縮編為三個團。紅九軍團的機構雖減少了,但基層部隊卻得到了充實,部隊的戰鬥力和機動性也得到了增強。在此前後,紅九軍團參加了四渡赤水和二占遵義的作戰。
1935年3月,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鑒於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已麇集在川黔滇邊區,中央紅軍在該地區作戰已失去了機動餘地,遂決定率中央紅軍主力南渡烏江,跳出國民黨軍的包圍圈。為此,中共中央、中革軍委賦予了紅九軍團單獨行軍和作戰的特殊任務——掩護中央紅軍主力南渡烏江。為加強對紅九軍團的領導,中共中央、中革軍委任命何長工為軍團政治委員。在何長工赴任前,毛澤東還特意交代,要他與軍團長羅炳輝搞好團結,並肩作戰,不辜負中央的重託。何長工表示:“黨這么相信我,縱有天大困難,就是赴湯蹈火,我也在所不辭。”
當時,紅九軍團正在赤水河東岸的打鼓新場一帶活動。3月27日至31日,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多次致電羅炳輝、何長工,要求紅九軍團在烏江北岸積極活動,偽裝成中央紅軍主力,大造聲勢,牽制與阻擊敵軍,配合中央紅軍主力作戰及南渡烏江。紅九軍團受領任務後,立即開會研究了軍委的指示,確定行動方針和以後與主力會合的辦法,並向全軍進行了深入的動員。隨後,紅九軍團在羅輝炳和何長工的領導、指揮下,在金沙的馬鬃嶺開始大造聲勢,折轉向東,在湄潭一帶展開活動,以吸引敵軍。中央紅軍主力乘機疾進,搶渡烏江。 3月31日,中革軍委致電紅九軍團:中央紅軍主力即將渡江完畢,現發現敵吳奇偉、周渾元縱隊已由西南沿鴨池河地區北上,向我渡河點迫近。紅九軍團應星夜兼程,於第三天8時趕到沙土,尾隨主力過江。接到軍委的指示後,紅九軍團即迅速向烏江北岸挺進,準備搶渡烏江。但是,紅九軍團在向烏江北岸挺進的途中趕上下雨,山道濕滑難行。當其穿過敵人空隙、冒雨趕到中革軍委指定的沙土時,已超過期限6小時。此時,紅九軍團得到偵察員的報告,敵軍吳奇偉、周渾元縱隊正迎面趕來,其先頭部隊已距沙土不遠,後面黔軍亦緊追不捨。同時,紅九軍團派往渡口進行聯繫的人員回報:由於期限已過,加上敵情緊張,在烏江南岸負責看守浮橋的紅軍幹部團已將橋破壞了。這樣,紅九軍團就被隔在烏江北岸,且有可能遭到敵軍的前後夾擊,處境十分危險。由於敵情變化太快,此時的紅九軍團還未來得及停下來進行架線,與中革軍委的電台一時無法聯絡。
在此危急關頭,羅炳輝、何長工、郭天民(紅九軍團參謀長)等軍團領導簡單商量後決定立即轉移,離開江邊。為迷惑敵人,紅九軍團決定沿來路先向東北返回10公里,然後再轉向西北,以擺脫敵軍。
4月3日傍晚,部隊到達打鼓新場的老木孔地區。不久,紅九軍團偵察部隊報告,國民黨黔軍3個團(後查明是7個團)正準備通過老木孔向西南方向追擊紅軍。紅九軍團遂將部隊移至老木孔以南10多公里處隱蔽設伏,決心殲其一部,以爭取主動。當天夜裡,朱德致電羅炳輝、何長工,指出:“九軍團目前基本任務是再選有利時機南渡烏江,配合我主力向貴陽以東行動”;“如迫不能南渡時,則該軍團即隱蔽沙土地域活動待機”。這說明,紅九軍團當時撤離江邊的決定是正確的。
4月4日,紅九軍團指戰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正在行進中的黔軍發起猛攻,一舉擊潰黔軍7個團,俘敵副團長以下1800多人,繳獲步槍1000多支。這一戰鬥,是紅九軍團單獨行動中轉危為安的關鍵一仗。它不僅粉碎了國民黨軍圍追堵截的企圖,而且使部隊跳出了國民黨軍的包圍圈,擺脫了險境。中革軍委對紅九軍團此次作戰的勝利給予了表揚。
在戰鬥結束的當晚,紅九軍團即離開老木孔,沿鴨溪至金沙公路折回黔西北。4月5日,紅九軍團偵察連換成從戰鬥中繳獲的國民黨軍服裝,一槍未開即乾淨利落地解決了長岩鎮一個民團中隊。次日,紅九軍團又在雲貴川三省交界處的瓢兒井殲滅國民黨守軍約500人,繳獲了不少槍枝彈藥。隨後,部隊進行了短期休整,招收了新兵300多人,籌款3000餘元,製作了800多套單衣,補充了一批軍用物資。
掩護中央紅軍主力北上,完成任務後與主力會合併負責殿後
在中央紅軍主力全部渡過金沙江的當日,中革軍委即致電羅炳輝、何長工,通報紅軍的下一步行動計畫,並進一步明確紅九軍團的任務。電報指出:紅九軍團仍執行消滅敵單個部隊,破壞沿江船隻,扼阻金沙江右岸國民黨軍的追擊部隊,以掩護中央紅軍主力行動的任務。接到命令後,紅九軍團繼續沿江活動,堅守金沙江左岸防線,並在一次遭遇戰中消滅了滇軍的一個營,保障了中央紅軍主力的行動。5月14日,中革軍委再次致電紅九軍團,指出:紅九軍團的阻敵日期,視情況而定,時間越長越有利於中央紅軍主力的行動,從而越能增加國民黨軍“追剿”的困難。中革軍委還要求紅九軍團將此意向廣大指戰員解釋清楚,以堅定其憑江扼守的信念和決心。紅九軍團領導人隨即向軍團全體指戰員傳達了中革軍委的指示,紅九軍團指戰員一致表示堅決完成中革軍委賦予的任務。
5月15日,中央紅軍主力開始由會理地區沿會理至西昌公路北進。紅九軍團在冬瓜坪殲滅國民黨軍兩個營後,繼續節節阻擊追擊的國民黨軍,掩護中央紅軍主力北上。5月17日,中革軍委電示紅九軍團,要求其從即日起,執行節節阻滯過江之敵的任務,並明確了紅九軍團的前進路線。但要求紅九軍團主力不應離敵過遠,後衛部隊應保持與敵接觸,並破壞道路。紅九軍團遵照中革軍委的指示,一路北上,於5月21日到達禮州,與紅三軍團會合。至此,紅九軍團結束了歷時近兩個月的單獨行軍和作戰的任務。
紅九軍團在近兩個月的單獨行軍和作戰中,出色地完成了中共中央、中革軍委賦予的任務,為中央紅軍主力奪取戰略轉移中的主動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時為中共中央總負責人的張聞天對紅九軍團的這次行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說:紅九軍團這次留在烏江以北,堅決地執行了軍委給予他們作為別動支隊,單獨行動的光榮使命。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取得了老木孔戰鬥的重大勝利,並在瓢兒井、鹽場、冬瓜坪等戰鬥中,消滅了國民黨軍許多部隊,壯大了自己,在紅軍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紅九軍團的勝利行動,不僅起到了迷惑國民黨軍,配合中央紅軍主力行動的目的,同時也大大鼓舞了中央紅軍的其他幾個軍團的廣大指戰員。
紅九軍團與中央紅軍主力會合後,即奉命接替紅五軍團擔任全軍的後衛。此時,中央紅軍正向大渡河挺進,準備渡過大渡河。紅九軍團在瀘沽擊潰川軍劉文輝部三個團後,經冕寧通過彝族聚居區,於5月底到達大渡河邊的安順場。中央紅軍原準備從安順場渡過大渡河,但因此處河水太急,無法架橋,大部隊短時間內難以渡過,中革軍委遂決定紅軍一部在安順場渡河,一部搶占安順場以北約160公里的瀘定橋,從瀘定橋過河。紅九軍團負責掩護軍委縱隊沿大渡河西岸向瀘定橋進發。6月2日,中央紅軍主力由瀘定橋通過大渡河。隨後,紅九軍團奉命接替紅一軍團擔負堅守瀘定橋的任務。
中央紅軍通過瀘定橋後,中共中央在瀘定縣城附近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決定中央紅軍向北走雪山草地一線,避開人煙稠密的地區。會後,部隊分左、中、右三路前進。紅九軍團為左縱隊,其行動路線是由瀘定向天全挺進。在中央紅軍主力陸續離開瀘定縣北上後,國民黨軍隊也沿大渡河兩岸陸續追蹤而至。在此情況下,擔負著堅守瀘定橋任務的紅九軍團向中革軍委建議有限度地破壞橋樑,以遲滯國民黨軍的追擊速度。為慎重起見,中革軍委要求在破橋前4小時要先報告,以免紅軍前進受阻時沒有了退路。紅九軍團立即召開黨委擴大會議,研究具體的行動計畫。最後,紅九軍團決定一面有限度地破橋,一面迂迴天全。當時,瀘定橋上共有13根鐵索,紅九軍團決定每隔一根鐵索鋸掉一根,這樣既不會完全影響當地人民的交通運輸,又能降低國民黨軍的過河速度。
會後,紅九軍團開始分頭行動。何長工率領一部繼續堅守瀘定橋,相機趕往天全;羅炳輝、郭天民則率軍團主力直插天全河上游,繼而徒涉過河,沿天全河北岸逼近天全縣城。6月7日,紅九軍團先頭部隊在進至天全河南岸的紅三軍團的策應下,一舉攻占天全。三天后,何長工率紅九軍團守橋部隊及後方人員抵達天全。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來及總參謀長劉伯承接見了何長工,並表揚了軍團領導及全體指戰員。為犒勞紅九軍團的指戰員,慶祝其迂迴天全的勝利,中革軍委還專門下令給紅九軍團的指戰員下雞絲麵吃。最後,朱德、劉伯承又表揚了紅九軍團自烏江以北執行別動隊任務以來的優異表現。
中央紅軍在天全、蘆山一帶補充了給養後,即開始翻越夾金山,準備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紅九軍團仍負責殿後,監視天全、蘆山方面的敵情,以掩護中央紅軍主力的行動。隨後,紅九軍團也翻過夾金山,於6月中旬到達四川懋功地區,與紅四方面軍會師。
由紅一方面軍到紅四方面軍,再由紅四方面軍到紅二方面軍
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根據中共中央確定的方針繼續北上。7月中旬,紅九軍團與紅三、紅五軍團陸續進至黨壩、黑水地區。不久,紅九軍團由黨壩地區被調至松崗、孟沽、卓克基一線休整、籌糧。7月21日,中革軍委決定將中央紅軍各軍團改稱為軍。紅九軍團改稱紅三十二軍,羅炳輝任軍長,何長工任政治委員,郭天民任參謀長,黃火青任政治部主任。當時,紅三十二軍下轄兩個團,共1000餘人。
8月上旬,中央紅軍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隨即與紅四方面軍混編成左、右兩路共同北上。紅三十二軍與由原紅五軍團改編的紅五軍被編入左路軍,隨紅四方面軍主力一起行動。8月下旬,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由紅一方面軍主力和紅四方面軍一部組成的右路軍走出草地,到達班佑地區。紅四方面軍一部也走出草地到達阿壩地區。此後,張國燾按兵不動,拒不執行中共中央確定的北上方針,並企圖分裂中央及紅軍。被編在左路軍的紅三十二軍此時仍滯留在松崗、孟沽、卓克基一線,作為左路軍的後衛。對於張國燾的分裂行動,紅三十二軍並不了解,但中共中央確定的北上方針他們卻是清楚的。因此,在左路軍大部分部隊走出草地到達阿壩地區後,紅三十二軍也要求北上。不過由於其電台密碼已被張國燾收繳,譯電員也全被換掉,與中革軍委無法取得聯繫,紅三十二軍只得向左路軍有關方面請示。結果被告知,仍需在原地籌糧、整訓、做民眾工作,待命北上。
然而,紅三十二軍一直未等到北上的命令。9月中旬,張國燾強行命令左路軍先頭部隊紅五、紅九、紅三十一軍各一部,右路軍之紅四、紅三十軍等分別從阿壩、包座地區南下,向大金川江流域的馬塘、松崗、黨壩一帶集結。隨後,張國燾令紅四方面軍全部南下川康邊,準備在那裡建立根據地。紅三十二軍與紅五軍亦被裹挾南下。何長工對此事作過這樣的回憶:“因為我們電台已調換,隔絕了與中央的直接聯繫,在處境困難之際,我們再三考慮,我們軍團(指原紅九軍團)不能在大分裂後再來個小分裂,出於無奈,被迫只好違反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確方針,飲恨隨張國燾南下,向天全、蘆山、名山一帶進軍。”
張國燾為執行其錯誤的南下方針,於10月先後令紅軍南下部隊發起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和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紅三十二軍參加了這兩次作戰,並在紅四軍一部的配合下於11月下旬相繼攻占了滎經、漢源,殲滅國民黨軍一部。12月初,國民黨軍由東面的洪雅地區向滎經進攻,紅三十二軍與紅四軍在予敵以重大殺傷後,於12月中旬退出滎經、漢源地區。在此之前,紅四方面軍在名山東北百丈地區因遭到國民黨軍優勢兵力的反撲而受到重大損失,被迫退守天全、蘆山一帶。1936年2月上旬,國民黨軍開始向天全、蘆山大舉進攻。紅軍南下部隊編為三個縱隊,自2月中旬起陸續撤離天全、蘆山地區,向康定、道孚、爐霍一帶轉移。紅三十二軍被編入右縱隊,隨紅四方面軍一起轉移。在翻過夾金山後,紅三十二軍於3月進至懋功以南地區,掩護紅四方面軍主力繼續向西轉移。在完成任務後,紅三十二軍進至西康省的道孚、爐霍一帶,並在此進行了短期休整。
4月,紅四方面軍對部隊進行了整編,紅三十二軍被納入其編制。張國燾原準備趁此機會解散紅三十二軍,何長工為了保存這支部隊,親自找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周純全等人做工作,這樣紅三十二軍才得以保留下來。整編後的紅三十二軍軍長為羅炳輝,政治委員為李乾輝,政治部主任為幸世修,下轄第九十四、第九十六師。
當時,由湘鄂川黔蘇區長征的紅二、紅六軍團正在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等領導下轉戰於滇西北地區。為迎接紅二、紅六軍團,實現兩支部隊的會師,紅三十二軍奉命由道孚南下,以策應紅二、紅六軍團的行動。4月中旬至下旬,紅三十二軍在紅四軍一部配合下,先後占領東俄洛、雅江、西俄洛,將康定之敵李韞珩部阻於雅江以東,從而保證了紅二、紅六軍團的安全。5月中旬,紅二、紅六軍團順利通過雪山草地,前往迎接的紅三十二軍亦向西發展,攻占了理化。6月3日,紅三十二軍在理化以南的甲窪與紅六軍團先頭部隊第十六師會師。兩支部隊頓時沸騰了,紅三十二軍的指戰員與紅十六師的指戰員熱烈地握手、擁抱,震耳欲聾的口號聲、歡呼聲此起彼伏。6月17日,紅三十二軍和紅六軍團進抵瞻化(今新龍)縣城,與紅四方面軍第四軍會合。7月1日,紅二、紅六軍團齊集甘孜地區與紅四方面軍主力會師。至此,紅三十二軍勝利完成了紅四方面軍總部所賦予的任務。
7月5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和中革軍委的命令,紅二、紅六軍團與紅三十二軍合編組成紅二方面軍,紅二、紅六軍團依次改稱紅二、紅六軍。紅三十二軍能夠編入紅二方面軍,應歸功於紅二方面軍的總指揮賀龍。對此,朱德曾評價道:“賀老總對付張國燾很有辦法,不爭不吵,向他要人要槍要子彈,硬是要過一個軍(即紅三十二軍),儘管人數不多。”編入紅二方面軍後,紅三十二軍的軍長仍為羅炳輝,原政治委員李乾輝調任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一職由袁任遠接替,仍轄第九十四、第九十六師。
任弼時、賀龍等人的到來及紅二方面軍的組成,增強了同張國燾鬥爭的力量。在紅二方面軍指戰員的推動和紅四方面軍指戰員的要求下,張國燾被迫同意兩軍共同北上。7月中旬,紅三十二軍由甘孜地區出發,隨紅二方面軍開始北上,並於7月下旬到達阿壩地區。途中,紅三十二軍和紅六軍曾繞經青海省南部的班瑪縣(當時未設縣)境內,並先後在唐牙溝、白玉寺、仁玉寺等地宿營或活動,前後歷時12天。隨後,紅三十二軍又從阿壩地區繼續北上,於8月上旬進至包座、巴西地區。9月上旬,紅三十二軍隨紅二方面軍總部來到哈達鋪地區。   為實現紅軍三個方面軍的大會合,並配合紅一、紅四方面軍的行動,紅二方面軍總部於9月7日在哈達鋪召開會議,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制訂了奪取甘肅南部成縣、徽縣、兩當、康縣等地的作戰計畫。紅三十二軍及紅二軍主力被編為中央縱隊,擔負奪取成縣、徽縣的作戰任務。9月11日,紅三十二軍和紅二軍第四師在紅二方面軍總部率領下,由西固縣出發,一路長驅,經禮縣的上坪、洮坪、江口,西和縣的姜席、十里,成縣的紙坊鎮等地,直奔成縣縣城。9月17日,紅三十二軍在紅四師的配合下向成縣縣城發起進攻,並全殲守敵,繳槍300餘支。占領縣城後,紅三十二軍即在成縣開展宣傳、發動民眾的工作。9月25日,國民黨軍以一個旅又一個補充團的兵力向駐成縣的紅三十二軍發起反撲。紅三十二軍在成縣西部的船壩、小川鎮一帶迎擊來敵。後紅二軍根據紅二方面軍總部的命令前來增援。紅三十二軍與紅二軍在予敵以重大打擊後,撤出成縣,移駐徽縣紅川地區。
10月4日,紅三十二軍和紅二軍在紅二方面軍總部的率領下由徽縣北上。10月16日,進入通渭縣境,繼而向單家集、硝河城方向挺進。此時,紅一方面軍已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南下接應紅二、紅四方面軍,並相繼占領了會寧、靜寧地區,為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創造了有利條件。10月22日,紅三十二軍在甘肅、寧夏交界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從而勝利結束了長征。

評價

紅九軍團(紅三十二軍)與紅一、紅三、紅五軍團等部隊相比,雖然組建時間短,人數不多,但它在長征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紅九軍團的廣大指戰員充分發揚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戰鬥作風,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奮戰,多次出色完成了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及三個方面軍總部所賦予的任務,為紅軍長征的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績。而其先後參加了紅一、紅四、紅二方面軍行動的傳奇經歷,更是所有參加長征的紅軍隊伍中所獨有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