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芬皇后像

約瑟芬皇后像

約瑟芬皇后像》是法國普呂東於1805年創作的油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瑟芬皇后像
  • 規格:244×179厘米
  • 現收藏地:羅浮宮
  • 畫作類型:油畫
  • 創作年代:1805年
  • 作者:普呂東
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新思想,也激勵了另一位與達維特同時代的古典派畫家普呂東的熱情。普呂東曾聽到過雅各賓政黨領袖羅伯斯比爾的演說,頗被他的雄辯所吸引。但他畢竟只是一個革命的同情者,他的藝術成就也不可與達維特相提並論。 皮埃爾·保羅·普呂東(1758.4~1823.2)出生在法國克呂厄市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是個石匠。兄弟姐妹13人,他最小。由於早年失怙,自幼過著孤苦伶仃的生活。靠當地神父的培養,他漸漸愛上了繪畫。1774年,拜勃艮第省的第戎畫家德沃熱為師。後來,這位老師成了他的保護人,無論在經濟上還是藝術創作上,都給了這位未來的畫家以巨大的幫助。
1780年,普呂東來到巴黎,這裡新鮮的藝術空氣加速了他的成長。在巴黎的三年期間,他接受了古典主義追求"理想美"的思想,終於在第戎的一次羅馬獎繪畫競賽上成為一名佼佼者。隨後他去了義大利,在那裡又受到文藝復興諸大師的畫風的影響,尤其對柯勒喬的作品,他感到分外親近,決心以柯勒喬作為自己追隨的榜樣。
普呂東雖嚮往嚴格的理想美,但在他的許多肖像畫上,往往更注意人物的情感要素。他常採用側面光來加強這種人的情感要素,使形象充滿抒情味。因而有人說他的古典主義是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他的畫明暗渲染趨於協調。為要取得柔和的效果,他畫的神話人物或婦女肖像,都是飄忽不定,如夢一般地處在朦朧的境地。人們管他"法蘭西的柯勒喬",就是由於他的繪畫形象太柔美。這幅《約瑟芬皇后像》正是屬於這種傾向的典範作品。
皇后約瑟芬拿破崙的妻子。拿破崙稱帝以後,除了寵用達維特以外,對普呂東也很器重。他允許畫家給他的兩位夫人和兒子畫像。而約瑟芬這個模特兒,在畫家的全部繪畫創作中占著更重要的位置。她長得秀麗、莊重。畫家普呂東不僅很願意畫她,並決心以她來完成自己一系列傳世傑作。他反覆研究,畫了大量草圖,最後,在1805年的一幅肖像畫上,把約瑟芬處理在馬爾梅松城堡的花園一角的樹叢間的石椅上斜靠著,正陷入沉思。皇后穿著袒胸露肩的白色輕紗長裙,一條紅色鑲邊的大氅翻蓋在膝頭上。畫家強調了她那頎長的身材,嬌柔的肢體和豐滿的胸脯。她具有古典美的特徵,但卻沒有舊式宮廷婦女的那種華貴氣。一張明淨純潔的臉,正在向觀眾訴說著她內心的思緒。這幅肖像畫提示了法國古典主義繪畫的異化現象。它那浪漫主義的情調和鮮明的色彩對比,就是這種異化的信息。
畫家死後,《約瑟芬皇后像》曾因畫題名字的更改引起了一場爭論--這張肖像畫究竟畫的是誰?有人說不是約瑟芬皇后,而是拿破崙的女兒奧爾唐斯。經過長期的爭議與反覆考證,這種母女形象混淆的矛盾終於獲得解決。證明這幅肖像畫描繪的是約瑟芬,一個42歲的婦人。由於保養得好,所以人到中年仍然光彩照人。

作者簡介

普呂東(Pierre Paul Prud’hon,1758—1823) 法國畫家。生於克呂尼一石匠家庭。1780年到巴黎。1784—1789年赴義大利研究達·文西、柯勒喬等人的作品。藝術上追求“理想的美”,屬於學院古典主義。其作品以當時流行的寓言和神話為題材,帶有低沉的浪漫情調,將柔和的、更具有肉感的效果引進法國畫壇,是18世紀通向19世紀浪漫主義深沉個性表現的過渡人物。素描、插圖和版畫創作也都有一定造詣。成名作為《智慧引導真理走下天堂》,另有《被架走的塞琪》、《正義與復仇》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