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莖鱗毛蕨

粗莖鱗毛蕨

粗莖鱗毛蕨又名綿馬鱗毛蕨、雞膀鱗毛蕨,野雞膀子、綿馬羊齒東綿馬、日本綿馬、牛毛黃。為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鱗毛蕨屬植物。藥材商品名稱貫眾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理作用,

形態特徵

植株高達1米。根狀莖粗大,直立或斜升。葉簇生;
葉柄、連同根狀莖密生鱗片,鱗片膜質或厚膜質,淡褐色至栗棕色,具光澤,下部鱗片一般較寬大,卵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1-3厘米,邊緣疏生刺突,向上漸變成線形至鑽形而扭曲的狹鱗片;
葉軸上的鱗片明顯扭卷,線形至披針形,紅棕色;葉柄深麥稈色,顯著短於葉片;
葉片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50-120厘米,寬15-30厘米,基部狹縮,先端短漸尖,二回羽狀深裂;
羽片通常30對以上,無柄,線狀披針形,下部羽片明顯縮短,中部稍上羽片最大,長8-15厘米,寬1.5-3厘米,向兩端羽片依次縮短,羽狀深裂;裂片密接,長圓形,寬2-5毫米,基部與羽軸廣合生,先端圓或鈍圓,淺鈍鋸齒緣或近全緣;
葉脈羽狀,側脈分叉,偶單一。葉厚草質至紙質,背面淡綠色,沿羽軸生有具長緣毛的卵狀披針形鱗片,裂片兩面及邊緣散生扭卷的窄鱗片和鱗毛。孢子囊群圓形,通常孢生於葉片背面上部1/3-1/2處,背生於小脈中下部,每裂片1-4對;
囊群蓋圓腎形或馬蹄形,幾乎全緣,棕色,稀帶淡綠色或灰綠色,膜質,成熟時不完全覆蓋孢子囊群。孢子具周壁,染色體n=41。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陰坡混交林下濕地。

分布範圍

東北和河北東北部,朝鮮及日本也有。

主要價值

【藥用部位】粗莖鱗毛蕨根莖入藥,稱綿馬貫眾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抗炎、抑菌、驅蟲、止血;主治蟲積(絛蟲、十二指腸蟲病)、子宮功能性出血、流感、流行型腦脊髓膜炎、麻疹熱毒瘡瘍。
粗莖鱗毛蕨
【有效成分】粗莖鱗毛蕨根莖主要含間苯三酚衍生物綿馬精(filmarone),其分解產生綿馬酸(filicic acid)類、黃綿馬酸(flavaspidic acid)類、白綿馬素(albaspidins)、去甲綿馬素(desapidins)類、綿馬酚(aspidinol)、綿馬次酸(filicinic acid)及微量粗蕨素(dryocrassin)等。綿馬精驅蟲活性最強,其分解產物活性較弱,綿馬酚及綿馬次酸幾無效;粗蕨素有抗日本血吸蟲活性。此外,含驅蟲活性揮髮油0.04%,還含羊齒三萜[9(11)—ferene)、綿馬三萜(diploptene)、縮合鞣質等。
【採收加工】秋季採挖,削去葉柄、鬚根,曬乾。
【近緣種】全屬約400種,中國近200種,為該屬的分布中心。廣布於東北和河北東北部;朝鮮及日本也有。

藥理作用

含有綿馬酸、綿馬素、白綿馬素、鞣質等多種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殺蟲等功效。
研究表明,貫眾還具有抗腫瘤、抗瘧、抗病毒、抑菌、興奮子宮等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