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蘭(中藥)

竹葉蘭(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竹葉蘭,中藥名。為鴨跖草科植物紫背鹿銜草Murdannia divergens (C. B. Clarke) Bruckn.的根或全草。分布於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肺止咳,補肺益腎,調經止血之功效。用於肺熱咳嗽,氣虛喘咳,頭暈耳鳴,骨折,吐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竹葉蘭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粉狀胚乳目
  • :鴨跖草科
  • :水竹葉屬
  • :紫背鹿銜草
  • 分布區域: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竹葉參、花竹葉菜、水竹參、繞晝蘭、觀音草、黃竹參、土三七、糯米飯草。

入藥部位

根或全草。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歸經

歸肺、脾、腎經。

功效

清肺止咳,補肺益腎,調經止血。

主治

用於肺熱咳嗽,氣虛喘咳,頭暈耳鳴,骨折,吐血。

相關配伍

1、治頭暈耳鳴:竹葉參30g,萬丈深30g,威靈仙15g。水煎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2、治月經不調,胎動不安:(花竹葉菜)9g,胡椒、紅糖引。煎服。
3、治骨折,毒蛇咬傷:(花竹葉菜)鮮品搗爛敷患處。(2-3方出自《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燉肉。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全草,夏、秋季採收;根,秋、冬季採挖,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多數,須狀,長5厘米以上,直徑1.5-4毫米,中段稍紡錘狀加粗,疏或密地被絨毛。莖單支,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5-60厘米,疏被毛。葉全部莖上著生,4至10多枚,均勻分布,或集中於莖中下部,或集中於莖中上部;葉鞘長約2厘米,通常僅沿口部一側被白色硬毛,有時遍布硬毛;葉片披針形至禾葉狀,長5-15厘米,寬1-2.5厘米,常無毛,有時背面被硬毛。蠍尾狀聚傘花序多數,對生或輪生,組成頂生圓錐花序,個別為復圓錐花序,各部無毛;總苞片卵形至披針形,很小,長不過1厘米,小至僅長2毫米;聚傘花序長2-4厘米,有花數朵;苞片卵形,長1-3毫米;花梗挺直而細,果期長5-10毫米;萼片卵圓形,舟狀,7-8毫米;花瓣紫色或紫紅色,或紫藍色,倒卵圓形,長近1厘米;全部花絲有紫色綿毛。蒴果倒卵狀三棱形或橢圓狀三棱形,頂端有突尖,長約6.5-8毫米(不包括突尖),帶有宿存的萼片。種子每室有3-5顆,一列,灰黑色。花期6-9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100-2900m的山坡草地、溝谷及林下,分布於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滋腎潤肺,消炎接骨。主治月經不調,胎動不安,腎虛耳鳴,虛咳,氣虛浮腫,骨折,毒蛇咬傷。”
2、《全國中草藥彙編》:“補肺腎,鎮咳,健胃止血。主治氣虛頭暈,病後食欲不振,吐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