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正音運動

粵語正音運動

粵語正音運動指香港從1970年代開始到現在的一連串獨立但亦相關連的正音運動。

簡介,1970年代到1980年代,

簡介

運動最初只是針對大眾傳媒懶音及錯讀,但到了1990年代至21世紀初,由香港中文大學何文匯博士所提倡的粵語發音矯正運動,卻被不少現職教師指為一種矯枉過正的學說。現時,支持及反對何文匯博士的論點的兩大陣營還在對壘:在學術界的朗誦及教學方面,何博士的支持者有不少;但在大眾傳媒及市民中,他的學說並未有很大的支持度。

1970年代到1980年代

早在1970年代,粵語正音就已因為大眾傳媒的普及而引起關注。當中,梁醒波為學界所攻擊的其中一個對象。梁醒波先生是香港粵劇界的著名醜生,後來加入了無線電視的晚間綜合娛樂節目《歡樂今宵》里擔綱演出。由於梁醒波在香港的受歡迎程度,他的“錯誤發音”被香港大眾市民所學習。其中一個教授經常提及的例子,就是“姍姍來遲”這句成語。按原來粵語的發音,“姍”解作“遲”應讀作“仙”,但他卻在電視上唱出了“何以‘山山’來遲”的歌詞。直到現在,香港人都只知“姍”讀作“山”,而不知正音為“仙”。
當時,在大眾傳媒負責推廣正音的,是在香港電台第五台晚間主持節目《咬文嚼字》的宋郁文,例如他主張“傀儡”的“傀”應該讀成。(灰陰上聲),不能讀如‘塊’音。
他的正音運動,直接引致後來香港電台在1980年代初期對廣播員發音要求的糾正。這些被糾正的例子包括以下幾個:
詞語 習慣讀音 “正音”
時間 時“諫” 時“奸”
報刊 報“罕” 報“看”
傍晚 “旁”晚 “磅”晚
核子 [hat9]子 [wat9] (搰)子
在當年,這一派主張將“時間”改讀成“時‘奸’”,引起了頗大爭議。
電視上亦有由林佐瀚先生主持的《每日一字》節目,但林先生對正音的態度比較寬容,並支持當一個讀音已經普遍時,大眾應該接受。
90年代以後,何文匯對推廣粵語“正音正讀”運動最為活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