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山(遼寧省鞍山市下轄區)

立山(遼寧省鞍山市下轄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立山區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北部,區域面積約52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立山
  • 行政區類別:遼寧省鞍山市下轄區
  • 氣候條件:全區氣候為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
  • 水文狀況:區內主要河流有沙河
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氣候特點,水文狀況,沙河,地名由來,行政區劃,經濟概況,交通運輸,風景名勝,歷史名人,孟泰,王崇倫,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立山區屬於鞍山中部波狀平原區:地表略有起伏,伴有零星的山丘,如:立山。海拔在100~200米之間。

氣候特點

全區氣候為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6.2度。

水文狀況

區內主要河流有沙河。

沙河

是鞍山的母親河,原名叫做白水灘。相傳八仙中的鐵拐李在千山仙人台下棋歸來,路過沙河的時候不小心將棋子撒落河邊,化成白色沙灘,後人遂取名白水灘。而後來之所以更名為沙河,是因為當年立山民眾在那裡進行過抗擊八國聯軍的戰鬥,經過浴血奮戰,英雄的鮮血染紅了整條河流,百姓為紀念他們,取‘殺’字諧音而成沙河”。

地名由來

立山區以境內立山(俗稱涼亭山)而得名。

行政區劃

立山區下轄8個街道、1個鎮,11個村委會,分別為:立山街道友好街道雙山街道、曙光街道、靈山街道、深北街道、深南街道、沙河街道、沙河鎮。
立山街道辦事處駐源北,人口8.22萬人,面積4.20平方千米,轄17個社區居委會:鐵路、立府、洗煤、萬平、西簡易、慶工、廣場、源北、勞動、工業、迎賓、迎風、建工、新開、公園、沿河、創業。
友好街道辦事處駐三治,人口6.05萬人,面積1.50平方千米,轄11個社區居委會:團結、永安、友好、光明、商行、華居、華盛、華昌、華興、華強、華業。
雙山街道辦事處駐雙山,人口7.55萬人,面積2.62平方千米,轄18個社區居委會:雙育、雙勝、雙山、雙藝、雙鑫、雙卉、雙東、培育、友誼、新樂、立橋、新興、新立、紅鋼、群利、群樂、雙紅、雙西。
曙光街道辦事處駐曙光,人口4.85萬人,面積4.05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陽光、曙光、建平、紅光、山咀子、苗圃、新風。
靈山街道辦事處駐鋼繩,人口3.68萬人,面積3.00平方千米,轄8個社區居委會:路風、路南、北鑄、鐵塔、鋼繩、靈西、紅旗、紅拖。
深北街道辦事處駐機裝,人口6.55萬人,面積4.30平方千米,轄11個社區居委會:興隆、大名、果園、深東、國泰、國安、平園、平南、機裝、機電、龍家。
深南街道辦事處駐深溝,人口5.66萬人,面積3.00平方千米,轄9個社區居委會:健身、深溝、朝陽、向陽、正陽、靜海、玉泉、深南、建設。
沙河街道辦事處駐中心,人口1.85萬人,轄7個社區居委會:中沙河、東沙河、西沙河、北沙河、中心、東環、熱電。
沙河鎮鎮政府駐東沙河,人口1.44萬人,面積32.60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沙河;11個村委會:西沙河、東沙河、中沙河、前沙河、大樂屯、麥山子、靈山、羊草莊、陳家台、太平、大紅旗。

經濟概況

立山區位於鞍山市北部,區域面積約52平方公里,轄1個鄉鎮、8個街道辦事處,是鞍山市最大的傳統工業區,鞍山鋼鐵集團公司、鞍山第一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家大型冶金、機械企業均坐落在立山區。立山區地方企業與“鞍鋼”、“一工”等大型企業間的傳統合作一直卓有成效。發揮產業傳統優勢和地緣優勢,立山區以製造業和冶金極其延伸業為立山區立業根本。以管系列、輕鋼結構系列、軸承系列、工業及民用閥門系列、工程及礦山機械系列等產品為特色的區域經濟已初具規模。
根據立山區經濟特點,充分發揮區域經濟之長,做大冶金製造業產業規模,堅持走園區化、專業化發展的路子。鞍山市鋼鐵工業園基地已落戶立山區,規劃並建設面積為3平方公里的鋼鐵工業園區。我們以該工業園區為載體,利用區位優勢及園區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發揮集聚效應和示範效應,吸引和推動一批如鞍山鋼鐵軸承有限公司、鞍山德龍鋼管有限公司等符合園區規劃的企業進駐,工業園區已經成為投資者創業發展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交通運輸

區內交通便利,電訊發達。南距大連港、鮁魚圈港分別為 270 公里和 100 公里,北距瀋陽桃仙機場 90 公里,鞍山張忠機場直接開通至北京、廣州航線。中長鐵路、瀋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縱貫全境。
立山區就近汽車站——鞍山長途客運站。新客運站將新建客運站發車場地和原客運站發車場地連為一體,地處鞍山站前繁華地區,系鞍山經濟、文化、貿易、購物、旅遊中心,也是旅遊的必經之地,依靠鞍山市交通大動脈建國路,成為鞍山市交通重要的樞紐地帶,同時方便了旅客的出行和公路鐵路的分流。

風景名勝

孟泰公園
孟泰公園,原名立山公園。1993年4月,鞍鋼工會與鞍山市立山區政府共同為孟泰同志在立山公園建造了全身塑像,並將立山公園更名為孟泰公園。

歷史名人

孟泰

孟泰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河北省豐潤縣人,於1898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他愛廠如家,艱苦創業,在恢復和發展鞍鋼生產中做出了重大貢獻,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先後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當選為中國工會第七、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執行委員。
孟泰194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鞍山解放後第一批發展的產業工人黨員之一。他帶領廣大工人把日偽時期遺留下來的幾個廢鐵堆翻了個遍,建成了當時著名的“孟泰倉庫”。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他主動當了護廠隊員,把行李扛到高爐上,冒著遭到空襲的危險,隨時準備用身體護衛高爐。他勇於攻克技術難關。在蘇聯政府停止對我國供應大型軋輥,致使鞍鋼面臨著停產的威脅的情況下,他組織了500多名技協積極分子開展了從煉鐵、煉鋼到鑄鋼的一條龍廠際協作聯合技術攻關,先後解決了十幾項技術難題,終於自製成功大型軋輥,填補了我國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譽為“為鞍鋼譜寫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凱歌”。他自己設計製造成功的雙層循環水給冷卻熱風爐燃燒筒提高壽命100倍。
他時刻心裡裝著職工,為生產解難,為工人排憂。在遭受三年嚴重自然災害的日子裡,為使工人保持好的體力,不影響生產,把幾個女兒靠挖野菜餵養大的兩口豬送到廠里,為全廠職工改善一伙食。在一批急待住院的職工因為沒有床位而不能住院治療影響身體康復的時候,他買來廢鋼管,組成青年突擊隊,自製鐵床,既緩解了燃眉之急,還節省了費用。在文革中,面對遭受嚴重破壞的鞍鋼生產,他頂著各種壓力,使鞍鋼的生產秩序免於受到各種各樣的衝擊。在他擔任鞍鋼煉鐵廠副廠長的8年中,被工人們稱為“身不離勞動,心不離民眾的幹部”。1967年9月積勞成疾的孟泰在北京病逝。
孟泰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廣大職工民眾在崗位上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貢獻。1986年4月,鞍鋼公司為孟泰同志舉行了塑像揭幕儀式,基座上鐫刻著“孟泰精神永放光芒”的題詞。

王崇倫

王崇倫,鞍山市北郊沙河人。他是與孟泰一起聞名的全國著名勞動模範,中共“十大”代表,十屆中央委員,全國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屆代表。1949年3月入鞍鋼機修廠工具車間當創工。1951~1953年,在鞍鋼恢復建設時期,他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不斷開動腦筋,革新改進了機加工車床8種工、卡具,提高工效5~10倍,其中1953年創製的由40多個零件組成的新型工具胎,即“萬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 7倍,一年完成4年1個月又17天的工作量,被全國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1954年2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發揚王崇倫精神,提前完成國家計畫》的社論,號召在全國掀起學習王崇倫、改進技術的熱潮。
60年代初,王崇倫是鞍鋼開展技術串聯、技術協作的創始人。他串聯鞍鋼的能工巧匠,廣泛開展技術協作活動,有1000多人參加。僅1963年就實現重大革新38項,其中包括試製成功大型軋鋼機軋輥,突破了當時蘇聯停止供貨造成的困難,解決了生產燃眉之急,為國家創造了大量財富。
“十年動亂”,他在逆境中堅持生產革新,改進刀具,實現了煉鋼推渣機改造等12項重大革新。1977年,他擔任鞍鋼7號高爐改建工程會戰總指揮,創造了中國煉鐵高爐建設上的高速度。他多次被評為鞍山市、遼寧省和全國先進生產者和勞動模範,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79年調離鞍鋼,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了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和中共哈爾濱市委副書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