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竇

篩竇

位於鼻腔外上方篩骨迷路內,由氣化程度不同的含氣小房構成,每側有3-18個小的氣房,氣房的大小、排列及伸展範圍極不規則,兩側極不對稱。篩竇小房變異很大,但都有不同程度的發育。發育良好的篩竇,其氣房可伸展入額竇底部、蝶竇上方或側方、上頜竇後上方及額骨眶部等處,個別的還可通過鼻中隔到達對側鼻腔或向上伸入雞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篩竇
  • 外文名:ethmoid sinus
  • 人體部位鼻腔外上方篩骨迷路內
  • 構成:氣化程度不同的含氣小房
  • 形態:呈錐形,尖在前端,底在蝶竇前面
概述:,篩竇的界限及毗鄰結構,

概述:

1、篩竇位於鼻腔外側壁上份與眶內側壁之間,是主要位於篩骨迷路中的一組小房,可分為前、中、後三群,前、中群小房開口於中鼻道的篩漏斗和篩泡;後群小房則開口於上鼻道。
2、篩竇(ethmoidalsinus)位於眶的內側,鼻腔外上方的篩骨迷路內,由篩骨、齶骨、蝶骨、上頜骨和淚骨組成。篩竇上方為顱前窩的腦膜和額回,前上方為額竇,後方為蝶竇,下方為鼻腔,外側為眼眶。篩竇內共有8~18個小氣房,氣房的大小、排列和範圍極不規則,左右兩側也不對稱,個體之間變異較大。可分成前、中、後三組,彼此不相通,前中組篩竇開口於中鼻道,後組篩竇開口於上鼻道內。如果篩竇開口阻塞,形成篩竇黏液性囊腫,則其囊腫常可經極薄的篩骨紙樣板侵犯眼眶,造成眼球向顳側突出(圖8-18)。整個篩竇與眼眶之間僅由極薄的骨板隔開,其中尤以紙板最薄,當眼眶骨折時,此處容易爆裂,從而使眼眶內容嵌頓和疝入到篩竇內。篩竇小房感染也易發展到眶部。球後視神經炎的病因部分也與後組篩竇的炎症及與視神經鄰近相關。鼻竇手術時清除後組篩竇的炎症等要注意保護視神經。

篩竇的界限及毗鄰結構

1、上界即前顱窩的底,由前向後呈15°角傾斜向下。篩頂的外側為額骨眶板的外側,內側與篩板連線。篩頂與篩板的連線有兩種方式:①平台式:篩頂的內外兩側與篩板幾乎在同一水平;②高台式:即篩板的位置較低,與篩頂內側形成一陡直的高度差,這種高度差在篩頂形成一個凹叫篩凹,篩凹的內側壁極薄,術中易導致前顱底損傷和腦脊液鼻漏。許庚曾對100例顱骨的篩頂與篩板的連線方式進行觀察,發現雙側均為高台式有56例,雙側均為水平式有32例,另12例一側為水平式,一側為高台式。可見高台式較多見,應引起術者的高度重視,手術前的鼻竇冠狀位CT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篩前動脈由眼眶進入篩竇時,行走在篩頂水平或略低於篩頂水平的骨管內,是確定篩頂的重要標誌。
2、外側界
即眼眶的內側壁,由淚骨和紙樣板構成,後者占篩竇外側壁的大部分,菲薄,亦可有先天性缺損或裂隙,其上緣與額骨結合處是額篩縫,相當於篩頂水平,篩前和篩後動脈經此入篩竇,同時紙樣板與上頜竇內側壁在同一矢狀位上,一旦手術損傷該處易導致眶內併發症出現。
3、內側界
即為鼻腔外側壁結構,中鼻甲及附著部是此界限的標誌。
4、前界
由額骨篩切跡、鼻骨嵴和上頜骨額突構成。該部位的重要結構是額隱窩,即額竇開口處。
5、後界
即蝶竇的前壁。但有時要視最後組篩房的發育情況而定,後組篩房可能擴展到蝶竇的外側和上方,形成蝶側或蝶上篩房,甚至超過蝶竇後界,此時篩竇的後界實屬蝶鞍前壁。術中如遇後篩過深(從前鼻孔深入8、0cm以上仍未達蝶竇前壁)應考慮到這種情況。
6、下界
即中鼻道的外側壁結構,如篩泡、鉤突、篩漏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