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筒苣苔

粗筒苣苔

粗筒苣苔(Briggsia kurzii (C. B. Clarke) W. E. Evans)是苦苣苔科、斜柱苣苔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橫走,深褐色,多鬚根。莖高可達40厘米,淡褐色,疏生白色短柔毛。葉對生, 葉片倒卵形或狹卵形,葉柄疏生白色短柔毛。聚傘花序生莖頂端葉腋,花序梗和花梗均被白色柔毛,具花;苞片披針形或線形,花萼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粗筒狀,紫紅色、黃色,稀白色,花絲無毛,花葯卵圓形,藥室頂端不匯合;退化雄蕊著生於距花冠基部。花盤環狀,近全緣。子房狹長圓形,密被短柔毛,花柱被短柔毛,蒴果長線形,6-9月開花,8-10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雲南及四川;不丹、印度及緬甸北部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800-3500米的山地林中草坡、石上或附生樹上。

粗筒苣苔可作為室內小型花卉栽培觀賞。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粗筒苣苔
  • 拉丁學名:Briggsia kurzii (C. B. Clarke) W. E. Evan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唇形目 
  • 苦苣苔科
  • :斜柱苣苔屬
  • :粗筒苣苔
  • 命名者及年代:(C. B. Clarke) W. E. Evans,1928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深褐色,多不定根。莖高12-30(-40)厘米,具縱棱,疏生白色短柔毛。葉對生,集聚莖頂端,多為4枚,同一對葉等大或近等大;葉片倒卵形或狹卵形,長(0.4-)4-14厘米,寬(0.3-)2-6厘米,先端急尖、短漸尖或鈍,基部狹楔形、楔形至寬楔形,有時偏斜,邊緣或1/2以上有牙齒或不規則鋸齒,上面疏生白色貼伏短柔毛,下面沿脈疏生短柔毛,側脈每側5-7條;葉柄長1.5-3厘米,有時不存在,疏生白色短柔毛。
聚傘花序生莖頂端葉腋,每花序具1-2花;花序梗長1.2-6.2厘米,與花梗被白色短柔毛;苞片2(-3),披針形或線形,長2-5毫米,寬0.5-1.5毫米,先端鈍或稍漸尖,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邊緣全緣;花梗長1-1.3厘米。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線狀披針形,長1-1.8厘米,寬2-3毫米,先端長漸尖,外面疏生白色貼伏短柔毛,內面無毛,多全緣,稀上部具2-3小齒。花冠粗筒狀,下方腫脹,長3.8-5厘米,紫紅色、黃色,稀白色,外面近無毛;筒長2.8-3.8厘米,直徑1.5-2厘米;上唇2裂,裂片近圓形,相等,長4-6毫米,下唇3裂,內面具紫色斑點,中央裂片較大,長9-10毫米,側裂片較小,長2.8-8毫米。上雄蕊長2.5厘米,著生乾距花冠基部4毫米處,下雄蕊長3厘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5毫米處:花絲無毛;花葯卵圓形,長1.5-2毫米,藥室頂端不匯合:退化雄蕊長約2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3毫米處。花盤環狀,高1.5-2毫米,近全緣。子房挾長圓形,長約1厘米,寬約3毫米,密被短柔毛;花柱長0.7-1.2厘米,被短柔毛;柱頭2。蒴果長線形,長3.5-4厘米,寬2.5-3毫米,被淡黃色疏短柔毛。花期6-9月,果期8-10月。

近種區別

長莖粗筒苣苔Briggsia longicaulis W. T. Wang et K. Y. Pan)與粗筒苣苔相近緣,長莖粗筒苣苔植株較高大,節間長5.5-10厘米,葉稀疏,卵狀橢圓形,長4-10厘米,葉柄長2-12厘米;花序梗和花梗被腺狀柔毛,子房被疏柔毛,不同於粗筒苣苔。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大理、麗江、鶴慶、中甸)及四川(米易、鹽邊、木里、雷波、美姑、昭覺、峨邊、峨眉山、漢源、天全等市縣);不丹、印度及緬甸北部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800-3500米的山地林中草坡、石上或附生樹上。

繁殖方法

在無菌條件下,將離體的粗筒苣苔植物的器官、組織、細胞以及原生質體,培養在人工配製的培養基上。以1/2MS培養基為基礎,加入不同的添加劑,所述添加劑為苄氨基腺嘌呤0.5毫克/升+萘乙酸0.5毫克/升+活性炭0.2%;在培養基中加入白糖和瓊脂,該培養基的pH值在5.8-6.0。活性炭的細度為100-200目。每天光照10-12小時,光照強度1600-2000勒克斯,濕度85-90%,溫度為(23±1)℃。繁殖一個月的粗筒苣苔葉片增長率為7%,生根率為100%,平均根數30根。

主要價值

粗筒苣苔可作為室內小型花卉栽培觀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