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

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今年將迎來它的120歲生日,第56屆展覽共有來自53個國家的136位藝術家或藝術團隊參加主題館展覽,他們分別來自英國、法國、阿根廷、剛果等53個國家。中國藝術家徐冰、邱志傑、季大純、曹斐等攜作品在中國館展出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
  • 開放日期:2015年5月9日至2015年11月22日
  • 展會主題:全世界的未來
  • 舉辦地:威尼斯
展會舉行,中國參展,

展會舉行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於2015年5月9日正式向公眾開放,至2015年11月22日結束,這一屆的主題是“全世界的未來”。已有120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被視為映射世界當代藝術的萬花筒。不同國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藝術體系的藝術家,運用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段,將自己對主題的理解和詮釋呈現給世人。

中國參展

在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上,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多彩紛呈。展會的中國館內以多媒體形式藝術呈現的作品,表達了中國藝術家對於傳統的思考和對未來的追求。來自中國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藝術家也通過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展現出無盡的創意。
與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藝術家一樣,中國各地的藝術家在各顯其能的同時,都表達了對於人類生存狀態的憂慮、期待和憧憬,不同程度契合了本屆雙年展“全世界的未來”的主題。
在中國館裡,視覺媒體的形象解讀使觀眾得以較快地理解藝術家表達的內涵。電視大屏上的“和民工跳舞”、湖南民間歌舞,以及浸泡在水池中的多把提琴,都通過對現實的關切表達了對於未來的思考。
據中國館負責人孫妤介紹,中國館的主題是“民間的未來”,策展人並未拘泥於傳統的題材和體裁,而是選取了4位跨界藝術家,利用西方時下流行的繪畫形式、照片影像、裝置藝術、交響音樂、三維動畫等載體相結合的方式,向觀者傳達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潮流。
來自義大利的遊客維羅妮卡·迪肯在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雖然自己以前去過中國,但此次在中國館通過影像視頻看到了“實實在在的中國”,看到中國普通人的生活,感到很震撼。她表示,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才是她非常期待看到的中國藝術作品。
在香港館中,藝術家曾建華通過聲光的變化傳達了關於人類生活的基本哲學;在澳門館,繆鵬飛通過一些文革時期的日用品表現了他走向藝術之路的艱難歷程;台灣藝術家張耀煌以主題“蒼生問”、台灣藝術家吳天章以主題“別說再見”分別通過油畫和視頻形式表達了他們對人和世界的思考。
在展示當代藝術現狀的威尼斯雙年展上,也不乏堅持將中國文化傳統深入細緻介紹給世界的中國藝術家。本屆展會上的潘公凱個展是為一例。展館現場有6間比較寬敞的書房,內設中國傳統條案和太師椅等,桌上擺放文房四寶和中國古代大師字畫的複製品。觀者就坐後可面對牆壁上投影電視了解古代大師的繪畫技法和書寫筆法,從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水墨套用的淵源。策展人楊傑認為,展覽通過當代藝術家潘公凱與5位前輩用中國畫特有的方式進行“藝術對話”,並採用作品實物和多媒體影像、聲音、氣味等並置的方式,將對話進行綜合展示與呈現,使觀者感受中國文化藝術的傳承。
儘管要看全中國藝術家的展覽需要在威尼斯花很多時間去尋找、觀賞並理解,但從整體看,中國或華人藝術家通過本屆展會呈現的表達方式各有所長,他們都在自我體驗的基礎上吸取了來自西方的思考方式和創作技法,使作品能夠獲得更多客群的了解和理解,並不刻意追求“陽春白雪”的效果,表現出積極參與全球文化交流的情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