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筒二首

《竹書筒二首》是宋朝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石介創作的一首詩,該詩主要通過對古皇道沿途景色和行人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於國家前景、社會問題的思考和憂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書筒二首
  • 朝代:宋
  • 體裁:詞
  • 作者:石介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過者創奇制,霜圓斷竹尋。
蒼筤破雲色,蕭瑟移風音。
徑寸不為短,探幽乃覺深。
中間自空洞,枝幹何嶔崟
投恐成龍去,吹還作鳳吟。
稜稜人有節,竅竅物無心。
儉僕他難比,提攜力易任。
絕姿古皇道,虛受聖人襟。
或貯諫官草,多收女史箴。
簡兮用可貴,吾不換南金

注釋譯文

蒼筤:青色,多指竹。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徑寸:比喻微才,小才。含有自謙意。
空洞:不著邊際,缺乏實質內容。
嶔崟:形容品格特異,不同於眾。
提攜:扶持。
虛受:虛心接受。
簡兮:形容武勇的樣子。
南金:指貴重之物或南方的優秀人才。

作者簡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公操,北宋兗州奉符(今山東泰安東南)人,家居徂徠山下,學者習稱其為徂徠先生。北宋初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者,經學家文學家,宋理學先驅。因曾創建泰山書院、徂徠書院,以《易》、《春秋》教授諸生,“重義理,不由註疏之說”,開宋理學風氣之先聲,“泰山學派”創始人,世稱徂徠先生。天聖八年進士。曾任國子監直講,“從之者甚眾,太學之盛,自先生始。”官至太子中允。與胡瑗復一起被後人合稱為“宋初三先生”。強調“民為天下國家之根本”,主張“息民之困”。從儒家立場反對佛教、道教、標榜王權,為宋初加強中央集權提供論據。主張文章必須為儒家的道統服務。曾作《怪說》等文,抨擊宋初浮華文風。著作有《徂徠集》二十卷行世。
石介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曾歷任秘書省校書郎、鄆州觀察推官、鎮南軍節度掌書記、嘉州軍事判官、國子監直講等職。范仲淹等於慶曆三年(1043)行“新政”,石介積極參與,寫了《慶曆聖德頌》,指名道姓地品評人物、褒貶大臣,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有《徂徠石先生文集》二十卷,其中卷一至卷四為詩。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四《徂徠先生墓志銘》,《宋史》卷四三二有傳。 石介詩四卷,以清光緒十年刊濰縣張次陶藏影宋本為底本。校以清康熙五十五年燕山石氏刻本(簡稱石本),康熙四十九年徐肇顯刻本(簡稱徐本),清乾隆五十七年劍舟居士鈔校本(浙江圖書館藏,簡稱劍本)等。 “新政”失敗後,石介遭人陷害,牽連到范仲淹、富弼等人。范仲淹、富弼只能自請外任,石介也難於立於朝,得判濮州,第二年便病故。石介死後,仍受到夏竦等的陷害,險遭發棺驗屍之酷,最後在杜衍等擔保下才得以倖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