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映淮

紀映淮

紀映淮(1617~1691?),明末清初女詩人,字冒綠,小字阿男,江南上元(今江蘇南京)人,紀映鐘之妹,莒州杜李室,其夫抗清被戮,紀映淮守寡以終,著有《真冷堂詞》。

基本介紹

  • 本名:紀映淮
  • 字號:字冒綠
  • 出生地:江南上元(今江蘇南京)
  • 職業:明末清初女詩人
生平簡介,取名緣由,琴瑟諧美,守寡節孝,毀坊全忠,著述名錄,巧對軼事,作品選摘,詩作,詞作,

生平簡介

取名緣由

紀映淮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秋,卒於清康熙中期。父親紀青,字竺遠,少為諸生,地方名士。兄紀映鐘,字伯紫,頗負詩名,多有著述。母劉玉涵,蘇州吳江人,娘家世代官宦。因家面鐘山,臨秦淮河,劉玉涵有身孕後,建議生男孩名映鐘,生女孩名映淮。映淮,乳名阿囡。 “囡”在江南一帶是對小孩的暱稱。到五六歲,紀映淮認識了不少字,對母親說:“囡囡弱弱何時大,男男生生欲稱雄”母親聽了,五六歲的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父母都從心裡感到高興,愉快地答應給改名,根據女兒的意見把“囡”改為“男”,名“阿男”,因“囡”與“男”音同字不同,改起來方便。從此,紀映淮小字“阿男”便傳於後世。

琴瑟諧美

紀映淮性情貞靜,通經史,尤工韻語,與侄女松實,俱有詩譽。紀映淮的公爹杜其初系莒州進士,明崇禎年間任紹興知府,適紀氏全家客居紹興,與杜氏交往甚密。其初有子名杜李,十四歲入莒泮,入庠後隨父任。杜李與紀映淮同庚,且有詩才,紀氏父子見而慕之,遂以映淮嫁之。婚後夫婦聯韻,琴瑟諧美。崇禎十年許,杜家歸莒。翌年,紀映淮生一子。崇禎十三年杜其初病逝,至此家道日衰。

守寡節孝

崇禎十五年(1642)冬,清兵自直隸(今河北)南進,旋即據穆陵關,危及莒城。杜李勸紀映淮攜子扶母離莒城至城南雲里村母舅家避亂,己約十數好友投知州景叔范部下守城抗清,拒守數日,終寡不敵眾,城破被擄,戮於北關“好漢塋”。紀映淮與姑及六歲幼兒進深谷中,終日毀容覓衣食奉之,備嘗饑寒,度日如年,茹獲席草三十餘年,以節孝聞。少從映鐘學詩,夫亡後絕筆不復作。

毀坊全忠

紀映淮詩作《詠秋柳》中有一句“棲鴉流水點秋光”,為清康熙初年詩壇巨匠王士禛激賞,並作秦淮雜詠以和:
十里清淮水連橋,板橋斜日柳毿毿。
棲鴉流水空蕭瑟,不見題詩紀阿男。
詩中充滿了對紀映淮的讚賞,但在當時理學近登峰造極的年代,這雖不能說輕佻,畢竟也有失莊重,更何況紀映淮乃名門之後,又孀居在家。故紀映淮兄長紀映鐘以信責備王士禛:公詩即史,顧以青鐙白髮之嫠婦,竟與莫愁桃葉同列文章……王士禛接信,深為自己的一時孟浪而後悔,瞿然以書謝過,後為紀映淮請詔於朝廷,令莒州知州督導,建木枋旌於杜府門前,以彰紀映淮節烈。木坊落成次夕,紀映淮借得耕牛數頭,將坊拉傾,以示國亡家破之恨,隨之合家離城。相傳,紀映淮棄家離走時,自書白紙對聯於府門:“義士灑血照日月,節婦食淚贍孤親。”
知州得悉,惟恐獲反清復明之罪,立即謊擬報文:“杜紀氏,居孀不貞,木坊始立而自傾。紀氏無顏見街坊父老,棄宅而逃,不知所往……”隨後,一些拍馬文人謊編俚曲、故事,誹謗紀映淮,謬種流傳。直到清同治十二年(1873),莒知州彭九齡撰文,略敘其事,惜其未敢提及毀坊之事。至民國《重修莒志》,紀映淮方入“列女”傳。

著述名錄

映淮亦能詞。雖著有《真冷堂詞》,但大多遺失不見,後世只留存詩詞不足十首,甚為遺憾。生平事跡見《清代閨閣詩人征略》卷一、《晚晴簃詩匯》卷一八三。

巧對軼事

紀映淮自小才思敏捷,九歲那年,父母帶她到莫愁湖看荷展。荷展上有聯句的遊戲。看見一群人在對句,紀映淮擠到前面,看到出句是:“葉出尖角問晴天”。應該對什麼?不少人在議論著。紀映淮脫口而出:“應該對‘花退裂盤笑麗日’。”周圍的人都誇獎就這小孩句對的貼切,有阿男荷展對句露頭角的傳說。
紀映淮十歲那年,有一天,嫂嫂旦兮來找母親閒聊,看到紀映淮在讀柳永的《樂章集》,話題說到柳永的詩詞。嫂嫂旦兮說:“柳永的詞俚俗,學他的詩詞,別礙了詞的高雅,把妹妹帶錯了路。”母親也說:“柳屯田善為樂工妓女寫歌辭,雖音律諧婉,確是格調不高。” 紀映淮聽了反駁說:“聽家嚴說,‘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學填詞一定要讀柳永的詞。我讀了感其語意妥帖、平和近人。母親、嫂嫂怎么說他不好呢?” 嫂嫂旦兮說:“聽妹妹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妹妹沒辜負嬸娘給起得名字,確實是‘日照而影,水闊而美,慧外秀中,博學強記’。”(嫂嫂說的“日照而影”是個“映”字,“水闊而美”是個“淮”字。) 紀映淮不饒地說:“哪比得嫂嫂,‘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十來歲的小孩能說出《尚書》中的名句,並指出嫂嫂名字的來源,讓母親、嫂嫂李旦兮都感到吃驚。
在紀映淮十歲生日時,有許多客人來祝賀,有客人有意逗阿男玩,提出以院內可視物為題對句,指著院內桂花,出了上句‘丹桂虬蟠花香’。 阿男看到庭院的紫藤,隨口對出:“古藤曲鐵葉綠。” 客人異口同聲的稱讚阿男對得好,又有客人隨說:“出句的前後皆可加字。” 阿男:“我的句,前後也可加字。你加加看。” 客人說:“我在句前加‘樓前’,句後加‘溢滿院’,變成‘樓前丹桂虬蟠花香溢滿院’。” 隨著客人話音一落,阿男想都沒想,說:“我對‘院內古藤曲鐵葉綠罩長廊’我前面加了‘院內’,後面加了‘罩長廊’三個字。”客人都異口同聲讚揚阿男聰慧過人,才思敏捷,句對得巧妙。紀映淮才女的名聲在紀青朋友中就傳開了。
紀映淮最尊敬的長者,是國清寺主持雲智方丈。雲智方丈姓陳,原應天府知府,在任是和紀青交往甚密。因得罪了皇親遭迫害,後到天台山國清寺出家。紀映淮十一歲生日,雲智方丈專程來祝賀,給紀映淮帶來一聯句的上句,雲智方丈說:“我來時有朋友出一上聯,‘千山鳥飛絕放翁幽棲在半山’。覺著這聯很有意思,但要對得好,可不容易。阿男對對看。”顯然這聯的上半句是柳宗元《江雪》中的一句,後半句字面解釋為放飛鳥的老翁住在幽靜的半山腰。
阿男聽了,想了想說:“是很巧妙,這前半句是柳宗元的詩句,後半句又分別是陸游,朱淑真和王安石三個詩人的號。並與前半句文理通順,可批為:群山中的鳥兒早已飛得無影無蹤,放飛鳥的老翁住在幽靜的半山腰”。 雲智方丈聽了說:“阿男說得對,能知道這句的奧妙,批講清楚,就成功了大半,不過要對得文理通順,對仗工整,還是比較難的。” 這樣的趣聯,多是閒散文人想出來的,專為別別人的,對來很不容易。紀映淮說:“是不太好對。對句的前半句肯定是‘萬徑人蹤滅’,後半嗎?……。”阿男想了想說,“我對‘達夫易安於樂齋’如何?達夫是唐朝詩人高適號,易安是女詞人李清照,樂齋是宋朝詩人張栻的號,易安對幽棲,是李清照對朱淑真兩位女詩人。文理上也能說得過去。”

作品選摘

詩作

【即景】
杏花一孤村,流水數間屋。
夕陽不見人,牯牛麥中宿。
【桃葉歌】
清溪有桃葉,流水載佳人。
名以王郎久,花猶古渡新。
楫搖秦代月,枝帶晉時春。
莫謂供憑覽,因之可結鄰。
【詠秋柳】
棲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瑟樹幾行。
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謝女雪飛香。

詞作

【暮春·調寄桃園憶故人】
樓前花逐東風舞,惟有楊花堪妒。一味入簾戶,不管愁人顧。
枝頭杜宇聲偏苦,叫得斜陽欲暮。門外殘紅無數,零落橫塘路。
【春日幽居】
細竹深陰覆碧紗,石床書帙晝拋斜。半簾細潤侵寒雨,一衲孤馨染落花。
流水穿林尋野鶴,夕陽歸樹護棲鴉。春山淡漠無人共,遙倩詩囊貯亂霞。
【小重山·秋閨蕭瑟】
幽閨更漏長。庭前叢桂發、暗飄香。月明露白漸生涼。輕風起、時拂鬱金裳。
遠雁一行行。相看還佇立、怯空房。幽懷幾許總難量。蘭缸灺、花影欲窺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