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

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於1980年9月20日—10月20日在北京舉行,由文化部和國家民委共同主辦,文化部牽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
  • 舉辦時間:1980年9月20日—10月20日
  • 舉辦地點:北京
  • 領導機構: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領導小組。
主要活動,機構設定,影響收穫,

主要活動

劇場演出、召開了開幕式和閉幕式大會、黨和國家領導同志接見各民族演職員、舉辦座談會和學術報告會等是本屆文藝會演的主要活動。
1、劇場演出。演出歷時一個月,共上演21台劇(節)目,來自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雲南、貴州、四川、青海、甘肅、黑龍江、吉林、遼寧、湖南、廣東、福建、浙江十七個省、自治區的文藝代表團和中央民族歌舞團參加了會演,其中,西藏、雲南和四川分別參演了兩台劇目。參演的21台劇(節)目為內部觀摩劇目(每場都留有一定數量的公演票向首都觀眾出售),會演結束後,又從參演劇(節)目中精選出優秀節目組織了4台歌舞和2台戲劇進行公演,共演出108場,觀眾達16.8萬人次。
56個民族約2000餘名專業和業餘文藝工作者參加了會演。演出分五輪分別在民族文化宮、天橋劇場、紅塔禮堂、二七劇場和工人俱樂部同時上演。全體演職員分別下榻在西苑飯店、東四旅館、西山海軍招待所、人大常委會招待所、北京民政局招待所、文化部招待所、首都機場招待所。
2、開幕式大會。開幕式大會於9月20日下午3點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來自內蒙古、新疆、西藏、廣西、寧夏的少數民族演員代表作了簡短發言。他們表示一定要把這次會演大會開成一個團結的大會,學習的大會,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的大會,並且表示要堅持文藝
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攀登少數民族文藝的新高峰,為祖國的四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3、閉幕式大會。閉幕式大會於10月20日下午3點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由國家民委副主任楊東生主持,文化部部長黃鎮致閉幕詞。來自雲南、貴州、青海、
福建的少數民族演員代表發言,他們表示要把會演的豐碩成果帶回本地區發揚光大,為少數民族文藝的蓬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閉幕式大會結束後,當晚,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人大民委、文化部、國家民委和中國文聯共同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舉辦茶話會,招待參加會演的全體代表和在京的各民族文藝工作者。
4、組織座談會和學術報告會。來自首都音樂、舞蹈、戲劇界從事創作、評論和理論研究的150多人擔任了本屆會演的特邀評論員,對每台劇(節)目進行了評論,先後召開評論會18次,學術報告會5次。會演結束後,主辦單位又召開了少數民族音樂舞蹈創作座談會,就少數民族音樂舞蹈藝術的繼承、繁榮、創新問題進行了專題研討。

機構設定

本屆文藝會演的領導機構為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領導小組。組長由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周巍峙擔任,副組長由國家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楊東生,中宣部副部長賀敬之,國家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江平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內設秘書組、評論評獎組、演出組、宣傳組、行政組、安全保衛組。各組的工作人員均來自文化部和國家民委的相關司局。

影響收穫

這是粉碎“四人幫”、撥亂反正以後舉行的第一次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也是建國31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少數民族文藝會演(1964年曾舉辦過全國少數民族業餘文藝會演)。其影響和收穫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貫徹落實了黨的民族政策,體現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少數民族
文化事業的重視。在文革期間,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事業和少數民族發展本民族文化的權利受到“四人幫”極左路線的破壞和踐踏。因此,在各代表團的組成、大會的各項活動中都注意做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做到了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55個少數民族都派出了本民族藝術的代表人物,帶來了本民族的文藝節目參加演出。其中不少民族是第一次派代表和節目到首都北京,有的是第一次由本民族演員在首都舞台上演出。因此,少數民族文藝工作者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
在會演的各項工作中,都注意做到了充分體現民族平等和團結的原則。在開幕式和閉幕式大會上,55個少數民族的代表在主席台就座,會場上懸掛的會標是用漢文、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彝、壯等八種文字書寫,並使用以上七種少數民族語言進行同聲傳譯。在演出中使用本民族語言報幕和歌唱。在食宿安排上,都嚴格遵守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2、貫徹了黨的文藝方向和文藝政策,集中展現了粉碎“四人幫”
以後各民族在發展本民族音樂、舞蹈、曲藝、戲劇創作,在挖掘、整理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在提高舞台表演藝術水平上的新成就。參演的近300個節目中絕大部分是新近創作的,一部分是新發掘的或者是經過重新整理加工的傳統藝術節目。這些節目題材多樣,表現的生活內容比較廣泛,既有現實題材,又有歷史題材,而且都具有本民族鮮明的藝術特色和地方特色。許多節目生活氣息濃郁,格調清新健康,給人以美的享受;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比過去有所發展,吸收和運用了一些新的表現手法、技巧和手段。可以說,本屆文藝會演不僅在少數民族歌舞藝術上,而且在全國歌舞藝術上都是建國以來的一次大豐收。
3、在本屆文藝會演中,許多老歌手不但保持了藝術青春,而且還
有所提高。更加可喜的是,新一代有才能的歌手、樂手、編導和作曲家大量湧現。由於他們具有相當的藝術修養和獨到的藝術見解,熟悉本民族的藝術傳統,熱愛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能夠反映少數民族民眾的思想感情,在保持民族風格、民族特色上有獨到之處,因而給這次會演增添了新的光彩。
4、開展了座談評論、觀摩交流活動,對提高各民族文藝工作者的
業務理論水平,提高節目的藝術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座談和對參演劇(節)目的研討,大家普遍認為:(1)在挖掘文化遺產,繼承
傳統文化方面各省、自治區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別是在挖掘、整理一些人口較少民族的舞蹈、音樂、器樂方面,成績更為顯著。比如,赫哲、俄羅斯、么佬、仡佬、獨龍、基諾、布朗、傈僳、阿昌、保全等民族在這次演出中都有了自己本民族的節目,使人耳目一新。(2)各省、自治區在繁榮發展以少數民族現實生活為題材的文藝節目創作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些充滿生活氣息的音樂舞蹈節目,不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表現手法,都因為有所創新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蒙古族、藏族、壯族、朝鮮族、傣族等民族的舞蹈既保留了原來的特點,又有新的發展。
本屆會演除了安排各參演團互相觀摩外,還邀請了8個國家的文藝專家專程來京觀摩。
這屆會演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少數民族文藝工作者普遍反映,通過文藝會演不僅提高了我國少數民族藝術的地位,也提高了少數民族的地位,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它將作為民族團結的盛會、民族藝術交流的盛會載入新中國的史冊,成為新中國文藝發展史上的重要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