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義山(海南文昌縣(今文昌市)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符義山(1900——1940),海南文昌縣(今文昌市)人。1900年出生於貧苦家庭,從小挑起了生活重擔。17歲時因生活所迫,他背井離鄉,漂洋過海到新加坡謀生,在一家英國人開辦的菜館裡當夥計,以微薄的工資餬口度日。

基本介紹

  • 本名:符義山
  • 出生地海南文昌縣(今文昌市)
  • 出生時間:1900
  • 去世時間:1940
個人經歷,婚姻生活,

個人經歷

1925年,受到國內大革命浪潮的影響,符義山毅然投身革命,在當地組織秘密夜校,傳播革命道理,積極從事革命活動。不久,加入了共產黨。
1926年初,受馬來亞共產黨的派遣,回國到黃埔軍校學習,是軍校的最後一期學員。軍校畢業之後,又返回新加坡繼續從事革命活動。1932年,由馬來亞共產黨介紹回到廈門,分配到閩南工作。根據廈門中心市委的指示,到漳州南鄉一帶尋找紅三團,帶領南鄉的部分赤衛隊員,秘密活動於南鄉一帶,經過努力最終與紅三團接上了關係,使閩南地下黨和紅三團與廈門中心市委恢復了聯繫。閩南地下黨在廈門中心市委的直接領導下恢復和建立了黨的組織,開展武裝鬥爭。到1933年底,符義山任紅三團教導隊隊長,紅三團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粉碎敵人對根據地的“清剿”中,符義山作戰勇敢,機智靈活,而且還特別注意對部隊進行軍事訓練。
1934年底,中共閩粵邊區特委決定調符義山到地方開展工作,擔任閩粵邊區特委會副主任,具體負責經濟委員會下屬的軍衣處、看守所、傷兵醫院、軍械處的工作。按照黨的指示,他逐步健全了紅軍的醫院、被服廠、看守所、兵站的組織。為解決部隊、地方的經濟困難,有步驟地指導地下黨與土豪作鬥爭,沒收土豪財產,收繳敵人槍械,擴大政治影響,以補充軍隊給養。在靖和浦中心區,還根據黨的指示,用集資的辦法,依靠和發動人民民眾,在各個區、鄉蘇維埃創辦合作社,衝破敵人的經濟封鎖。當時,平和、文峰、黃井的反動民團經常騷擾白雲山一帶的革命根據地。為了鎮壓反動勢力,保衛革命根據地,符義山和地下黨研究決定拔掉這個反動據點。這個反動據點處於黃井平原,中心炮樓四周還有三個大土樓,每個大樓都有反動民團據守。符義山率領游擊隊各個擊破,最後攻取了中心主樓,搗毀了這個反動據點,並繳獲大量武器和財物。當時部隊物資供應緊缺,特委軍衣處、軍械處、後方醫院的各種用品、藥品絕大多數都是從各交通站送來。符義山經常不辭勞苦地往返於交通站與特委機關之間,接送各類物品,並親自將物資送到各處。軍衣處的布匹和衣物,多數是他自己接送的。他還經常召集軍衣處黨員開會,研究工作。符義山對工作認真負責,充滿熱忱,在負責經濟委員會期間,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績,對同志既嚴厲又親切,有說有笑,十分樂觀。工作之餘,還經常給戰士們講故事。
1937年17月,由於革命需要,符義山調回部隊工作。紅三團在小溪鎮整編,他任紅三團三連連長。1937年7月16日,國民黨頑固派背信棄義,以重兵包圍紅三團並繳了槍械,製造了震驚全國的“漳浦事變”。符義山帶領一個短槍班在漳州南鄉洋坪、塔尾、下尾、小梅溪、田中央一帶活動,打擊反動勢力,為重建閩南工農武裝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閩粵邊區特委的領導下,紅三團在短短几個月中,隊伍恢復和發展到300多人。
1938年1月,新四軍軍部在江西南昌成立。紅三團奉命改編為新四軍二支隊四團一營,開赴蘇皖抗日前線,符義山任團部參謀。在告別閩南父老兄妹之際,他把不到1歲的親生女兒託付給了黨的地下組織。1938年6月,新四軍二支隊四團率二、三營開往蘇南,一營留守軍部,擔任後方兵站的警衛任務。8月,符義山分配在新四軍三支隊五團工作,後擔任三支隊五團參謀長。
1940年5月,在安徽南陵、繁昌一帶與日寇作戰,不幸在一次戰鬥中犧牲。

婚姻生活

在革命鬥爭中,符義山與堅定地走上革命道路的女青年許愛國結下了深厚情誼,相愛並結了婚。許愛國當時任紅軍游擊隊教導員,在根據地紅軍的軍需處工作。符義山帶領游擊隊轉戰在靖和浦一帶時,許愛國堅持在漳州九湖田中央一帶進行游擊鬥爭。1937年農曆六月初七,許愛國到白雲村向閩南遊擊隊匯報工作,背著剛出生6個月的女兒符風雁途經田中央村時,被反動偽鄉長陳藍發現,被抓走後遭受嚴刑拷打、殘酷折磨致死,犧牲時年僅2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