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膜

笛膜

笛膜指的是貼在笛子左端第二孔上﹑吹笛時振動發聲的薄膜。這種薄膜取自竹子蘆葦的莖中,平時為保持膜的新鮮,可以放入冰櫃冷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笛膜
  • 外文名:The film
  • 笛膜:dí mó
  • 作用:調節發聲
  • 材料:竹子或蘆葦的莖中
  • 採集時間:“小滿”前4~5天
闡述,製作,採集時間,採集對象,採集工具,採集方法,貼膜與調膜,貼膜,調膜,拉力分布,拉紋狀態,潤膜,

闡述

笛膜 (dí mó)
笛膜笛膜
笛子不同於簫的一個原因除持拿不同外,就是笛子笛膜能調節發聲,而則不用膜。
這種薄膜取自竹子蘆葦的莖中。竹膜較便宜,但易破,而且聲音也沒有葦膜清脆,所以選用葦膜較好。選購時應選用米白色、較透明的膜(如圖),泛青或泛黃是過嫩、過老的表現。

製作

採集時間

每年的農曆“小滿”前4~5天,早了笛膜太嫩,韌性差;晚了笛膜過老,音色次。當然,如不講究,前後幾天採集也不是不可以。

採集對象

最好是不見陽光的蘆葦,粗細適宜(以直徑展開後比笛膜孔寬1~2倍為好)太細雖嫩但不容易提取,太粗易取但顯老、厚;截取每根蘆葦的中上部分帶回家處理,記住:不要把蘆葦外部的包葉去掉,藉以保護裡面的水分,不然,拿到家就乾枯了,笛膜也就無法採取了。
蘆葦蘆葦

採集工具

美工刀一把,細竹籤或粗毛衣針一根,長度以超過一節蘆葦的長度就可以了 ,注意必須有一頭磨圓潤(我就是用粗毛衣針,一頭用一點橡皮膏藥封頭)

採集方法

第一步,取出採回的蘆葦,按蘆葦節斷開(美工刀壓切蘆葦節一圈,用手即可掰斷)
笛膜製作笛膜製作
第二步,用美工刀切削蘆葦一端成為空心管狀;再切削蘆葦的另一端——注意這裡是關鍵所在:順著蘆葦端頭的外圍斜著切削,以露出蘆葦里的內膜而且不破損為成功,要是破了就繼續圍著向下斜削,要四周挨著進行,直至出現管狀的笛膜約0.8公分左右,(其實,採集笛膜就是這點比較難)
第三步,取膜;將留出的0.8笛膜用手輕輕捻成封頭,注意要嚴實,不透氣;再用粗毛衣針或竹籤對準封頭慢慢往蘆葦筒里通進去,直至笛膜從蘆葦的另一端露出來1公分左右,這時候停止向里通進。先用手輕輕抓住露出的笛膜,再輕輕地試著是否可以將竹籤或毛衣針抽出來,能夠一次抽出來最好,如果笛膜較嫩,水分多,沾住竹籤使之抽不出來,可以用嘴在竹籤上口向蘆葦筒里吹氣,那樣就可以很方便的將之抽出了。
第四步:去除膜衣;這時候取出的笛膜是濕濕的,且為筒子狀態(就象市場賣的筒狀笛膜原形)注意,切不可一下子就把笛膜都拖出來,要留1公分左右在蘆葦筒里不要拖出來,這時用嘴含住空心的一端向裡面吹氣(我都是邊拖膜子邊吹氣邊用刀刮膜衣)這樣筒狀的笛膜就成為一個圓柱體,你儘管用美工刀四面修刮,去除膜衣。修刮完畢,最後用手捻封筒狀笛膜的另一端,並將之脫出蘆葦。注意,這時得到的笛膜還是呈含氣體的筒子狀態的。
第五步、整理與保存;採集的管狀笛膜很怕風,切忌放在通風處被風吹。應該及時放進密封的器皿中(小盒子也可以)待一段時間(約個把小時或更短)再拿出來整理。也就是用小剪刀或細刀片將笛膜由筒狀整理成片狀,這裡不再贅述。
第六步、保存;將整理好的笛膜整齊地夾在有色彩的書籍中備用,注意一定要有色彩的書,一般的書會大大縮短笛膜保存的時間喔!

貼膜與調膜

中國笛子開孔貼膜,使之脆亮的音色不同於世界上任何一種笛子,這是中國笛子獨特的結構方式。笛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笛子的音色、音量的問題,對於吹笛子的人來說,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
要認真說調整笛膜,那我不得不先說一下膜孔的問題。我知道的制笛師們對膜孔的重視程度和認識程度差別很大。有些人可能就是不關心,也許是他們徒弟的做工讓我產生了誤解。總之,無法得出讓人滿意的結論來(買笛子要多留神了)。
笛子的膜孔多大多小才合適,並非一定,跟所用的笛膜有密切關係。舉大家比較熟悉的制笛師的作品吧:樊笛知老師做的笛子膜孔非常小,由於他使用非常嫩的笛膜,所以笛子音色也不錯。假如他的笛子膜孔稍微大點,用沒有那么嫩的笛膜來貼,就會產生另一種音色的效果,非常棒。當然,不好比較,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董雪華先生的笛子膜孔比較大,中音笛好用一些,貼的膜也要選梢韌的來,音色獨特。其他人的我就不一一舉例了。一般說,想要音色脆亮,多半小孔嫩膜;想要音色溫暖,中孔亮膜(膜特別光亮的就沒那么嫩);大膜孔(和按孔差不多一般大或更大)的笛子要么有特殊使命,要么不好。
如果說膜孔大小對大家是常識,那么對膜孔的高要求就是膜孔形狀和膜孔精緻程度了。詳細說明:膜孔的形狀對貼笛膜起決定作用,形狀不科學,無法一致性地把握貼膜技術。也就是說,即使你貼膜調膜技術過關,在不科學的膜孔上,也無法避免這一次蒙對下一次找不到感覺,無法知道到底哪一次才能弄好。好的膜孔為長橢圓形,弧度儘量柔和,如果要形象一些比較說明,就是不要象雞蛋那樣在四個對稱點處太突。膜孔的精緻程度決定了貼膜的準確程度和調膜的難易程度。如果膜孔邊緣不夠光滑、不夠對稱,貼膜時會導致膜在孔緣上的拉力分布混亂不對稱,潤膜後在孔邊緣的滑動不暢,給調膜帶來巨大困難;如果膜孔的內壁不夠科學(通常表現為太內斜和不光滑)或內邊緣形狀與外緣形狀不能相似(所謂相似是指如果內緣放大可以和外緣嚴格重合)那么相應空氣音柱的震動不能均勻傳遞給起放大改善笛音作用的笛膜,好的音色幾乎是難求了。
以下內容以好笛子為前提
下面講貼膜和調膜
完全手工不依靠貼膜叉:

貼膜

包括在膜孔周圍勻薄地塗好合適量的粘液(最好用潤濕的阿膠,白芨、蒜頭次之),不要用力過度,以免損壞笛子。
笛膜貼上方法笛膜貼上方法
(1)用鋒利的刀將膜帶整齊截斷,鋒利的刀可以防止笛膜有效面受到手指的強力擠捏變性。膜展開後的形狀大致為長方形,儘量不要隨便應付。如果膜稍微好,沒有必要揉膜,真的沒有任何必要。可以強調,我一直非常反對揉膜,認為這會破壞膜本身的均勻性質。而且沒有任何一個朋友(其中包括多位專業笛子演奏員)用揉膜的方法比我用不揉膜的方法貼調出的笛膜音色更好。這是可以負責任地講的,我們對這個很認真,進行過數不清次數的比較,現在大家都不再採用揉膜的貼膜程式了。
(2)一般我們都是追求燦爛亮麗的笛子音色的,所以我建議大家採用順貼法,就是膜纖維紋路與笛身纖維紋路平行。用兩手拇指食指輕輕一拉笛膜,它就會出現很多皺紋(與膜纖維紋路相垂直)。這個稱為拉紋,應該算得上細緻活了,大家可以多多練習,儘量(就是儘量而不是強求)拉出細緻平行的皺紋來,越好的笛膜越容易拉出細緻平行的皺紋。力度以剛剛出現你希望的紋路樣子為度,儘量不要超度使勁拉,這也是練習多了就有感覺的,其中並無更多理論技術了。然後往膜孔上貼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交代的地方。在眾多笛子教材上也沒有特別詳細說明,有些作者甚至太隨便,其說明文字值得商榷,也許他們本身不是那樣做的吧。我們的做法是把笛膜裁的儘量長些,拉紋之後,是兩手同時合作,對準膜孔,把膜基本同時輕輕壓到膜孔兩側上,而不是象有些書上說的:先用左手拇指把膜按在膜孔左側,然後用右手拉紋,再按上膜孔右側

調膜

(1)注意: 輕輕壓貼上笛膜以後,放手。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不要立刻調膜,否則通常本次貼膜報廢。這個以後大家就會認識到的,我自己感覺用“領教”兩個字更形象。應該是等到貼膜粘液乾透之後才可以調膜的,通常要等5分鐘以上。因為調膜技術利用的正是在笛膜上不同局部潤膜後,笛膜的乾濕程度不同所以可移動性不同才得以實現調膜的。調膜的目標就是要達到在笛膜的不同分布區域,獲得不同的拉力分布狀態。
(2)笛膜不同分布區域處,拉力應該如何分布?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是回答了我在篇首提到的調膜要調到什麼樣才好?如果我說得夠詳細也許就同時回答了什麼樣的狀態才算得上是好到了極致:

拉力分布

拉力是這樣分布的:(能說明清楚就行,做不到太嚴格下定義的喔)如圖第一點在膜孔兩端的部分,笛膜比較光而且緊,一絲皺紋都沒有。這個緊,是有說法的,只能這樣描述:在它不影響膜孔中心部位的拉紋形狀時,可以儘量緊。但是不能僅僅(注意這個不是“不能”而是“不能僅僅”)通過潤膜後往膜孔兩端方向抹動笛膜來拉緊(此時抹動方向與拉紋垂直)。正確的是在膜孔每一端處,平行於笛膜拉紋的方向,兩手同時往兩邊按壓抹動笛膜來拉緊。總的說來就是用多次往垂直方向挪動的兩邊抹拉緊膜動作實現兩端膜面光緊狀態。
笛膜貼法笛膜貼法
第二點在膜孔中心區域處也就是膜孔邊緣最平的地帶(為了笛膜拉紋受力均勻,所以要求膜孔邊緣在這個區域最佳為完全平直且平行大約長度為整個膜孔長度的之間。注意我要進一步說明這個長度範圍,並不是說都可以,而是取其大概平均值得到所謂最佳那一類的值了。這個值範圍,是我們保留笛膜拉紋的範圍。在這個區域裡調整拉紋的鬆緊度,如果不是太變態太過分,那么不會影響笛子發音音色的通透性,也就是說,不會發沙,而僅僅是脆亮和溫暖的變化了。大家都知道,這兩種音色的狀態是笛子美好音色當中的兩端狀態,不屬於難聽音色範圍。如果想要更脆亮酥軟,就把該區域的拉紋微調鬆些;如果想要更剛勁溫暖,就把該區域的拉紋微調緊些。
第三點任何時候笛子音色發沙,那一定是膜孔兩端區域中某處的笛膜沒有拉緊或拉緊後又變鬆了。發沙現象與膜孔中央區域處有拉紋的笛膜部分無關,所以此時不要去調整中央區域笛膜。笛膜的松塌是一件有趣但折磨人的事,常常是雖然鬆了,可是表面卻看不見。唯一能夠探測笛膜松塌的正確方法是冷卻笛膜,方法是把笛子放遠,向笛膜吹氣。冷卻的笛膜一般立刻就顯現出膜孔某端處本來的光膜面,出現了鬆動的膜況,這種現象非常肯定。如果不怕影響笛膜質量,用清水濕潤笛膜,可以非常明顯地檢查到該種現象。
第四點笛子音色發緊發暗,那一定是因為膜孔中央區域的笛膜太緊了,只需要調松該處的笛膜。發緊現象與膜孔兩端區域處光緊面笛膜部分無關,所以此時不要去調整兩端區域笛膜,而是整體微調鬆動笛膜拉紋部分。

拉紋狀態

說到拉紋狀態了。拉紋最好是細緻平行,沒有重疊。重疊就是在膜孔周圍可以看到笛膜一條拉紋的匯合形成一條明顯的線。如果不重疊,膜孔周圍被粘液粘住的笛膜是光滑的,沒有皺紋。用貼膜叉可以輕易做到,但是如果單憑手工,我們的感覺是,要想做到完全沒有重疊,非常困難。總是或多或少有一條。調膜可以大大減輕甚至消除重疊,不過可能會犧牲拉紋一定的平直度,雖然對音色影響不大,但終究是有影響的。拉紋有多少條,每條多寬這是兩個很有趣的問題。其實因為笛膜拉紋屬於軟膜變形,看上去規則,實際從物理科學的角度上說仍然是完全不規則結構,所以很難說清楚最佳該如何。只能通過試驗比較的途徑來探求。至今我們沒有得到什麼定論,但是我可以把我們的試驗結果告訴大家,大家自己去體會或者比較吧。通常拉紋非常細緻,能夠在區域4mm內達到6~8條,(可得用卡尺認真量啊)甚至達到超過12條的。條數並非越多越好,我常常注意到8條以上拉紋容易在中音區產生金屬光彩音色,但是超吹高音區發音不夠靈敏,低音區發音不夠醇和。條數特別少2~4條的,通過調整拉紋鬆緊度,也可以得到比較好的音色。但是,音質始終是不如6~8條那么完美精湛。

潤膜

潤膜是在貼膜液乾透之後,或者演奏排練前調音時不滿意而進行的。
準備乾淨的清水(萬分危急時我打賭你會用你的香唾的,用事先準備好打磨光的一支細橡膠棍(最好就是在牙籤大小的鋼線頭粘有橡膠頭了,人的小指指頭最尖端為最低要求)粘水點膜孔周圍(為了敘述方便下面我都說是點到笛膜區域上,實際上是指點到膜孔周圍上對應該笛膜區域的黏膜處。前面已經有所提及,我們是把笛膜的調整區域按照膜孔區域來劃分的,分為膜孔兩端部分和膜孔中央部分。兩端處為光面區域,中央為拉紋區域)。潤膜時清水只能點在膜孔周圍而不能點上膜孔中央,濕潤的極限是到達膜孔邊緣。每次根據音色發緊或發沙(不可能同時發沙又發緊)只鬆緊拉紋區域或兩端光面區域,什麼地方被濕潤那個地方就能被抹動否則抹不動,所以清水攤開的最大面不要蔓延到另一個無關區域因此得十分小心啊。如果蔓延到了另外區域,比如本來是要松拉紋區域的,可是膜孔周圍的清水蔓延到了粘住光面區域的地方,那個地方的膜就可以被抹動。當我們抹松粘住拉紋區域的膜時,原來粘住光面區域的膜也不免會鬆動,只要動一絲一毫,真的毫不誇張,笛子音色立刻發沙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