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山藥

米易山藥

米易山藥,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米易山藥是米易縣特色蔬菜農產品之一,是米易縣的特色農業。米易山藥產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海撥980-1600米,平均海拔1290米。米易山藥表皮光滑,斷層白色,無氣味,質地脆嫩,味淡,無澀味,有粘性。

2013年12月30 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米易山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易山藥
  • 產地名稱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
  • 品質特點:表皮光滑,質地脆嫩
  • 批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2046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3年12月30日
產品特點,感官品質,價值功效,品質指標,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感官品質

米易山藥表皮光滑,黃褐色至淡黃色,山深下淺;長紡錘形,鬚根中等;長1米左右,最大直徑6厘米左右;斷層白色,有澱粉粒;無氣味;質地脆嫩,味淡,無澀味,有粘性。米易山藥肉質白而糯,營養豐富,食用、藥用價值高。
米易山藥米易山藥

價值功效

據《本草綱目》記載,山藥性味平、甘、無毒,有益腎氣、強筋骨、健脾胃、止瀉痢、潤皮毛等功效。

品質指標

米易山藥澱粉≥16.5%,水分≤80%,蛋白質≥2.2%,含有鈣、鎂等微量元素和豐富的胺基酸。

產地環境

米易山藥產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安寧河與雅礱江交匯區,地貌以山地為主,海撥980-1600米,平均海拔1290米。產區土壤以赤紅壤、山地紅壤及山地黃壤為主,酸鹼值5.5-6.5,微酸性,土質粘壤到砂壤,富含礦質元素和有機質,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良好,適宜山藥種植。 米易山藥產區系高海拔、低緯度地區,屬典型南亞熱帶高原立體氣候,具有全年無冬、氣溫日變化大、年變化小等特點。產區年均氣溫19.7℃,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2.4℃,年均光照時數2217-2413小時,年均降雨量700-1400毫米,正常年景雨季5月至10月,旱季11月至次年4月,無霜期301-313天。山藥種植對氣溫有較高要求,一般幼苗生長發育期地面溫度不低於9-10℃,後期生長期最適宜溫度22-30℃。米易縣春季氣溫回升較快,地面平均氣溫通常超過10℃,有利於山藥幼苗的培育和生長,5月中旬定植移栽後,氣溫一般在20℃以上,年最低氣溫通常在冬季,對山藥影響較小。米易縣光熱資源豐富,雨量集中,光照充足,乾雨季分明而四季不分明、冬暖春溫高夏秋季節涼,冬春逆溫顯著,是天然的“大地溫室”,非常適宜山藥種植。
米易山藥米易山藥

歷史淵源

米易山藥是米易縣特色蔬菜農產品之一,早在清代每年到山藥成熟時人們經常到米易縣山林中挖野生山藥食用。據《米易縣誌》記載:“種植山藥自民國以來漸多,以丙谷、埡口所產山藥負盛名,被列為本縣特色蔬菜”。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來,米易縣對多個野生山藥品種和引進的山藥新品種進行篩選試種,此段時期丙谷、埡口、草場等鄉鎮山藥種植漸成規模,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機械化和種植技術改進,山藥種植面積擴大,單產提高。由於米易縣氣候屬乾熱河谷氣候,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生產的山藥產量高,品質優,主栽品種花籽山藥,產量高、品質優,比其它地區生產的同品種山藥澱粉、蛋白質、黏液、多糖含量高。
米易山藥米易山藥

生產情況

2011年,米易全縣山藥產量60000噸。

產品榮譽

2011年5月,米易山藥獲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定證書”。
米易山藥米易山藥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米易山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米易山藥地域保護範圍為米易縣得石鎮、埡口鎮、丙谷鎮、撒蓮鎮、攀蓮鎮、新山鄉、白馬鎮、草場鄉、灣丘彝族鄉、普威鎮、麻隴鄉、白坡鄉等12個鄉(鎮)88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1°44′-102°15′,北緯26°40′-27°10′。

質量技術要求

  • 安全要求
米易山藥產品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薯芋類蔬菜》(NY5221-2005)標準。
  • 特定生產方式
基地選擇:選擇前茬3年內未種植蕷科作物,地勢高,光照充足,耕作層深厚,土壤疏鬆,土層中不夾石頭,有機質含量高,排蓄水、保肥性良好的地塊,土壤應符合DB510400/T001的要求。
米易山藥米易山藥
品種選擇:選用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的優質、豐產、抗逆性強、商品性狀好的品種,推薦近期主栽優良品種:花籽山藥,又名龍山藥、菜山藥。該品種品質質好,富含黏液汁,鮮食熟食皆可 。
生產過程管理 :以疏鬆肥沃、土層深厚的砂質土壤為宜,每畝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5000-6000千克,複合肥25千克底施,如無農家肥,可用複合肥15千克、過磷酸鈣25-50千克、豆餅肥50千克,混合後均勻撒在施肥溝後蓋土10厘米左右。 挖溝:鬆土層120-150厘米深,壟呈南北向,單溝單行種植,按壟距1.3-1.5米放線。在山藥地周圍挖排水溝與外溝相通,以便雨季排水。在雨季來臨前5月份種植。播種時在起好的壟上順壟方向開寬、深各10-15厘米播種穴,用腳輕踩播種穴底。將種薯平放在播種穴內,一般肥力土壤株距30-35厘米,每畝播種1200-1500株左右,蓋10-15厘米厚細土。在種植時大小不同的種薯要分開種植,保證出苗整齊。出苗後可搭三角架或四角架,架桿入土20厘米左右,架高2.0-2.2米。山藥段子種下25-35天出苗。
收穫與貯藏:11月下旬至來年3月,選晴天收穫。先撤架,把支架桿抽出捆綁好以備來年使用,清理田間藤蔓、殘枝等。挖山藥時儘量保證山藥塊莖完整、無磨損。採收好的山藥在地中稍作涼曬,除去表面泥土和則根,掰下山藥栽子,將山藥裝箱運輸及銷售。
生產記錄要求:米易山藥的生產全過程,從育苗、栽植、施肥、採收、儲存等,均要求建立生產記錄檔案,並保存2年。

專用標誌使用

地域範圍內的米易山藥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米易山藥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