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與寓言系列:列那狐的故事

童話與寓言系列:列那狐的故事

《童話與寓言系列:列那狐的故事》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於2014年出版的一本動物故事書,作者是羅新璋。

基本介紹

  • 書名:童話與寓言系列:列那狐的故事
  • 譯者:羅新璋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5730755
  • 作者:季諾夫人
  •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 頁數:164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童話與寓言系列:列那狐的故事》是一本中世紀法國動物故事書。在這個動物世界裡,弱者常為強肉,愚者常為智役,飛禽走獸皆有人情,狐狼兔羊亦通世故。這裡也有貪財徇私的國王,片言折獄的廷審,遠行請罪的朝聖:故事出於獸域,情形不異人間。所以這個動物世界,多少帶點當時中世紀人間社會的寫照。
在這個動物世界裡,弱者常為強肉,愚者常為智役,而惹是生非、鬧得雞犬不寧的亂臣賊子,是只狡黠的狐狸。這列那狐既可愛亦可惱,他自恃聰敏,喜歡略施小計,免不了欺凌弱小,不過也敢於對付強敵,甚至戲弄不可一世的獅王,但他也有失算的時候,如遇到比他還機敏的貓伯伯便眼睜睜吃了虧。書中所寫,飛禽走獸皆有人情,狐狼兔羊亦通世故。這裡也有貪財徇私的國王,片言折獄的廷審,遠行請罪的朝聖:故事出於獸域,情形不異人間。列那狐的故事,最初流傳於十二三世紀的法國民間,不乏新興市民階層的諧趣嘲謔與民間智慧;所以這個動物世界,多少帶點當時中世紀人間社會的寫照。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季諾夫人 譯者:羅新璋

羅新璋,生於193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編審,曾在外文局《中國文學》雜誌社長期從事文學翻譯工作。編譯《巴黎公社公告選》,校讀《傅雷譯文集》(十五卷)。譯作:《特利斯當與伊瑟》《列那狐的故事》《紅與黑》《栗樹下的晚餐》;論文:《我國自成體系的翻譯理論》《中外翻譯觀之“似”與“等”》《錢锺書的譯藝談》Ⅸ釋“譯作”》等。

圖書目錄

導讀
小引
第一章初試鋒芒
第二章狐狸的詭計
第三章大灰狼受洗
第四章尾巴釣魚的奇聞
第五章落井之後
第六章狐狸與山雀
第七章愛聽吹捧的烏鴉
第八章狐狸失策
第九章愛管閒事的黑爾懵
第十章第十張狐皮
第十一章奇怪的夢
第十二章假傳聖旨
第十三章修道院避難
第十四章御前會議
第十五章狗熊出使記
第十六章貓伯伯之行
第十七章稟性難改
第十八章狐狸的狡辯
第十九章狐狼格鬥
第二十章絞索架下的交易
第二十一章平地風波
第二十二章驚險的一夜
第二十三章包藏禍心
第二十四章御駕親征
第二十五章羅馬朝聖
第二十六章獅王遇險
第二十七章江湖郎中
譯後記

後記

說狐
羅新璋
《列那狐的故事》,是一本動物故事書,講動物之間的鬥智鬥勇,爾虞我詐。因笑料不斷,讀來有趣。而爭紛競逐的態勢,與人間社會竟有幾分相像,可謂寓旨深微,所以這本書不僅僅是動物故事,也帶點動物寓言的性質。
狐狸故事
法國十一二世紀時,廣大農村地區里,於十字路口、水流交匯處,城鎮興起,在領主與佃農之間,出現從事工商業的市民階層。遊方藝人,在說唱英雄史詩與騎士傳奇之餘,開始講說狐狸故事,詼諧風趣,市眾大悅。這列那狐故事,於俳諧調笑中,飽含民間智慧,在中世紀,是繼貴族文學、騎士文學之後,一種反映新興階層意願的平民文學。
狐之為獸,其性多疑而狡黠。上古時期的《伊索寓言》里,狐狸已幾次顯身。最有名的故事是,狐狸見到高枝上結滿累累的葡萄,因採摘不到,便說那葡萄是酸的,不吃也罷。到了中古時期,有隻狐狸叫列那,神通更為廣大,闊視橫行,引發大大小小事端,成為一部“動物史詩”的主角。他會耍小聰敏,善惡作劇,甚至不惜假傳聖旨,欺凌弱小,體現動物世界裡,為了生存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對於強敵,如遇獅王,也敢耍奸弄猾,虛詞詭說,以求一逞。列那狐對侄兒山獾說:“咱們活在世上,免不了你爭我奪。你不能以力氣稱雄,就得憑計謀取勝,反正得強過人家,你說是嗎?”一語道出其生活哲學。
拿狐狸說事的,不光法國。我國古書《戰國策》里就有一隻自負自大的狐狸。一次老虎捉住狐狸,要拿來充飢,狐狸說:“你不敢吃我!……不信,我走在你前面……百獸看到我,誰敢不避走的?”(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吾為之先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狐假虎威”的成語,出典在此。
狐狼之爭
十二世紀初,詩人聖克盧(pieve de saint cloud)根據民間傳說,寫了一篇動物故事,文末提到列那狐與夷桑乾的糾葛,因情節有趣,仿作競起,成為列那狐系列的發軔之作。幾十年間,續編多至十五篇,規模略具;到十三世紀末,累計有二十七“分枝”,整體燦然大備;十四世紀裡,《列那狐新篇》《列那狐加冕》《冒牌列那狐》等衍生作品,不斷湧現,可見狐狸故事受歡迎之程度。
民以食為天,獸以吃為先。飢餓,覓食,對動物是頭等大事,也是一切爭端的直接起因。列那狐故事,便是從偷吃騙吃開篇的。偷誰的食料?大灰狼家的羊腿!夷桑乾與列那狐,名義上是舅甥關係,實際是冤家對頭。狐狼之爭,幾乎是貫穿全書的主線。狐與狼的格鬥,乃智與力的較量。大灰狼體大而壯,以蠻力稱雄;而列那狐乖巧靈便,盡出壞點子,哄夷桑乾剃度受洗、尾巴釣魚,讓他吃盡苦頭。幾個回合下來,智者無敵,狐狸勝券在握。一次上朝,大灰狼趁列那狐沒到,發動告御狀,想借刀殺人。狐狸縱橫捭闔,最後推說要遠行朝聖,讓獅子發令,從狼腿上剝下暖乎乎的靴子,沒少讓這個對頭受皮肉之苦。
西方語文里,有“狡猾得像狐狸”一語,狐意味智略,而狼喻兇殘。其餘,熊性嗜蜜,貓喜捕鼠,兔子膽小,驢子倔犟,等等。各種動物,在列那狐故事裡的表現,俱能合乎各自特性,這也是此書成功的原因之一。狡詐、貪吝、怯懦、虛榮等性格缺陷,導致某一動物措置失當,甚至失足或失身,可不慎哉!
御前會議 狐狸故事裡,數御前會議,堂哉皇哉,場面最大。在風日晴和的日子,獅王諾博爾與獅後菲婭爾相併臨朝。寶座旁,有武將夷桑乾,重臣勃朗狗熊,祭司裴羚綿羊等。兩旁列班的,有麋鹿畢希邁,山獾格靈貝,刺蝟挨篦奈,野兔窟挖兒等一眾細民百姓。國王仁民愛物,天下還算太平。只有列那狐不安分,愛惹是生非,製造混亂。聚訟紛紜,得由獅王來秉公裁定,於是派干將去傳召案犯。而狐狸竟敢抗旨不遵,對前來的欽差,也不手軟。罪上加罪,最後判處絞刑。說實在,列那狐對獅王也只有表面的尊敬,暗地裡自恃聰明,不忘玩弄手段。等死到臨頭,忽說他藏有重寶,獅王覺得茲事體大,便告訴狐狸:原先判決,並非鐵案,無可改變。廷審一節,意含嘲諷:君王臨下,擅作威福;司法不公,濫用職權。又,剃度受洗做修士能有好供奉,做壞事受追捕逃到修道院可以避難,犯了殺身之罪遠行朝聖就能得到贖免,分明是把矛頭指向了教會和教士。
眾所周知,真實的動物界,禽獸之間,相生相剋,從來沒有百獸聚首,量罪定刑之舉。這裡所寫的動物世界,實際是在按人間社會照貓畫虎。前半部,寫狐狸故事和狐狼之爭,戲謔成分居多,喜劇性粲然可感;後半部,寫狐狸廷審和御駕親征,社會內容增加,諷刺性躍然紙上。前半部與後半部之間,動物慢慢脫離動物性,越來越像社會人了。動物故事,逐步演變為動物寓言。
列那狐故事,原文很長,八音節詩句達三萬行之多。這樣浩繁的篇幅,寫到莊園、狩獵、砍伐、乾酪製作等,對法國中世紀的世態百象有較多反映,對當時社會狀況也不無譏諷。像列那狐那樣不事生產,靠謀划算計,坑蒙拐騙,在江湖上居然吃得開,本身就寓有一種深刻的社會批判。所以,這部動物故事集,對王權、教會、不法之徒的影射,彌補了當時主流作品所忽略的方面。
讀書明理
小朋友,青少年,是最喜歡學習的一群人。只有讀書,才能長進。讀《西遊記》,上天入地,想像無窮。假期里讀一部原本《三國》,寫作文的本領就會大多了。但讀書,要讀出其妙處。“列那狐”好在哪裡?聰敏機智,風趣幽默。就說這後面一點,幽默貴含蓄。切忌直白。如列那狐“朝聖”回來,家裡剩糧已不多。開始東跑西顛,發現離家不遠,有個農戶,牛羊滿圈,雞鴨成群,而且餵得很好。“只要這鄉巴佬善於照料自己的雞窩鴨棚,列那狐一家便可長期飯食不愁。”讀到這裡,諧趣自然生成,令人會心一笑。
故事是很有趣,但列那狐的處世之道可不是效法的對象,學習的榜樣!狐狸不是很聰明嗎?是的,這狐狸不僅聰明,而且狡詐,喜歡惡作劇,會動歪腦筋,做出來的事,大多損人利己,不講道德。看他能說會道,狡猾可喜,但千萬不要被其表面現象所迷惑,說到底,列那狐不是好東西!所以,但凡聽到花言巧語,阿諛逢迎,就要存一份心,免得入其彀中,吃虧上當。狐狸尾巴最終是藏不住的。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也是列那狐給讀者的一點規訓。
本譯本,不是取某單本法文書照譯而來。翻譯此書時,譯者正專攻中世紀文學,於列那狐故事興味尤濃,參照閱讀了多種版本。應該說,列那狐故事,不像《格林童話》有定本,傳世的幾種二十七“分枝”(branches)編本,一個“分枝”里往往又含一組故事,文字互有出入。經過比較,以季諾夫人(Mme MAD H-GIRAUD)現代改寫本為基礎,摘選他本精彩段落,整理成二十七篇。二十七對二十七,取其形似。編譯原則是:有取有舍,刪而不改。取其精華,凡太枝蔓太離奇的,就只得割愛。相信這一精華本,會較適合少年朋友閱讀。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序言

譯得最愉快的一本書
《列那狐的故事》,顧名思義,是一本動物故事書。在這個動物世界裡,弱者常為強肉,愚者常為智役,而惹是生非、鬧得雞犬不寧的亂臣賊子,是只狡黠的狐狸。這列那狐既可愛亦可惱,他自恃聰敏,喜歡略施小計,免不了欺凌弱小,不過也敢於對付強敵,甚至戲弄不可一世的獅王,但他也有失算的時候,如遇到比他還機敏的貓伯伯便眼睜睜吃了虧。書中所寫,飛禽走獸皆有人情,狐狼兔羊亦通世故。這裡也有貪財徇私的國王,片言折獄的廷審,遠行請罪的朝聖:故事出於獸域,情形不異人問。列那狐的故事,最初流傳於十二三世紀的法國民間,不乏新興市民階層的諧趣嘲謔與民間智慧:所以這個動物世界,多少帶點當時中世紀人間社會的寫照。
列那狐的故事,幾世紀來在法國迭相沿傳,並遠播歐洲各國,各代人都有所附麗和增益。進入二十世紀,出有各種現代改寫本。本譯本,主要依據季諾夫人(Delagrave出版社一九六九年版)改寫本,並擷取他本精彩段落而成。比較而言,季諾夫人這一改寫本,情節曲折,敘述生動,且不乏幽默情趣。譯者以前曾零星譯過點法國名家作品,有時譯得不勝其苦,但這本列那狐無疑是譯得最有趣、最愉快的一本書。故願這本讀物,能陪伴少年朋友度過一個有趣而愉快的星期天下午!
羅新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