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縮穴

筋縮穴

筋縮,出《針灸甲乙經》。。屬督脈。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九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第九肋間動脈後支。主治胃痛,脊強,瘈瘲,腰背痛,癲癇,及肝炎,膽囊炎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筋縮穴
  • 出處:《針灸甲乙經》
  • 隸屬經絡:督脈
  • 主治:胃痛,脊強,瘈瘲,腰背痛等
  • 功能:平肝熄風、寧神鎮痙
  •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 主要配伍:配陽陵泉、行間主治筋攣拘急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筋泛指筋肉,縮有抽搐之意。穴當肝俞中央,考肝屬木,在體主筋,該穴主治狂癇瘈瘲,痙攣抽搐諸疾,因名筋縮。

功能作用

平肝熄風、寧神鎮痙。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定位

在第9胸椎棘突下。

解剖

筋縮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淺層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棘突間的椎外(後)靜脈叢,第九胸神經後支的分支和第九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主治

脊背強急,腰背疼痛,胃痛,癲癇,抽搐,腰背神經痛,胃痙攣,胃炎,癔病。

操作

斜刺0.5~1寸;可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胃痙攣、胃炎、癲癇等。

配伍

配陽陵泉、行間,可熄風止痙、通絡止痛,主治筋攣拘急、四肢不收;配大敦、足三里,可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主治胃痛;配曲骨、陰谷、行間可化痰熄風,主治癲癎。

功效

本穴位於背部,在兩肝俞之間,肝主筋,故可治療筋攣拘急、四肢不收、胃痛。本穴屬督脈,其脈行於脊中,上貫人腦,故可治療脊強,癲癎。有鎮驚熄風、通絡止痙的作用。

相關論述

《針灸甲乙經》:“狂走癲疾,脊急強,目轉上插”,“小兒驚癇加瘈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