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蟲病

在對蝦中寄生的簇蟲已報告有2屬10種,屬於復頂門(Apicomplexa)、孢子蟲綱(Sporozoea)、簇蟲亞綱(Gregarinia)、真簇蟲目(Eugregarinida)。寄生在中國對蝦的前腸和中腸內的錫納洛阿線簇蟲(Nematopsis sinaloensis )是其營養體。

離開宿主腸壁細胞在消化道內進行滑行活動的營養體也叫做滑行體(sporadin)。單個的營養體一般用外質隔膜分為2節,前節(protomerite)較小,呈半圓形,長18.8~25um,寬18.8~43.8m。後節(deutomerite)較長,長68.8~162.5um,寬28.1~50um。在後節內有一個較透明的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前節的前端有一透明的附著胞器,叫做先節(epimerite),呈偽足狀,用以附著在宿主腸壁上,在離開宿主腸壁時間較長的滑行體一般看不到先節。

病原,症狀和病理變化,流行情況,診斷方法,防治方法,

病原

在對蝦中寄生的簇蟲已報告有2屬10種,屬於復頂門(Apicomplexa)、孢子蟲綱(Sporozoea)、簇蟲亞綱(Gregarinia)、真簇蟲目(Eugregarinida)。寄生在中國對蝦的前腸和中腸內的錫納洛阿線簇蟲(Nematopsis sinaloensis )是其營養體
離開宿主腸壁細胞在消化道內進行滑行活動的營養體也叫做滑行體(sporadin)。單個的營養體一般用外質隔膜分為2節,前節(protomerite)較小,呈半圓形,長18.8~25um,寬18.8~43.8m。後節(deutomerite)較長,長68.8~162.5um,寬28.1~50um。在後節內有一個較透明的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前節的前端有一透明的附著胞器,叫做先節(epimerite),呈偽足狀,用以附著在宿主腸壁上,在離開宿主腸壁時間較長的滑行體一般看不到先節。
滑行體由2~8個蟲體連線在一起,即一個蟲體的前端連線到另一個蟲體的後端,並癒合成一個多核的並體子(syzygy)或叫連線體(association)。並體子多數呈直線形,少數呈兩叉形,個別的為三叉形或四叉形。最前面的一個叫原簇蟲(primite),後面的都叫做陪簇蟲(satllite)。陪簇蟲的前節都消失。並體子的前部較粗,向後漸細,末端較尖。多數在原簇蟲的後節或第一及第二陪簇蟲的前部有一個膨大處,並體子的長度最大的可達1 680舯。細胞質分為內質和外質,外質略透明,內質中含有無數細小的顆粒,透明度很差,略呈淡黃色。除前節外一般每節有一個核,但有的節為2~3個核。
線簇蟲的生活史中有對蝦和貝類兩種宿主。對蝦消化道內的並體子生活到一定時期就下降到直腸,並成對地包在一個包囊內。包囊為白色,呈球形、卵形或桃形,附著在直腸前部的內壁上。包囊內的蟲體再融合為1個細胞,叫做配子母細胞。配子母細胞內的核和細胞質經過反覆多次分裂,形成大量裸孢子。
裸孢子成熟後隨著宿主糞便排出體外,落入水底,與軟體動物(例如貽貝、心蛤、石鱉、牙螺等)接觸後,便鑽入其鰓、外套膜或消化道的上皮細胞內,發育成為配子,配子再成對地融合為合子,合子發育成為孢子,孢子內含一定數目的孢子體。孢子被軟體動物排出在水中,落人底泥,被對蝦吞食後,孢子體就從孢子中逸出,並鑽人對蝦的消化道上皮細胞中,吸收宿主營養,生長發育成為營養體。營養體長大後衝破宿主上皮細胞,並暫時用先節附著在腸壁上,以後就脫離腸壁,游離在消化道內,並且互相連線成為並體子。
寄生在幾種對蝦消化道內的頭葉簇蟲與線簇蟲的主要區別是沒有真正的先節,在前節前端的邊緣上有一圈形狀不很規則的葉狀突起,形成固著器。

症狀和病理變化

受感染的對蝦外表無症狀,腸道內寄生的蟲體很多時,將對蝦腸壁解剖開,肉眼就可看到許多白色棒狀的並體子。另外在直腸前端往往附著大量的配子母細胞,因而使該處變為白色,膨大成球形,但沒有發現消化道有其他病理變化,似乎對於幼蝦和成蝦危害不嚴重。
感染頭葉簇蟲的中國對蝦糠蝦幼體和仔蝦的消化道中有時有幾個蟲體聚集成團,阻塞了消化道,引起對蝦幼體死亡。

流行情況

簇蟲類寄生在對蝦消化道內的例子,國內外均有報導,黃海、渤海中捕撈的野生對蝦,感染率可達90%以上,但受感染的蝦未發現任何症狀,所以國外文獻中一般認為簇蟲對於對蝦沒有明顯的致病性。發現有致病性的僅有在山東省一個對蝦育苗場中培育的中國對蝦糠蝦幼體和仔蝦被頭葉簇蟲所感染,感染率達90%以上,並引起了死亡。據了解該場進水的水源附近有養殖的貽貝和扇貝,在灘涂中有大量天然生長的貝類。這些貝類可能是簇蟲生活史中的一個宿主。

診斷方法

將對蝦解剖,取出消化道並縱行剪開,仔細觀察,肉眼就可看到並體子,必要時將腸道內含物刮下,做成水浸片,進行鏡檢,可以看到活的蟲體做滑行運動,可以看到單個的蟲體,幾個蟲體癒合成一條直線或有分叉的並體子。患病幼體的診斷,可將整個幼體做成水浸片進行鏡檢,如果看不清楚,可用解剖針將幼體腹部剖開,挑出消化道,再進行鏡檢。

防治方法

對蝦育苗池進水時經過砂濾有可能防止此病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