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感:70篇聲色筆記

第一感:70篇聲色筆記

談文論藝,紅袖解書。本書為“人文書房FIRST AND BEST系列”的其中一冊,收錄了70篇聲色筆記。全書共分“手藝”、“筆記”和“隨記”三部分,有成熟齊整的書評和影評,也有讀書看碟的感悟和短句點評,還有讀書人的生活點滴…… 本書分成三部分:“手藝”(書評+影評)包括30篇成熟齊整的文章;“筆記”,讀書看碟的感悟和短句點評,言簡意賅,言之有物,涉及面廣,約200部書、碟被深刻地記錄、留影,它們的靈魂和精髓瞬間凝住;“隨記”是一個讀書女子的痕跡,人生的,體驗的,和生活,和書,和“讀”書密切相關的。

基本介紹

  • 書名:第一感:70篇聲色筆記
  •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 頁數:214頁
  • ISBN:7806468587
  • 作者:蘇七七
  • 出版日期:2006年4月1日
  • 開本:20開
  • 品牌:上海文化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談文論藝,紅袖解書。本書為“人文書房FIRST AND BEST系列”的其中一冊,收錄了70篇聲色筆記。全書共分“手藝”、“筆記”和“隨記”三部分,有成熟齊整的書評和影評,也有讀書看碟的感悟和短句點評,還有讀書人的生活點滴……

圖書目錄

手藝
蘆葦的哭聲·評《黑暗中相逢》
花憶前者·評《落地的麥子不死》
小說像稗草一樣蔓延·評《小說稗類》
回憶與詩·評《飛廉的村莊》
貪玩的重要性·評《雕蟲綴網錄》
預言的號角·評《反對闡釋》
書之愛·評《愛看書的廣告》
厚道的克里瑪·評《愛情對話》
歸去來的困境·評《無知》
批評之刃·評《電影批評》
加酸檸檬的英式下午茶·評《不夠知己》
永遠的安徒生·評《沒有畫的畫冊》
生活之中的理想·評《桃之天天》
三十年前的月亮·評《同學少年都不賤》
僅靠語言的力量·評《天一言》
受活的問題與意義·評《受活》
胭脂痣·評《張愛玲畫話》
亦慈亦讓·評《沈從文晚年口述》
孤勇的光亮·評《中國建築之魂》
倒退到未來-評《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
我的靈魂是陰影里的鳶尾花·評《小毛驢與我》
織物的意義·評《夜幕》
耶利內克的蔑視·評《鋼琴教師》
雙魚座崩潰型·解讀《十三角關係》
傷·解讀《孔雀》
真實、失衡與妥協·解讀《可可西里》
相見歡:王家衛與王家衛的聚會·解讀《2046》
悲喜一念間·解讀《意外的旅客》

筆記
之一·夏先生的故事
之二·吹小號的天鵝
之三·祖和占
之四·騎士降龍記
之五·局外人
之六·基耶斯洛夫斯基談基耶斯洛夫斯基
之七·魔燈
之八·鄉村診所
之九·作品與畫像
之十·漢魏六朝詩選
之十一·迷樓
之十二·中西同步與位移

隨記
讀書人
蜀行記
三月記
四月記
五月記
回家記
五城記
上海迷宮
下小雨逛書店
戀物癖
鷲峰寺
紫色的衣褶/甜的薔薇
帕斯捷爾納克與太提琴
致微吟
木匠和泥瓦匠,還有晚上的小貓
文德斯的展覽/潘劍林的電影
四月的紫丁香
花朵的秘密生命
落雪
黑暗的另一半
下雨了
七分之六的桑貝
舊書香
桐花落
詩經中的美人與特呂弗
一霎兒雨/一霎兒晴
波德萊爾的憂鬱
未央
“你有可以收藏活人的小箱子嗎?”

後記

文摘

書摘
山東畫報出版社新又出了一套閱讀張愛玲書系,除了一本陳子善編的舊評論,劉紹銘、梁秉均、許子東編的一套新評論之外,還有一本水晶的《給張愛玲補妝》(這書名真肉麻!)和一本王德威的《落地的麥子不死》。我對被列為“張派”傳人的朱天文、朱天心、黃碧雲、鐘曉陽、袁瓊瓊、王安憶等等大多愛讀,就買了王德威的這本來看。看之前,倒自己先想了想:張愛玲為什麼會成為一個“祖師奶奶”這樣的人呢?
作家裡頭,是大體可以分為“優秀作家”與“重要作家”的。優秀作家就是寫得好,作品響噹噹,比如錢鐘書,憑著一部《圍城》就稱得上;而重要作家呢,作品未必好,但因緣際會時勢造英雄,文學史必定要提上一筆,甚至還地位顯赫,如果我舉郭沫若作例子,有沒有人提反對意見?當然一個“偉大作家”,那就必定是既“優秀”又“重要”的,比如魯迅。而張愛玲是慢慢被“發現”的,人們慢慢發現她的優秀、重要,也許還要發現她的偉大。
張愛玲的重要,在我看來,不僅僅在於小說的藝術價值——當然,一部小說的藝術價值與這個作家的思想能力是不能分開談的,而且還在於她有著一種預見性的世界觀。在一個時代轉折的當口,她有著敏銳的觸覺,體會到了一種現代性,而同時,對於這種現代性抱著一種悲觀的觀望態度。這在我看來,現代作家中只有魯迅與她對此有清晰而深刻的認識。但在同樣的感受的起點上,魯迅以一個男性的社會責任感,把更多的力氣花在當下的民族與民主問題中,即便自己是一個絕望的人,也要給年輕人一點希望、種種支持。而張愛玲卻對政治漠不關心,她關心的是人性,乃至於物質性,在對人與物質的摹寫中,尋找可以不敗不毀的存在。魯迅將希望擱在墳前的一個小小花圈上,這是精神的祭奠與追求,而張愛玲將希望放在唱蹦蹦戲的女人身上,這是身體的原始力量。
在對於世界的自覺觀察與對於語言的自覺運用上,張愛玲是一個比魯迅更為現代主義的小說家。她說“我喜歡素樸,可是我只能從描寫現代人的機智與裝飾中去襯出人生的素樸的底子。因此我的文章容易被人看作過於華靡。”(《自己的文章》)她也許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但是這種偉大的可能性中途夭折了。離開上海之後,她再沒寫出飽滿的作品來。在我看來,一個語言藝術家脫離了自己的母語環境是十分可悲的,她只能在一本《紅樓夢》里盡著自己“夢魘”。而同時,她太過自閉,她知道怎樣的人身上有生命力,但她卻不能接近底層,而將力氣花在了回望那早就“惘然”的貴族出身。
P4-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