筤筅

筤筅

筤筅

láng xiǎn ㄌㄤˊ ㄒㄧㄢˇ

即狼筅。古兵器名。相傳為明時戚繼光所創製。 其械形體重滯,械首尖銳如槍頭,械端有數層多刃形附枝,呈節密枝堅狀。附枝最長60厘米,最短25厘米。桿長5米。頭與桿均為鐵製成,重約3500克,均為力大之人所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筤筅概述  
  • 拼音 :láng xiǎn
  • 注音:ㄌㄤˊ ㄒㄧㄢˇ
  • 釋義:狼筅。古兵器名
筤筅
戚繼光《紀效新書》載:"緣士心臨敵動怯,他器單薄,人膽搖奪,雖平日十分精習,便多張皇失措,忘其故態。惟筅則枝茂盛,遮蔽一身有餘,眼前可恃。足以壯膽助氣,庶人敢站定。"其技擊方法主要有:攔、拿、挑、據、架、叉、構、掛、纏、鏟、鏜等。
明戚繼光《練兵實紀雜集·軍器解上·狼筅解》:“狼筅乃用大毛竹,上截連四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勢遮蔽全身,刀鎗叢刺必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乃南方殺倭利器。” 明馮夢龍《智囊補·兵智·鴛鴦陣》:“ 戚繼光每以鴛鴦陣取勝。其法二牌平列,狼筅各跟隨牌,每牌用長鎗二枝夾之,短兵居後。” 《明史·戚繼光傳》:“寇至,火器先發,稍近則步軍持拒馬器排列而前,間以長鎗、筤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