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層地獄

第二層地獄

年輕男子面臨敬愛父親的突然去世,傷心的他只能獨自承擔處理父親後事的責任。在蘇古諾夫的鏡頭下,這個原始而簡單的命題化為深刻細微觀察下的情感探索。生命被分割成兩個面向:過去(父親之死)與未來(兒子應盡的義務)。在影像如詩的畫面中,蘇古諾夫以微限極簡的方式,呈現了一種對喪親之痛與恆常孤寂既誠實又迷人的檢視。

基本介紹

  • 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Aleksandr Sokurov
  • 編劇: 尤里·阿拉博夫
  • 主演Pyotr Aleksandrov, Nadezhda Rodnova ,Tamara Timofeyeva
  • 對白語言:俄語
  • 中文名:第二層地獄
  • 外文名:The Second Circle
  • 其它譯名:Krug vtoroy/第二圈
  • 製片地區:俄羅斯(蘇聯)
  • 類型:劇情
  • 片長: 92分鐘
  • 上映時間:1990-09-11
  • 色彩:彩色
演員表,幕後花絮,索科洛夫作品,

演員表

角色備註
Pyotr Aleksandrov----
Nadezhda Rodnova----
Tamara Timofeyeva----
Aleksandr Bystryakov----
R. Molokeyev----
D. Samokhin----
N. Sidash----
O. Ignatov----
F. Potapov----
Sergei Vybornov(as S. Vybornov)----
Andrei Tenetko(as A. Tenetko)----
Stepan Krylov----
V. Zhupikov----
A. Popov----
I. Butenin----
【內容簡介】
A man tries to come to terms with his father's death and to deal with the mundane details of his burial in a society cut off from spirituality.

幕後花絮

在蘇古諾夫的鏡頭下,這個原始而簡單的命題化為深刻細微觀察下的情感探索。生命被分割成兩個面向:過去(父親之死)與未來(兒子應盡的義務)。在影像如詩的畫面中,蘇古諾夫以微限極簡的方式,呈現了一種對喪親之痛與恆常孤寂既誠實又迷人的檢視。
索科洛夫的影片在前蘇聯曾引起極端對立的意見,有人認為他的新電影語言是現代作者電影的又一個高峰,有人則指責他矯揉做作而又生硬地重複西方先鋒派的電影道路。但他在歐美國家是評論界的寵兒。80年代末,電影製作環境相對寬鬆以來,他表現得十分活躍。  1989年,他將《包法利夫人》創造性地改編成《拯救與保護》,其作品的典型主題和特徵都出現在這部影片中:宗教思想,靈與肉的劇烈鬥爭,對死亡的迷戀,以及細緻的心理物理學。同年推出的《日蝕的日子》則以對人類苦痛尖銳淒涼的刻畫令人心驚。兩部影片都具有極端詩意的影像和對人類境遇苦難一面的執著探索。

索科洛夫作品

精神上的壓抑與苦悶在他接下來的三部曲《第二層地獄》、《卡門》(《石頭》)、《呢喃語頁》中更為明顯。而1996年的《母與子》(Mother And Son)則成為他迄今最受好評的影片。通過濾光鏡和廣角鏡的使用,索科洛夫把他在影像上的唯美追求發揮到了極致。這部幾乎沒有情節的電影以對一位行將就木的母親和其子在她的彌留日子裡生活的描繪,成為導演對生死以及精神問題的象徵性冥思。三年後,索科洛夫延續對人大限來臨之前狀態的表現,這就是他的“死亡三部曲”,均以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為主角。《莫洛赫》的主角是希特勒,他以自己個性化的觀念將其塑造為“莎士比亞樣式的現代歷史人物”,視線直抵與政權機器相對立的人性深處,該片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劇本獎。2001他參加坎城的《金牛座》則以列寧為主角,將焦點從政治歷史背景移向人物內心世界空虛的黑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