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塘村

筱塘村

中國傳統村落,明初外交家李思聰故鄉。初名叫“桃源村”,此地生細竹(筱竹),後改稱為“筱塘村”。別稱“小塘村”。隸屬於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和平鎮。位於北緯25°59′27′′、東經112°34′37″,桂陽泗洲山麓。

筱塘古村是桂陽北鄉(簡稱“桂北”)李姓的發源地之一,與泮塘、海螺塘、板溪、瑤溪、席溪、楓溪,合稱為“三塘四溪”。同時,又與桂北廖姓有宗族之淵源。

筱塘古村歷史700多年,具有重學崇教的傳統,人才蔚起,至今不衰。村中保留不少明清以來的典型江南民居和古蹟。2016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等七部門聯合確定為中國傳統村落(第四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筱塘村
  • 外文名稱:Xiaotang Village
  • 別名:小塘村、桃源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湖南省郴州市
  • 下轄地區:李家定、陰家塘
  • 電話區號:0735
  • 郵政區碼:424411
  • 地理位置: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和平鎮
  • 面積:12平方公里
  • 人口:0.1萬
  • 著名景點:古村落建築、水口庵
  • 火車站:郴州站,郴州西站
  • 車牌代碼:湘L
歷史人物,自然環境,古蹟,姓氏與宗族,地圖信息,

歷史人物

明初傑出外交家外交家、詩人李思聰,字仲謀,號石林,公元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出生於筱塘村。公元1398年(明洪武二十九年)歿,葬於筱塘村,墓基尚存。《明史》(卷97、卷314、卷315)以及《明實錄》均有相關記載。
據記載,李思聰從小“好學能文,一字不忘”。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鄉試中舉,選入南京國子監深造;第二年,即中進士,被選授入行人司。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緬甸國宣慰使卜剌浪向中國當朝告急,“百夷入侵其境,皇賦無法朝貢”。朱元璋擬從行人司和禮部中遴選合適人選,出使緬國和百夷,以消彌戰禍。行人司的首領楊大用“驗所學,查所行”,舉薦了李思聰和錢古訓。於是,李思聰與錢古訓奉詔出使緬甸,京都大吏紛紛賦詩餞行。時在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在《廖李宗譜》中保存了李思聰出使緬甸時,京都同僚的贈詩。
經過幾個月的艱苦跋涉,李思聰等終於到達緬甸,傳達了大明皇帝的御旨。後又來到百夷部落,恰遇刀乾猛反叛百夷首領思倫發。李思聰等苦心勸導刀乾猛,又親到前線舌戰群敵,叛將刀乾猛被說服。李思聰等在百夷獲得廣泛的尊崇。百夷首領思倫發欲挾使者以令百夷,就向思聰等人贈送大象、寶馬、金玉等貴重物品,欲李思聰等強留在百夷。思聰一無所取,作詩以答:“……莫怪儒臣重返璧,天朝所寶只賢才”。並說:“宜送使者還朝,自此不為侵擾,斯可以明忠君之心。”思倫發聞言大喜,召集境內長老,設宴為思聰等餞行,並親自率兵護送其至怒江邊。
李思聰等還朝後,向皇帝奏明勸誡百夷、息兵安境一事;並把將沿途所見寫成《百夷傳》上奏朝庭。朱元璋大喜,特旨嘉獎,“賜衣一襲,擢江西布政司右參政,食二品俸。”
李思聰天性慈孝,事國盡忠。其使緬詩作《夢親》詩云:“家書遠難達,天高雁到稀。如何秋夜夢,忽至慈親闈?慈親攜杖立,鬢髮渾如絲。諸兒環侍側,拭目看吟詩。欲同游故園,徘徊步行遲。覺來向天際,熱淚潸然垂。痛遏懷歸心,專勤靡監思。願言畢王事,承顏應有期。” 
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臘月,李思聰親自主持首修桂陽《廖李氏宗譜》。在《始纂廖李氏族譜序》中,思聰教育後世族人要遵循孟子“親親而仁民”的教誨,推己及親,推親及人,和睦共處。

自然環境

筱塘村處於南嶺北麓,氣候溫和,氣溫在-2~32℃之間。筱塘村四周,多植林木;村之前後,溪水環繞,環境幽靜。當地村民有首順口溜:“筱塘筱塘,像位姑娘,嬌容美貌,四處躲藏,想看全貌,難上加難。”
湖南省桂陽縣筱塘村外景(水口庵)湖南省桂陽縣筱塘村外景(水口庵)
湖南省桂陽縣筱塘村(外景)湖南省桂陽縣筱塘村(外景)
湖南省桂陽縣筱塘村(外景)湖南省桂陽縣筱塘村(外景)

古蹟

村中有一條穿村而過古石板驛道,石板路東高西低。古人根據這種地勢在石板路底下設定了暗溝(排水溝)。石板路兩邊是上百座明清時期的老屋,其中一幢老屋牆磚上清楚地刻有“萬曆十一年七世”的字樣。這些老屋門頭上多是雙龍戲珠或者獅子滾繡球的石刻,門檻上是優雅的幾何圖案,門頭還有鏤空的鯉魚躍龍門的圖案,柱基石的雕刻則多是麒麟等瑞獸。老屋大廳兩側的木雕內容豐富、精美,有龍鳳呈祥、鴨戲荷塘等等。一幢叫登龍第的老屋的窗花最是引人注目,由鹿、鵲、猴、菊、蘭、桃、壽、福等許多中國元素的造型組成了整個窗格棱,刀法細膩、各具形態,美不勝收。此外,筱塘村還有有坳峰亭、宗祠、古井、古樟、古佛庵、等古蹟。
坳峰亭與凹頭橋:村後有亭,稱“鹿虎坳古亭”,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不遠處的小溪上有一座古橋,橋上也有一座古亭,橋叫凹頭橋。橋上有亭,稱凹頭橋亭。
陽光下的筱塘村陽光下的筱塘村
宗祠:位於村莊的中心,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它的門頭上寫著“進士堂”,是為了紀念李思聰而建造的。據村中老人講,這座宗祠的後堂上曾懸掛有朱元璋御賜的“進士及第”金匾。如今,金匾已不知所蹤。宗祠內有古戲台一座;宗祠旁有焚字爐(惜字塔)一座(1813年立)。
古井:宗祠旁有一古井,原供全村村民飲水之用。現作古蹟保存完好。
古樟:村前和後各有一棵千年古樟,生機勃勃。
村前的古樟樹村前的古樟樹
佛庵:村外有一座古佛庵,名“水口庵”。據村中老人口述,上世紀五十年代,庵內住尼僧三人,為民逐邪治病,教化一方,頗得民心。文化大革命期間,尼僧被譴,佛庵遭受極大破壞。2019年,水口庵揭底重修,現已煥然一新。
筱塘村水口庵筱塘村水口庵
水口庵的古石基水口庵的古石基

姓氏與宗族

筱塘村居戶姓李,系先祖李仁昭公自江西新余縣遷入並繁衍而來。據《廖李宗譜》記載,筱塘村李姓與桂北的廖姓,有很深的淵源。
公元1310年(元至大三年),李仁昭喪父,隨其岳父廖氏先祖廖達先,由江西新余縣遷至桂北的夏塘村。不久,復遷至桃源村(筱塘村)。
廖達先幼子夭折,沒有子嗣;女婿李仁昭卻生有雲從、雲翔二子。為傳承廖氏,李仁昭就立長子云從作為岳父之孫,改姓廖。後,李(廖)雲從連生了五個兒子。
可是弟弟李雲翔,卻年沒有子嗣。於是,雲從又將其次子廖均慶,過繼給李雲翔做兒子,改姓李(均慶)。李均慶先後生下五個賢達之子,人稱“燕山五桂”。其次子就是李思聰。後來,李雲翔再娶,連生三子。於是,雲從再由廖氏改成李氏。至此,廖、李兩姓人才興旺。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兩姓散居於幾十個村落,人口一萬多。儘管如此,廖李兩姓始終堅持合修宗譜。這體現了“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情懷。
受益於其祖上遺澤,廖、李兩姓此後科甲相繼。李仁昭次子李雲翔以舉人任桂陽府教授,其孫廖瑞慶、曾孫廖思真為均明朝御醫。洪武進士李思聰,使緬安邦,官至布政司右參政。廖李兩族不出數代,即成桂北望族,人才輩出。

地圖信息

地址:郴州市桂陽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