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國貴

童國貴

童國貴,(1916—1994),是江西省信豐縣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他歷任通信員、排長、政治指導員、營長、團長、旅長、師長、副軍長兼參謀長、省軍區司令員等職。他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童國貴
  • 外文名:無
  • 別名: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信豐縣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1994年
  • 職業:解放軍將領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革命經歷,人物貢獻,挺進皖西,

革命經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八軍團第二十一師六十一團排長、副連長、連政治指導員,紅三軍團第四師十一團連支部書記,陝甘寧獨立師第三團連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軍事教員、第六分校大隊長、太行大隊大隊長,太行軍區第一軍分區三十一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縱隊九旅二十六團團長,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九旅旅長,第二野戰軍十一軍三十三師師長。
童國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軍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一九六五年一月至一九七五年六月,任山東省軍區司令員,其間,還曾擔任中共山東省第三屆委員會委員。一九七五年六月後,任湖南省軍區司令員、顧問。一九八二年七月離職修養。一九九四年十月三日在濟南逝世。

人物貢獻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參加了中央蘇區四、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在抗日軍政大學工作,為培養八路軍戰鬥骨幹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他率部參加了上黨邯鄲、隴海、豫北和淮海、渡江等重大戰役,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為加強部隊全面建設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

挺進皖西

1947年劉鄧大軍從魯西南大別山要遠征千里,自8月7日至27日,劉鄧大軍經20天的日夜兼程、連續苦戰,終於全部渡過淮河。根據野戰軍指揮部決定,第三縱隊在固始集結後,由司令員陳錫聯、政委彭濤及副司令員曾紹山、閻紅彥等率領,於8月29日分路向皖西地區展開。
三縱九旅在旅長童國貴、政委秦傳厚率領下,隨三縱首長經姚李廟、江店向六安進發。9月1日夜,九旅先頭部隊二十六團三營攻占徐集,鄉保隊30餘人全數被殲,並得悉六安城內只有縣自衛隊5箇中隊和新兵大隊,以及保全獨立大隊的1個分隊,九旅遂連夜進軍,泅渡淠河,從西、北兩個方向攻城,並由該旅二十七團繞道至六安東二十鋪至三十鋪之間阻國民黨軍增援。1947年9月2日拂曉,皖西重鎮六安第一次獲得解放,三縱和9旅旅部駐六安,部隊向六安東部和合肥縣展開。
1947年9月21日,三縱七、九兩旅遵劉、鄧首長命令收復固始後,冒雨晝夜兼程東返,積極尋找戰機。1947年10月3日隱蔽集結於霍山六安之間山王河及其以西地區。此時,國民黨軍八十八師已由舒城經九井、中梅河、廬鎮關及其以西地區,沿舒霍公路西犯。1947年10月8日,九旅先頭部隊與七旅第二十團將國民黨軍八十八師師部及六十二旅緊緊包圍在張家店。
張家店距六安30公里,是一個約有200餘戶的集鎮,周圍水坑、濠溝縱橫,山崗起伏,易守難攻。七旅二十團布置兩個營的兵力占領東面山頭,控制北面山地,搶修工事,阻防突圍。1947年10月9日拂曉,國民黨軍三次猛攻,企圖突圍,都未得逞。為速戰速決,三縱首長決定童國貴、政委秦傳厚指揮九旅主攻張家店西南,七旅攻正北,八旅由東阻逃竄,並向鎮內實施攻擊。是日黃昏,總攻開始,戰鬥2小時,主攻部隊第九旅在旅長童國貴、政委秦傳厚帶領下已掃清外圍,集中炮火猛轟張家店,擁擠在幾個村落中的國民黨軍傷亡眾多,八十八師指揮部中彈,師長張世光等10餘人乘亂逃出重圍,至10日凌晨,戰鬥結束,斃900餘人,俘少將副旅長唐家楫及以下官兵4700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