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貢

章文貢

章文貢,男,1942年生,福建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省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1995-2002年)和"高分子化學和物理"、"材料學"碩士點學科帶頭人(1995-2004年),曾任福建師範大學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長、所長(1984-2002年)。兼任中國塑膠工程學會塑膠改性委員會副理事長(1998--2004年)和中國材料學會高分子材料分會理事(1998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章文貢
  • 出生日期:1942年
  • 職業: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福建師範大學
個人經歷,個人榮譽,

個人經歷

章文貢教授長期從事高分子化學與材料學領域的科研教學。從事稀土金屬有機功能高分子和無機納米糰簇/聚合物雜化材料科研。主持國家基金和省重大項目等省級科研項目二十餘項,在國內外發表研究論文四百餘篇,鑑定成果十餘項,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其中新型鋁體系偶聯劑研究,解決了國際長期未能克服的鋁酸酯水解與締合不穩定兩大難題,並使偶聯作用大大提高,系國際首創,國際先進水平。以其為核心的多項成果先後實現工業生產和大規模套用至今,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章文貢

個人榮譽

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89年)、三等獎(1991年、2004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年)和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牌(1987年)等科技獎二十多項。 1993年開拓烷氧稀土金屬高分子研究方向,為國內外最早從事配位稀土金屬有機高分子電致發光材料的研究單位之一;發現稀土摻雜聚苯乙烯等含苯環、羰基或雙鍵等大品種合成樹脂,可以獲得在寬溫域(-1960C-室溫)下具有高抗沖性能的一系列新材料,套用多種現代測試手段對其結構進行了表征並弄清其摻雜增韌機理,發現其抗老化性、電學和熱學等性質也產生變化,為今後作為增韌結構材料和稀土功能材料的套用研究探索出一條新途徑;發明了"非水凝膠原位聚合"新方法,得到一系列高稀土含量、高透明性、耐熱、耐溶劑並有優良機械力學性能的新材料;建立了天然漆酚單體的電化學聚合新方法,獲得接近理論化學當量比的電化學漆酚稀土金屬螯合高聚物,為研究新型感測器件提供一系列新材料。 1998年開闢了"無機納米(團簇)/有機聚合物雜化材料"研究方向,最先建立了聚焦脈衝雷射轟擊浸於流動液相中轉動固體靶連續製備無機納米-團簇及其溶膠的新方法(Plused Laser Abla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Target Submerged in Flowing Liquid, PLA-IT/SFL),具有(1)連續製備,(2)可獲得的尺寸為0.1~10.0nm的低納米-團簇材料,(3)適用範圍寬,包括金屬(合金及金屬間化合物),氧化物及複合氧化物和無機鹽,(4)可在製備同時原位進行納米-團簇表面修飾並可以調控,(5)因高能量密度形成的微區高溫高壓和超高速劇冷的特殊環境,可獲得通常難以獲得具有亞穩相或新相的新材料,(6)可獲得無機納米-團簇的無機、有機介質的溶膠及其納米-團簇粉體等優點。現已獲得納米金剛石、純淨納米金等金屬(合金)、無機半導體等納米-團簇的無機或有機溶膠及其有機聚合物雜化薄膜新材料,已在高螢光材料與髙碳富勒烯取得重要階段性結果。此外,合作出版專著二本,申請發明專利20項,主講博碩研究生課程9門, 培養博碩研究生生60餘人。因其科研成績突出,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2年)、全國優秀教師(1990年)、福建省優秀專家(1992年)、福建省勞動模範(1988年)、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987、1989年)和福建省科技先進個人(1988年)等榮譽稱號,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