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與近代學人

章太炎與近代學人

本書以章太炎的生平發展階段為主線,將其與俞樾、康有為、梁啓超、嚴復、蔡元培、鄒容、吳稚暉、章士釗、劉師培、蘇曼殊、柳詒徵、胡適、魯迅、錢玄同、黃侃、周作人、許壽裳等人之間的交往軼事、軼聞以及思想碰撞予以全方位、多側面地展現,從而為廣大讀者勾勒出了一代國學大師的悲歡離合、風雨激盪的豐富生命歷程。

基本介紹

  • 作者:陳永忠
  • ISBN:978-7-5306-5988-5
  • 頁數:239頁
  • 定價:30元
  • 出版時間:2012.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作者簡介,本書特點,目錄,本書亮點,

作者簡介

陳永忠,畢業於南京大學近代史專業,獲博士學位,現供職於浙江社會科學院文化所。主要關注領域為民國知識分子為主的現代中國思想史,擅長於探索民國知識分子的內心苦痛與命運掙扎,尤精於以文學筆法還原民國政治文化現場,刻畫具有豐富人格魅力的民國知識分子。在《人大複印資料》、《社會科學戰線》、《浙江學刊》、《學海》、台灣《中國文化月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已經正式出版學術專著有:《革命哲人:章太炎傳》(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國共不容的知識分子:儲安平生平與思想研究》(台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本書特點

一、新穎的敘述角度。本書在廣泛借鑑先前“章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獨闢蹊徑,以全新的角度——以點帶面,即通過一代國學大師的個體來全面呈現民國一代文人群體的豐富有趣的內心情懷與生命歷程。
二、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本書徵引廣博,資料翔實,開“章學”研究的新風氣,為章學研究不可多得的參考書目。
三、格調高雅、通俗易懂。本書既有章太炎與其他民國學人的思想碰撞與比較,又搜羅了章太炎諸多的交往軼事軼聞,敘述生動,頗多趣味。讀來時而使人陷入嚴峻思考,時而又使人捧腹大笑。

目錄

第一章:章太炎和他的老師
一童年章太炎
二章太炎與國學大師俞樾
三詁經精舍的其他師友
第二章:章太炎與維新派
一 今古文之爭:章太炎與康有為
二 革命與改良之爭:章太炎與梁啓超
三 思想的翻譯之爭:章太炎與嚴復
四 唯心與唯物之爭:章太炎與譚嗣同
五 割辮:章太炎與唐才常
第三章:章太炎的一生摯友蔡元培
一蔡元培其人
二革命情誼
三琴瑟之功
四晚年交往
第四章:章太炎與革命派同仁
一章太炎與鄒容
二章太炎與吳稚暉
三章太炎與張繼
四章太炎與章士釗
第五章:章太炎與古經學的另一重鎮劉師培
一劉師培其人
二發揚國粹
三分道揚鑣
第六章:詩僧拜師:章太炎與蘇曼殊
第七章:章太炎與柳詒徵
一柳詒徵其人
二民族主義史學與新史學
三“好詆孔子”與“讀經救國”
第八章:章太炎與胡適
一胡適其人
二西學與經學
三聯省自治
第九章:大師與他的弟子們
一“爬來爬去”:章太炎與錢玄同
二“國學狂人”:章太炎與黃侃
三“先哲的精神”:章太炎與魯迅
四“誨人不倦”:章太炎與許壽裳
五“本師太炎”:章太炎與朱希祖
六大師與其他弟子們的交往
第十章:大師晚年
一民國遺民
二蘇州講學
三大師之死

本書亮點

1、俞樾收他為弟子完全是根據章太炎的學術潛力,而未顧及當年與章太炎父親的關係而遷就精舍的入門門檻。
當章太炎投考詁經精舍的時候,主持詁經精舍講席的,就是著名的經學大師俞樾。對於那些慕名求見的青年,俞樾總是要用繁難的考問來決定取捨。章太炎拜謁俞樾,雖然父親章濬與俞樾是故舊,但幾番申請,俞樾都不肯接納。求知心切的章太炎,再三謁求老師。後來,俞樾出了兩道考題,要章太炎解答。一道是關於《禮記》上周官人數的問題,一道是關於《孝經》上所說“先王”到底是誰的問題。這兩道題對一般人來說,自然是非常古奧,就是對那些整天鑽在古書堆里的人來說,也是十分偏僻的,俞樾當時蠻以為會難到章太炎,使他知難而退,但是那知他話音剛落,章太炎就引經據典,頭頭是道地作了圓滿的回答。於是,俞樾才滿心歡喜地把他收為正式弟子。由此可見,章太炎在進詁經精舍之前,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國學基礎,俞樾收他為弟子完全是根據章太炎的學術潛力,而未顧及當年與章太炎父親的關係而遷就精舍的入門門檻。
2、章太炎的“謝本師”之謎
1898年,章太炎因參與維新被通緝,逃往日本占領下的台灣,任台北新新日報記者。對於出逃這件事,俞樾是耿耿於心的。後來章太炎剪辮子,發表一系列仇滿言論,更是俞樾所不能容忍的。在俞樾看來,章太炎不走科舉進身的老路可以原諒,到日本人統治下的台灣去卻不能原諒,指名道姓地罵朝廷批皇上,更不能原諒;必須清理門戶,予以懲罰。章太炎上門來了,俞樾就藉此怒斥道:“聞而游台灣,爾好隱,不事科舉,好隱則為梁鴻、韓康可也。今入異域,背父母陵墓,不孝;訟言索虜之禍毒敷諸夏,與人書指斥乘輿,不忠。不孝不忠,非人類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1] 在這段責罵中,沒有一個字涉及經學或學術,全是政治道德。史學界在論述此段史實時也都一致認為,章的“謝本師”純是由於“政治立場不同”,與學術無關。
面對老師的責罵,章太炎一方面搬出清學太祖顧炎武,從經學角度進行辯駁,回敬道:“弟子以治經侍先生,而今之經學,淵源在顧炎武,顧公為此,不正是要使人們推尋國性,明白漢、虜分別的嗎?”意思是說,他仇滿反滿是符合經學精神的。但這是一種引喻曲譬的論辯方式,與什麼經學上的“反叛”不沾邊。相反,章太炎所要辯白的要點之一,就是他沒有背離經學的要義。另一方面寫下《謝本師》一文,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並毫不客氣地責問其師:“何恩於虜,而懇懇蔽遮其惡?”[2]但此文當時並未發表,直到五年後的1906年11月才刊載於《民報》第9號。於此也可見章太炎當時的彷徨與痛苦。章太炎同老師俞樾脫離師生關係的事,不僅在當時的南方學界引起了一陣轟動,也標誌著他在反清的道路上已大步前進,恩師的阻攔也無濟於事了。
章太炎雖與師決絕,但內心對本師還是非常推崇。1907年2月5日,主持詁經精舍31年之久的俞樾去世,當時正在日本的章太炎寫下了《俞先生傳》,對謝師一事就避而不談,老師的政治立場絲毫不影響他在章太炎心中的地位。章太炎晚年親自憑弔俞樾故居,行三跪九叩大禮拜祭先師。謝本師,謝的只是師生之間不同的政治立場,而不是拋棄老師的學行、道器和師生之間的情誼。與師決絕,背叛的是師門,但實際上是與舊社會的徹底決裂。
3、章太炎與康有為、梁啓超的弟子互毆事件
1897年4月14日,康有為的許多門徒雲集時務報館,“攘臂大哄”,但一向好鬥的章太炎豈肯示弱於人,仍然當眾貶低康有為。康有為弟子麥孟華氣急敗壞,走到章太炎面前,對章太炎大打出手。章太炎也不示弱,奮起反擊,打了梁啓超一個耳光。這時,梁啓超的學生梁作霖,看見自己的老師挨了打,就撲上去和章太炎扭打在一起,並順勢毆打那個平時與康門弟子作對的叫仲華的年青人,只見雙方你一拳,我一腳,好不熱鬧。恰巧汪康年聽到打罵聲,從經理室跑出來奮力勸架,一場風波才算暫時平息下去。但是,梁作霖似乎還不解恨,大聲罵道:“昔在粵中,有某孝廉詆諆康氏,於廣座毆之,今復毆彼二人者,足以自信其學矣”。[4]章太炎聽到這句話後,覺得甚是可笑,說道你們的康先生有了這樣的學生,莫非真的要象孔夫子那樣有了子路當保鏢,從此就能惡聲不入於耳了嗎?
4、章太炎與蔡元培的徵婚壯舉
世紀之交的中國正處在封建家庭制度之下,完全實行“包辦婚姻”。當時許多的革命者或者知識分子,無論是革命先驅孫中山、嚴復、章太炎,還是最早衝出國門的梁啓超、蔡元培、陳獨秀,甚至庚款留學美國的胡適、聞一多等,他們的婚姻都還必須服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能夠樹立“自由戀愛”的新風氣。但是,到20世紀初年,在包辦婚姻後喪偶、需要再婚的人群之中,就出現了拒絕“月老做媒”,而實行自主婚姻的勇敢者。其中,有“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立條件,公開“徵婚”的先行者,其一為蔡元培先生,其二為章太炎先生。
1900年,蔡元培的結髮妻子王昭去世了。那年蔡元培剛滿33歲,在江浙一帶的文化界已經頗有名氣,來他家裡提親的媒人踏破了門檻。蔡元培面對紛至沓來的媒人,磨濃墨、鋪素箋,揮毫寫下了一張“徵婚啟事”貼在書房的牆壁上。他提出了五個條件:第一是要不纏足的女性;第二是要識字讀書、通文墨的;第三,一夫一妻,不娶妾;四,如果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見不合可以離婚。一年後,他根據自己提出的條件,找到了理想的愛人———女畫家黃仲玉。她出身書香門第,不但沒有纏足,而且識字又精通書畫、孝敬父母,完全符合蔡元培的擇偶標準,於是他請朋友從中撮合。
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舉辦了中西合璧的婚禮,他用紅幛綴成“孔子”二字,代替懸掛三星畫軸的傳統,以“開演說會”的形式代替鬧洞房。但是,蔡元培的“徵婚啟事”還不過貼在牆上,影響只在親友鄉里之間。
民國成立之後,新風漸開,有“瘋子”綽號的章太炎,更進一步做出了驚世駭俗之舉!章太炎思想激進,在婚姻問題上的觀點做法自然也與眾不同。
1903年,元配夫人王氏病故,續弦之事勢在必行。有人擬為其提親,問有什麼條件,章氏回答說:“人之娶妻當飯吃,我之娶妻當藥用”。大概是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封建舊式婚姻深惡痛疾(王氏為其生育了三個女兒,章氏在自訂年譜中仍只給了王氏“妾”的名號,不稱呼其為“妻”,蓋緣於此),決定公開徵婚,以示向傳統觀念決裂。當時,他用真名在《順天時報》上刊登了一條廣告,對擇偶的標準和條件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一是限湖北籍女子(在章心目中,侯選女子,“兩湖人甚佳”,這是為什麼呢?據說,章太炎看上了一位畢業於女子學校的湖北籍大家閨秀吳淑卿,有人對他講吳也愛上了他,雖此事無果而終,但愛屋及烏,許是從此對湖北人士有了額外好感);二是讀過書,文理通順,能作短篇文字;三是屬大家閨秀;四是雙方平等,互相尊敬;五是不要纏足女子。如丈夫先死,可以再嫁;若夫妻不和,可以離婚。
此廣告如巨石入湖,激起軒然大波;儘管章氏名聲在外,符合條件的大家閨秀卻無一敢來應徵。直到10年後,由蔡元培主持,46歲的章太炎與30歲的浙江籍女士湯國梨結為伉儷,這則開創先河的徵婚廣告才告作廢。
1913年,已經多年喪妻的章太炎在朋友們的催促下,覺得自己也該再有個家了。但朋友們給他介紹一些,他都不是很滿意。老朋友張伯純知其肚腸,對章太炎說,你不必操心此事,全包在我身上,名士娶妻,非淑女不宜。經過一番張羅,他果然給章太炎介紹了湯國梨女士,上海務本女校的“皇后”,不僅條件完全符合,是位淑女,還比章太炎年輕了十五歲。湯國梨在務本女校被稱為“皇后”。之所以得到這個“雅號”,有兩個方面,一是她的絕色嬌美、麗質天生的外貌,在學校時是數百女同學中的佼佼者;二是她的文學才華和藝術天賦,無論吟詩作文、歌舞書畫,也為師生囑目與稱道。正因此,她眼光很高,不肯“低就”;直到30歲還是個姑娘。雖不時有人介紹,但都被湯國梨拒絕。
1913年5月的一天,湯國梨的同窗好友張默君忽然塞給湯國梨一封信。 湯國梨看著看著,粉臉緋紅,心頭撞鹿:天!這竟是那個名揚全國的大學者章太炎的求愛信!信上文辭簡短,但對她的欽慕愛戀躍然紙上,情之切,意之厚,叫湯國梨怦然心動。1904年,也就是湯國梨從務本女校即將畢業的前夕,她見過這位老夫子,聽過章太炎關於成立光復會、反對滿清王朝的革命演說,他那文采溢然的遣詞造句,才華滿腹的掌故出典使在場的聽眾傾倒,就從那時起,湯國梨對這個同鄉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1913年6月15日,章太炎與湯國梨在上海靜安寺路的哈同花園舉行婚禮。當天下午,新郎章太炎乘雙馬車至新娘處迎親。按照慣例,新郎首先卸下結婚金戒一枚,交給新娘。這是章太炎生平第一次乘雙馬車和卸金戒指,其狀甚窘,旁邊親友見了無不竊笑。婚禮完畢,新郎新娘先回新房,稍晚在一品香餐館宴客,參加婚宴的賓客有一百多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