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金頂縣太爺丟印

竊金頂縣太爺丟印(華山神話傳說)

華山腳下,雲台觀內,北斗宮前,有一塊石碑,碑—上刻著“第一山”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這是北宋徽宗年間,大書法家米芾的手筆。在石碑的前面,有一座古亭,挺峻秀麗,檐飛六角,是明代亭台建築的得意之作。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亭上那顆金頂,黃橙橙,亮閃閃,在數十里以外,都能看見。據說,這顆金頂和古城西安鐘樓上的金頂,是一對姊妹頂。所以,當地民眾都把雲台觀,叫做“金頂雲台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竊金頂縣太爺丟印
  • 類型:華山神話傳說
  • 時間:古代
  • 地點:華山
華山,自古以來,就有“華山一條路”的稱譽,是遊人眷戀的勝地。那雲台觀更是歷代文人會聚的場所。清朝嘉慶年間,華陰縣來了一個新任縣令,姓於名道酬,河南洛陽人氏。這位縣太爺在外地任職時,就聽說西嶽華山的金頂雲台觀,是個高人雅士雲集的地方。所以,他一到任,就想到雲台,領略一下這薈萃之地的幽情雅趣,觀賞一下太華三峰的峻奇風光。
於是知縣想到金頂雲台觀抖抖威風的心思,被當地一些慣於趨炎附勢、諂媚奉承的豪紳、富商知道了。於是,大夥一串通,就在雲台觀內,為這位父母官接風洗塵。
雲台觀的老道,聽說豪紳們和新任知縣,要到觀內聚會,就把住在觀前和女兒一起種瓜的柳老頭兒召來,替自己料理掃除和迎接之事。
接風那天,十五個衣冠楚楚的豪紳、富商,一人一頂轎子,前呼後擁,鳴鑼開道,好不威風地一路擁進觀來。轎子落定後,於知縣在一夥陪同者的“請”聲中,走出轎子,抬頭一看,這雲台觀可真是個好地方。只見古柏祠參天,翠竹掩映,石碑林立,清水曲流。那古樸靜穆的朱子詞,鐵馬丁冬;那宏偉壯觀的北斗宮,鐘聲陣陣。但是,這一切美好景物,都沒有引起於知縣的興趣,唯獨亭上那顆閃閃發光的金頂,一下引起了於知縣的注意。只見他睜著一雙圓跟,圍著亭子轉來轉去,口口聲聲讚嘆道:“真是個少見的稀世之物吁。”
酒宴開始後,大夥把於知縣讓在亭內面南的太師椅上,都一心想叫知縣老爺好好欣賞一下這太華三峰的峻奇風光。誰知這位知縣老爺,一沒有品評米南宮的題書,二沒有讚嘆夭外三峰的風光,只是雙手抱著酒杯,痴愣愣地想心事。
大夥看到知縣老爺如此神態,還以為縣太爺對西嶽華山必有一番感慨的即興之作,可是,直等到紅日偏西打轎回衙,也沒有留下一句詩賦。
月余後,一天夜半,殘月西垂,星斗在天,忽然,有一人影詭秘地潛進雲台觀,飛上金頂亭,隨之金頂隱約晃了幾晃,亭旁古柏枝頭的宿雅,叫了兩聲。亭上那人影,聽到鴉聲,迅速翻下亭來,潛進廟旁的竹林。而古柏上也嗖地一聲,飛下一個人影,尾隨著進了竹林…”
第二天早晨,老道走出方丈一看,感到金頂沒有往日那么亮堂,仰頭望望天空,四山晴朗,無風無塵。正在老道遲疑的當兒,觀前那位種瓜的柳頭兒,也來到亭下。拾起一顆石子投了上去。“咚”,悶通通的好象打在木樁上,沒有往日響亮。那柳老頭兒微微一笑,點了點頭兒說:“果真如此!”
老道一看,金頂被人換走了,連忙跑到縣衙,把此事稟告給縣太爺,要求縣太爺捉拿盜犯。於知縣接到案情後,不以為然地說:“竟有此事!”但是,他又不得不傳道命令,追查一番。
命令一傳下,縣衙內外,又是忙著出告示,又是忙著捉拿盜犯,一時弄得緊緊張張。可是,查來訪去,如石沉海,一點蹤跡都沒有找到。金頂失落之事,竟成了一樁懸案。就在於知縣大言訪查之時,本縣一個有名的豪紳,又報來被盜案情。盜者走後,留下一紙,紙上寫著第二天夜晚,要盜之家。於知縣看過紙條後,笑了笑說:“哪有這樣猖狂的盜賊,也不過是移人耳目而已。”也就沒有去理睬此情。誰知,第二天一早,果然接到第二家被盜的案情!同樣,也接到了三盜之家的紙條!
這一驚人的案情傳出後,又一次轟動了全縣。大家都說,這一盜者是個高手。他和金頂的盜者出自一人。而於知縣接到這一案情後,也坐不住了。他連忙派遣衙役,給那個將盜之家一個通告。這家接到通告後,全家人一齊動手,把珠寶、細軟和貴重之物都藏了個嚴實。黃昏後,更是大門緊關,二門緊鎖,全家人都不敢入睡。誰知,等到天亮一查看,主人房內,卻丟失了一方價值白銀百兩的銅雀硯!而桌面上也留下一紙條,紙條上和前兩家所留紙條一樣,是四盜之家的所指。這下,這位縣老爺可就慌了神!他連忙把那個曾為自己辦過多少次大事,破獲過多少疑案的親信,外號人稱“檐上飛”的召來,叫他精選一幫兵役,前去那家防護。他以為這么一來,就可擒住盜賊,追回贓物。可是,第二天天剛一亮,檐上飛就把五盜之家的紙條兒,送回了縣衙,挑選了一幫心腹,在紅日西垂時,親自率領丁役,來到那家。進門後,即把全家人趕人房內,又把丁役分布在房前屋後,窗左門右。然後自己才和主人面對面坐在庭堂上,紅燭高燒,玉杯對飲,等待著夜行客的來到。
一更,二更過去了,沒有任何動靜,三更,四更過去了,仍是沒有什麼響聲。就在五鼓起更之時,忽然從庭堂的後檐上,傳來了檐動瓦響之聲。聽到響聲,檐上飛“嗖”的一聲,飛上檐去。與此同時,檐前紅光一晃,珠簾一動,眼見一個紅衣人,竄進庭來,突然,人影又消失了!回頭一看,桌上的銀壺、玉杯不見了!只留下一紙,寫著六盜之家,於知縣看過後,當即一屁股癱在椅上。
知縣想了多少辦法,遣了多少能人、強手,可還是一家挨著一家被盜。直盜到第十五家。又留下一紙,上面寫著“明晚縣衙”!於知縣接到這一“通告”後,不由得一身冷汗!他握著兩隻顫抖的手,仔細一想,所盜之家,竟全是那天賠自己去金頂雲台觀宴酒之人!想到這裡,他雙眼一昏,天旋地轉,從椅子上溜了下去。
當晚,華陰縣衙內,從大堂到知縣大人的住室,十步一丁,五步一役,一個個弓上弦,刀出鞘,虎視眈眈,嚴陣以待。就是那縣丞,都把自己未了之案,一卷卷落成藏好,坐在房內,不敢入睡。那檐上飛更是快了了一把,左右不離縣爺的寢閣。於知縣門窗緊閉,和夫人戰戰兢兢躲在房內。
可是,這一夜卻和往日不同,往日多半在四鼓五鼓才有動靜,而這晚,三更剛起就有了動靜!一會兒樹上的宿鴉叫幾聲;一會兒房上的瓦塊響幾聲,弄得人人慌恐,個個緊張,這樣反覆了多次。大約在四鼓剛起了時,縣老爺大堂上“咚地”落下一磚!接著,縣丞的窗子忽然被推開。縣丞限見一個紅衣人掠過視窗,飛上檐去!他不由得失尹!彳喊道:“有賊!”檐上飛聽到喊聲,一個箭步,亨卜了過去。只見屋頂上有影,他“嗖”的一聲,躥上房去。就在這時,知縣的窗子“嘩啦”一聲被推開二眼見一個紅衣仗劍的人,閃身進來,知縣夫人“唉喲”慘叫一聲,天知縣卻抱住了自己的頭;縮成一團。房上的檐上飛。聽到叫聲,連忙跳下房;趕了過來,只見一個人影;剛閃出窗檐上飛個見,就舉起刀向那人砍了過去,那人只手一推,象一堵牆爪寸—卜來,檐上個趔趄,重重地跌倒在地,重重地跌倒在地,眼:看紅衣人飛房,從房上飄下一條紙來。檐上飛川手…抓,拿到燈下看,上面寫著“金頃不歸,大印刁還”八個大字。字下還簽了個似名非名的“一掌砂”三個字。
於知縣按到紙:條一看,回頭望見夫人懷裡印沒有了。於知縣一頭暈倒在地上。
半個多月來。華山腳下,數十里內,天天相傳著被盜的奇聞—如今又傳出了知縣老爺大印被盜的怪事。這一駭人聽聞的訊息,不脛而走,一下子傳遍各地。一時,奇聞界淡,眾蛻紛雲。有人說“一掌砂”是個綠林大盜;有人說”一掌砂”的個江湖義士。可是,誰也沒有見過這個轟動一時的英雄人物。他是男是女,其說不一。就連被盜之家,甚至知縣和檐上飛,也還是不識廬山真面目。
姑且不說人們對這個神秘的夜行之客如何談論,只說這位縣太爺按到那個“通牒”後,頭上可就壓了座華山,再也抬不起來。他白天吃不下飯,夜晚睡不著覺,思來想去,不得不把檐上飛叫到當面,如此這般地交待了一通。
幾天以後,檐上飛果然從河南洛陽“追回”了那顆丟失的金頂,那樣終日慌慌如少針氈的豪紳、富商,聽說金頂找回來了,一個個心裡如釋重負,煙消雲散,都跑到縣衙來,向這位父母官“祝賀”。當門,人伙就把金頂送回雲台觀,並一齊動手,把金頂照樣安在了亭子上。
金頂被縣太爺送回來了。那么金頂究光址準盜走的?原來作此一案的,不是別人,正是於知縣和他的親信檐上飛,從此以後,人們都把於道酬知縣,叫做“遇倒偷”。
作案的醜態亮相了,金頂也還回來了,那個大鬧華陰縣的夜行客又是誰呢?這位神秘而俠義的“一掌砂”沒有留下姓名,也沒有露過面。黨成了一個難猜的謎。這個謎直到三十二年後,才被人們弄清。原來一掌砂就是住在雲台觀處,那位以種瓜為生的柳老頭兒的女兒,名叫柳葉蘭。三十二年以後,葉蘭的父親早已去世,而葉蘭也是一位老姑姑了,但是,這位老姑姑,和爹爹在世一樣,每年還是種上幾畝瓜度日月,這年,瓜熟之際,村里一些後生以為葉蘭姑姑年老,又是婦女,就每天夜晚摸到老人地里偷瓜吃。老人見是一些年輕後生,只驚動一下,追喊一聲,也就算了,可是,這群後生還是趕不走,一到晚上就成群打伙來了。一天夜晚,這群生後又來到來地里偷瓜。他們剛一走進地,只見一人,從空而來,只手一推,象一堵牆壓了下來,一個個被撂出丈余遠,都重重摔倒在地上。這時,只聽老人哈哈—笑說:“都嘗一嘗這‘一掌砂’。”大夥一聽,“一掌砂”是何名堂?都翻起身一溜煙地跑掉了。
從此,人們才知道“一掌砂”就是葉蘭老姑姑。原來,葉主姑姑的父親當年也是一位武林強手。他曾為當朝一些官商保過鏢。在保鏢期間,他認清了坑人肥己自勺腐敗官場,於是棄武為農,帶上唯一的女兒葉蘭,來到華山腳下,隱居在雲台觀前,以種瓜為主。縣內那群巨富、豪紳為新任知縣接風洗塵那天,他也在場。金頂被盜後,他知道是那位縣太爺乾的,於是就叫女兒完成了這樁公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