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龐德

龐氏於一九九九年英女皇壽辰日獲冊封爵士,表揚其在銀行界的貢獻。就任沃達豐集團董事局主席前,龐約翰是滙豐集團董事局主席,他在滙豐集團服務了45年。於2006年5月退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翰·龐德
  • 冊封時期:一九九九年
  • 地位:滙豐集團董事局主席
  • 退休時期:2006年5月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古典派現代併購大師,滙豐不敗的“貴族英雄”,從職員到爵士,用戰略撥動全球,稀釋風險的超級銀行家,“中國通”的情結,滙豐的龐約翰時代,

人物簡介

沃達豐集團董事長 他於1961年加入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從1993年起,龐約翰擔任滙豐集團的執行長,並於1998年5月29日出任滙豐集團董事局主席。
龐約翰爵士還曾擔任倫敦證券交易所的非執行董事、英國鋼鐵公司的非執行董事,並曾經年間出任法國Orange公司的非執行董事。龐約翰爵士在1998至2003年間出任國際金融學會的主席,在2001-2004年間擔任英格蘭銀行董事會董事,並於2002年6月當選為國際貨幣會議組織主席。
因龐約翰爵士長期從事金融業而做出的貢獻,在1999年的英女皇生日之際他被授予爵位。在2003年,龐約翰爵士被上海市政府和美國外交政策協會分別授予了“白玉蘭金獎”和“紐約市金牌”。

人物經歷

龐約翰爵士於一九六一年加入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在亞洲工作25年之久,其後在美國工作四年,又於一九九三年調任倫敦。
一九八八年,龐氏獲委任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一九九零年調往香港,掌管集團的商業銀行業務;一九九一年重返美國,出任美國滙豐有限公司總裁兼行政總裁。美國滙豐有限公司是滙豐控股之全資附屬機構。
他在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成為滙豐控股之集團行政總裁,並於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九日成為集團主席。
龐爵士生於一九四一年七月,在英國接受教育。一九五九至六零年,他獲英語聯盟獎學金前往美國深造,一九九七年十一月成為英語聯盟理事。他於一九八三年成為英國銀行學會資深會士。
龐氏於一九九九年英女皇壽辰日獲冊封爵士,表揚其在銀行界的貢獻。
龐氏已婚,育有兩女一子,愛好滑雪、高爾夫球及傳記文學。

古典派現代併購大師

2005年12月5日,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英國的沃達豐公司(Vodafone)正式委任滙豐控股集團(HSBC)現任主席、現年64歲的龐約翰為集團新任主席,以接替明年7月退休的伊恩·麥克勞林。而此前滙豐控股集團曾宣布,在滙豐供職44年之久的董事會主席龐約翰,將於明年5月26日主持股東周年大會後退位。剛脫下滙豐戰袍的龐約翰又將披上沃達豐的鎧甲。
如果說,龐約翰的前任浦偉士將滙豐控股的業務擴展至歐洲,那么1998年上任的龐約翰,通過長達七年的"南征北伐",已經把匯控變成了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機構。
在龐約翰的主持下,匯控先後以77億美元收購美國RNYC銀行;以110億美元收購法國的CCF銀行;以19億美元入股墨西哥的GrupoFinancieroBital及2003年以13億美元收購百慕達銀行。近年來,匯控又大舉投資中國業務,先後斥資127.8億港元入股平安保險19.9%股權;以17.5億美元(136.5億港元)購入19.9%中國交通銀行。
而在另一面,龐約翰則是典型的古典銀行家------精明,善於精打細算。他生活儉樸,平日常坐倫敦捷運上班,遇到堵車時甚至會打摩的,而不坐計程車;出差時,他經常坐經濟艙;他告誡同事們離開辦公室時一定要關燈;他甚至要求在倫敦的員工打私人電話時自掏腰包。其實,不僅龐約翰節儉,整個滙豐亦有業內"最節儉銀行"之美名。正如龐約翰所言,成本效率是"滙豐的生活方式之一"。
對於這次龐約翰入主沃達豐,許多業內人士持懷疑態度,因其對電信行業知之甚少。但支持者們則認為,在滙豐打拚了44年、足跡遍布三大洲的龐約翰擁有的豐富管理經驗及其在運作企業併購方面的高超能力,有望給沃達豐的全球擴張,特別是在亞洲市場的拓展帶來新的突破。

滙豐不敗的“貴族英雄”

在滙豐服務了45年的現任滙豐控股有限公司集團主席龐約翰於5月26日退休。自1998年起出任主席以來,擁有140年歷史的滙豐控股發展為全球市值第三大銀行。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區域銀行膨脹為名列前茅的全球性金融巨頭,由一個單純性的貨幣經營機構拓展成混業見長的綜合性金融財團——滙豐集團財富發酵的精彩過程與時下掌門人龐約翰的卓越功勞絕對不可掰離。這位在滙豐浸淫長達45年的國際頂級銀行家在不久的將來要移交出號令旌旗的指揮大棒並轉投新的戰場,而其身後一張張豐滿的答卷正在漫天飛舞。

從職員到爵士

45年前的一天,19歲的龐約翰登上一艘從利物浦至香港的貨輪。彈丸之地的香港島帶給了龐約翰的陌生與好奇,在並無明確目標的選擇中,龐約翰走進了滙豐銀行的大門。
19世紀80年代,因成功救活其前任浦偉士收購的海豐銀行,龐約翰的才能開始受到賞識。而正是此次收購的成功,滙豐才得以在美國紮下了第一個據點。此後的龐約翰不知疲倦地轉戰於滙豐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各地機構,一直做到美國滙豐有限公司總裁兼行政總裁、滙豐控股集團行政總裁。1998年,龐約翰從前任浦偉士手中接過大印,出任滙豐控股集團主席。
龐約翰完美地繼承了古典銀行家的遺風——善於精打細算。他生活儉樸,平日常坐倫敦捷運上班,遇到堵車時甚至會打摩的,而不坐計程車;出差時,他經常坐經濟艙;他告誡同事們離開辦公室時一定要關燈;他甚至要求在倫敦的員工打私人電話時自掏腰包。其實,不僅龐約翰節儉,整個滙豐亦有業內“最節儉銀行”之美名。正如龐約翰所言,成本效率是“滙豐的生活方式之一”。
當然,龐約翰並不是一個十足的吝嗇鬼,他知道金錢應當花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候。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幾年前投行業務蕭條期間,龐約翰不肯為員工獎金慷慨解囊,任由企業融資部的不少成員離開集團。但當近年大型企業併購業務開始復甦的時候,他又不惜重金從摩根等挖來投資銀行精英大力發展投行業務。
細節決定成敗,這一如今被廣為傳誦的語錄早已在龐約翰的工作流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貫徹。一次會議結束後,龐約翰匆匆收拾行囊,準備奔赴上海。然而,當他已經走到大門口時,卻突然返身走回。在眾人詫異的目光注視下,他徑直走向了大會的翻譯,緊緊握住他的手說:“Thankyouverymuch!”,隨後才轉身離開,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喜歡讀書的龐約翰對人物傳記有著別樣的愛好。不過他說,影響他的不是企業家的傳記,而是政界領導人和將軍的傳記。龐約翰認為他們是推動歷史的人,看他們的傳記讓你知道,領導要做出決定;你從傳記中學習,其實歷史就是傳記。顯然龐約翰是個善於從歷史中總結經驗的人,也正是在他“以史為鑑”的思維方式左右下,滙豐近50年來所走的道路顯得異常地平穩與厚實。
作為歐洲最大的金融集團和世界第三大銀行,滙豐在全球約8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逾9700個辦事處,客戶約1億1千萬名,總資產超過1.15萬億美元。而據滙豐公布的最新年報資料顯示,2005年,滙豐稅前利潤上升了11%,達到209.66億美元,成為英國首次年利潤突破200億美的金融企業和全球最賺錢的銀行。也由於在金融界令人望其項背的貢獻,龐約翰在5年前英女王壽辰日就被冊封為爵士,從此,一個充滿敬意而又十分親切的稱呼“SirJohn”在滙豐內部流傳開來。

用戰略撥動全球

對於一個試圖延伸百年的常青企業而言,領導人的經驗取嚮往往左右著公司的未來命運。在龐約翰的執業口語中經常張揚著這么一句話:“要做戰略上正確的事情”。而滙豐如火如荼的國際化也正是在龐約翰一個又一個的戰略布控之下被演繹到了極致。
從浦偉士手中接過指揮大棒的龐約翰沒有趕上盛世繁榮的好時光,從他面前刮過的是全球經濟的瑟瑟寒風以及亞洲的滾滾金融寒流。滙豐集團也因此盈利下降、成長空間萎縮。激情飛揚的龐約翰卻在此時作出了一個在全球收購擴張的“五年計畫”,並提出五年內股東總回報“翻一番”的管理目標。
踐行“五年計畫”的第一步、也是對龐約翰決策之舉具有生死之考的震撼性動作就是滙豐對美國利寶集團的收購。這單總價約為103億美元的滙豐收購壯舉最終在龐約翰魔術般的資金融通中鳴鑼成功。而通過這一併購,滙豐獲得了3萬個主要來自拉丁美洲、歐洲和亞洲的國際客戶,客戶資金總計達565億美元,同時滙豐也將紐約州第3大分行網路和200多萬服務客戶攬入懷中。滙豐在美國的根基從此也穩固下來。
同樣的精彩故事在時隔3年之後被再次複製。2003年,滙豐以148億美元的巨資一口吞下了美國最大消費信貸公司HouseholdInternational。據悉,該公司在美國45個州擁有1300多家分行,為5300萬客戶提供消費融資服務。因此,此項交易的生成使得滙豐在美國市場的消費金融業務(信用卡、無擔保個人貸款和房屋淨值貸款)找到了最寬廣的降落平台。
正當外界一致猜測滙豐將誓師猛進之時,龐約翰卻毅然作出了轉舵的決策。在龐約翰親自為滙豐制定的2004~2008年的第二個“五年計畫”中這樣寫到:“未來幾年滙豐控股再無意對外進行大規模收購行動,特別是50億美元之上的併購,但會考慮50億美元以下中小型併購。”事實也正是如此。在過去的一年中,滙豐集團非但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收購,反而還出售了在巴西、法國、比利時和澳大利亞的一些業務。從掀起國際金融市場的凌厲併購風雲到迅速從資本市場抽身淡出,滙豐正在進行著戰略上的又一次重大嬗變。
按照龐約翰設計的全新思路,滙豐集團未來幾年的發展重心將由資產擴張轉到重點業務提升,以及提升業務競爭力的“整體增長”,即公司的目標將由先前的“追求價值(managingforvalue)”轉變為“追求增長(ManagingforGrowth)”。業界對此的普遍解讀是,滙豐正在推行的新增長管理主要以金融信貸消費、個人銀行業務、投資銀行以及非銀行金融業務為主打方向。
不過,在滙豐收所追求的新增長目標中,令龐約翰至今難以釋懷的恐怕還是投資銀行業務。2005年,在滙豐各項業務指標全線飄紅的同時,只有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的業務出現負面反轉。但發展投行業務卻是滙豐的一個重要板塊,龐約翰也為此指定了十分明晰的目標:在亞洲躋身三大投行之列,在歐洲擠入前5—7名,在北美則要進入10強。不僅如此,滙豐在這一領域已經下注了很大的本錢。它不僅將摩根史坦利的前執行主席司徒紹基招至麾下擔任投資銀行部門主管,而且從全球投行界招來了近2000名精兵強將,同時在投行業務上每年投入達4億美元的真金白銀。
可能振興投行業務是即將於今年5月退休的龐約翰不可了卻的心愿,不過,這位對既定目標執著追求的老人還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懈怠。在他的力促之下,滙豐集團日前將投資銀行業務進行了徹底性重組,重組後的投資銀行業務由三個部分組成:全球銀行業務、全球市場業務和全球交易銀行業務。龐約翰在記者招待會上對此作出了這樣的評價:新的架構將使公司將重點放在最符合公司業務的關係和領域上,並確保把公司最佳化產品的能力完全傳達給客戶。顯然,龐約翰為他的接任者已經搭建好了躍馬揚鞭的平台。

稀釋風險的超級銀行家

喜歡滑雪的龐約翰對於速度的追求有著超乎常人的敏感,但在快速行進中龐約翰所釋放出的冷靜特質和謹慎操守卻更是一般人所不可企及的。美國《商業周刊》曾在封面故事裡這樣評價龐約翰:“他安靜內斂,卻目標明確——要不動聲色地將滙豐打造成為全球利潤最高的銀行。”寥寥片語,幾乎破譯了龐約翰成就滙豐金融帝國大業的全部密碼。
有人曾將花旗和滙豐收進行比較後發現,花旗的業務以大型企業客戶和資本市場為主導,屬於全攻型,在經濟成長期間表現特別出色,但盈利穩定性遠遜於滙豐以存款為主導的經營模式。例如向美國大型企業借貸占花旗總借貸18%,滙豐是5%,投資銀行收入占花旗總收入23%,而滙豐是5%。所以在經濟大幅波動期間,滙豐的業績更有保證,也更加吸引投資者。香港知名財經分析人士這樣歸納過滙豐的經營策略,那就是以保守的傳統方式應允,充分利用全球性品牌,從亞洲地區積聚龐大而低成本的資金,不斷謹慎進行收購,把營運成本轉移到開發中國家,向新業務灌輸保守管理的傳統,如此類推,循環下去。
一個企業的行事風格必然是領導人主旨滲透的結果。滙豐文化中帶有濃厚的蘇格蘭式“唯物主義”文化特點。蘇格蘭不是大英帝國的主體,但是它很知道如何借力帝國之勢向外擴張,兩者之間若即若離。在滙豐身上,既有由於進不了英帝國資本和權力的核心而刻意開闢全球市場、冒險進取的一面,又有英資傳統的保守穩健的一面。顯然,被滙豐文化浸泡長達45年的龐約翰無疑得到最飽滿的思想傳承。特別是在國際金融界財務醜聞頻出和蕭牆之亂時現的今天,滙豐卻顯得格外地穩健和一塵不染,無疑與龐約翰對滙豐文化的虔誠布道不可分離。
龐約翰所處的時代是金融業全球化快速發酵的年代,而在推動滙豐國際化成長的長路中,龐約翰對於購併結果與東道國的關係有了更清晰地把握和領悟,其對資本市場的利用上升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一般而言,銀行全球化戰略的實施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單純的全球購併,另一種是全球購併與全球上市並舉。兩者的區別是在對東道國銀行進行收購的同時是否在東道國上市。如果說全球購併是全球主流銀行實施全球化發展戰略共同採用的手段,那么全球上市則是龐約翰為滙豐集團實施全球化發展戰略鍛造的獨門利器:1991年,滙豐控股完成對米特蘭銀行收購的同時,其股票在倫敦和香港兩大證交所雙雙上市;1999年,滙豐控股收購了美國利寶集團並將其改組成美國滙豐後,經過摩根銀行的推薦在紐約證交所上市;2000年,在完成了對法國商業銀行的收購併將其改組成法國滙豐後,滙豐控股在巴黎證交所掛牌;2004年,滙豐控股收購百慕達銀行有限公司後,其股票旋即在百慕達證交所交易。由於銀行業在一國經濟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他國併購很容易觸動東道國的敏感神經。因此,與單純全球購併相比,全球購併與全球上市並舉的策略不僅僅製造出了豐厚的資本收益,更加重要的意義的在於它能夠淡化由於併購所可能形成的對東道國的進攻性威脅。如今的滙豐不僅通過資本市場吸引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萬股東的眼球,而且,龐約翰反覆倡導和推崇的“環球金融,地方智慧”的和諧經營理念正在全球快速輻射。

“中國通”的情結

雖然記不清自己來中國有多少次了,但龐約翰仍然難以抑制住對中國的偏愛:“站在經濟成長速度為7%的土地上,感覺非常好。與增長速度為1.5%的國家相比,我當然更願意多來這裡。”儘管人們從龐約翰面對CCTV主持人的這句談話中嗅到了十足的商業氣味,但卻無法拒絕這位老人的友好與親善。
的確,與近兩年滙豐在歐美市場的併購呈收縮狀態相比,龐約翰在中國金融領地親自導演的一幕幕精彩大戲則繽紛登場:以5.17億元人民幣購進上海銀行8%的股權為開端,滙豐收購了興業銀行15.98%的股權,吃進了交通銀行19.9%股權,並在去年中國建設銀行首次公開募股中下注了4.3億美元的投資。滙豐收在中國創造了許多外資金融機構不可擁有的記錄:第一家入股中資銀行的外資銀行,中國投資最大的外資銀行……。《遠東經濟評論》這樣評價滙豐在中國的收購動作:“滙豐集團在中國不斷進行收購,然後等著這些投資20年後變成真正的財富。”事實也正是如此。交通銀行股價變動行情的結果披露,滙豐入股交行的投資不到兩年時間已經升值280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90億元,總投資收益為170%。無獨有偶,滙豐提供的最新年報顯示,在中國內地,2005年滙豐實現的稅前盈利大幅上升了900%,達3.34億美元。
與整個滙豐的投資戰略調整相匹配,善於穩中求進、適可而止的龐約翰也在前不久作出了滙豐對中國內地銀行股權不再進行大規模投資的決定。但這並不等於龐約翰自廢武功,其靈敏的商業嗅覺又轉向了市場收益十分豐饒的非銀行業務。
自從2002年斥資46.8億港元吃進平安保險10%的股權之後,滙豐一直在尋找著新的機會。及至去年8月,滙豐再斥86億元人民幣巨資購入平安9.91%的股權,完成了自己作為平安保險第一大股東的製造過程。不僅如此,龐約翰在前不久表示,滙豐正計畫在CEPA之下,與內地夥伴合作籌組人壽保險公司。而一個最新的動向是,與滙豐交情甚篤的中國交通銀行日前已經取得國務院的同意,在開設國內首家銀行系保險公司。據中國(香港)交通保險公司董事長、行政總裁關浣透露,交行新設立的交銀保險可能會是一家壽險公司,並正在尋找資本合作的夥伴。這就意味著,滙豐極有可能與交通銀行行梅開二度之好。
與保險市場相比,國內尚未完全開放的資本市場卻在考驗著龐約翰的耐心和決策藝術。對此,龐約翰只好選擇了曲徑通幽的方式。近日有媒體報導,湘財證券重組基本定案,滙豐再次“傍”上了交行並一同出任湘財證券重組的“主角”。預計雙方將拿出10億元的資金取得對湘財證券的絕對控股身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隨著國內A、B股市場並軌的加速,誰有能否定龐約翰今日苦心經營的湘財證券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滙豐大踏步進入國內資本市場的“橋頭堡”呢?
一切似乎都在龐約翰日程指定的安排之中。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滙豐染指中國基金業的行動也在花開蒂落。今年2月底,滙豐與山西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合資設立的滙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開業。該公司註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其中滙豐持有49%的股份。能夠將山西省最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攏入懷抱,滙豐看到了自己縱橫中國基金市場的未來。
其實,讓龐約翰取得對中國市場完勝的把握在於,滙豐的人才資源正在中國快速的實施“本土化”繁殖。作為龐約翰退休前人事安排的一個生花妙筆,原恒生銀行行政總裁鄭海泉在不久前正式履新滙豐亞太區董事局主席,這是滙豐銀行創立139年來首位擔任此職務的華人,也是在滙豐集團內職位最高的華人。不僅如此,整個滙豐集團中有25%的職員來自中國,加上滙豐在中國國內的1300多名員工,都可能成為龐約翰留給後任者拓展中國市場的精兵勁旅。
脫下金融戰袍的龐約翰又將披上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英國的沃達豐公司的鎧甲。人們普遍認為,這位諳熟中國市場的沙場老將極有可能在新的主席位置上為沃達豐帶去意料不到的驚喜。

滙豐的龐約翰時代

1998年,當龐約翰接過前任浦偉士的接力棒,擔任滙豐集團董事局主席時,他面臨的是全球經濟不景氣和亞洲金融危機的不利狀況。滙豐集團也因此盈利下降、成長空間萎縮。在這樣的情況下,龐約翰提出了在全球收購擴張的“五年計畫”,並提出五年內股東總回報“翻一番”的管理目標。當時,這樣的目標無異於天方夜譚。
但是龐約翰已經有了自己成熟的想法,在他的計畫中,滙豐控股的策略是通過選擇性的併購去補足業務的自然增長。由於滙豐從香港起步,所屬機構分布不合理,未能擺脫區域銀行的現狀,滙豐試圖通過併購,將這些區域銀行整合成為一家真正的跨國銀行集團。果然,在幾年之內,滙豐表現出了無比驚人的“好胃口”。
龐約翰做成的第一筆大買賣是2000年滙豐收購美國利寶集團,通過這筆總價約為103億美元的併購,滙豐獲得了3萬個主要來自拉丁美洲、歐洲和亞洲的國際客戶,客戶資金總計達565億美元,同時滙豐也將紐約州第三大分行網路和200多萬服務客戶攬入懷中。滙豐在美國的根基從此也穩固下來。三年後,滙豐捲土重來,以148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消費信貸公司HouseholdInternational。
此外,在龐約翰的主持下,滙豐還先後以77億美元收購美國RNYC銀行;以110億美元收購法國的CCF銀行;以19億美元入股墨西哥的GrupoFinancieroBital及2003年以13億美元收購百慕達銀行,以1262萬美元買下管理245億美元資產的韓國AMTeK資產管理公司。
2003年年末,龐約翰自豪地宣布,滙豐在1998年所定的五年計畫已經完成,集團市值由1998年的700億美元翻了一番,達到1620億美元;客戶亦由1300萬名上升至1億名。與1999年1月比較,截至2003年11月21日,滙豐銀行的總股東回報已達209%。
正當滙豐的全球收購業務做得如火如荼的時候,龐約翰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在親自製定的2004至2008年的第二個“五年計畫”中寫道:“未來幾年,滙豐控股再無意對外進行大規模收購行動,特別是50億美元之上的併購,但會考慮50億美元以下中小型併購。”在龐約翰的新計畫中,滙豐控股集團的發展重心由資產擴張轉到重點業務提升,以及提升業務競爭力的“整體增長”。對此,分析師們的評價是:滙豐大規模的併購時代已經結束,開始走上一條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之路。根據滙豐公布的最新年報資料顯示,2005年,滙豐稅前利潤上升了11%,達到209.66億美元,成為英國首次年利潤突破200億美元的金融企業和全球最賺錢的銀行。
因為在銀行界的傑出貢獻,龐約翰於1999年英女王壽辰日被冊封為爵士,並數次成為《銀行家》、《商業周刊》等世界著名商業雜誌的封面人物。
然而,這位國際金融界的傳奇人物此前的滙豐之路卻異常平實。上學時,龐約翰沒能通過O級數學考試和牛津大學入學考試,他的母親甚至一度擔心他太害羞找不到工作。1961年,19歲的龐約翰從利物浦乘船來到香港,走入滙豐銀行的大門,一乾就是45年。他在滙豐的第一項工作是在進出口部給票據蓋章,在此後30多年時間裡,龐約翰一直轉戰於滙豐在亞洲、美國、英國各地機構。
直到20世紀80年代,因成功救活海豐銀行,龐約翰的才能開始受到賞識。龐約翰1988年當選為滙豐銀行的執行董事;1990年調往香港,負責整個滙豐集團商業銀行業務;1991年出任滙豐集團全資子公司——美國滙豐銀行的總裁和執行長;從1993年起,擔任滙豐集團執行長,並於1998年5月29日出任滙豐集團董事局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