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參

竇參

竇參(733~792年),字時中,雍州平陵(今陝西鹹陽市秦都區)人。唐朝宰相,工部尚書竇誕玄孫。

少以門蔭,累官御史中丞。參習法令,通行政術。為人矜嚴悻直,果於判斷。唐德宗時以為宰相,陰狡而愎,恃權而貪,因故貶至柳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劉士寧贈送絹五十匹,湖南觀察使李巽上疏檢舉他交通藩鎮。德宗怒欲殺之,陸贄替竇參說情,才未被殺,貶作郴州(湖南省郴州市)別駕。隔年,再貶驩州(現越南榮市)司馬,不久賜死。全部家產、奴僕送至長安,籍沒充公。

基本介紹

  • 本名:竇參
  • 字號:字時中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平陵(今陝西鹹陽市)人
  • 出生時間:733年
  • 去世時間:792年
  • 主要作品:《登潛山觀》
  • 主要成就:唐德宗時宰相
  • 官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等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竇參父親竇審言,聞喜尉,以參貴贈吏部尚書。
竇參出身於官宦世家,年少時性格剛強,喜愛學習法律。初以門蔭任萬年縣(在今陝西西安市)尉,後調奉先縣。該縣有一權貴之子酒醉後欺厚胞妹,其父無能力阻止,氣憤而死。竇參依法將這個惡棍打殺,全縣吏民皆懼服竇參的威嚴,後被提升任大理寺司直。
婺州(今浙江金華縣)刺史鄧珽貪污銀八百緡,宰相極力袒護,準備從輕處理,不讓抄沒其財產。德宗皇帝命朝臣商議,多數人為討好宰相而同意從輕處理,但竇參依據律令爭辯,認為應當依法處置,終於使朝廷依法抄沒了鄧的財產。他即被升為監察御史。又有湖南觀察使府判官馬彝被權貴誣陷下獄,經他核查予以平反,再升任御史中丞
他在御史任上,揭發官吏的不法行為不講面情,不畏權勢,多次和宰相爭論。唐德宗皇帝幾次召見他,聽取他對國事的見解,頗受器重,被加授兼戶部侍郎。雖受宰相排擠,但他行事仍好專斷,有神策軍將軍孟華作戰有功,被人誣陷其有謀反罪;龍武將軍李建玉作戰中被吐蕃俘虜,部下有人告其通敵。兩人皆定為死罪,他堅持查明事實真相,平反了兩樁冤案,受到朝野稱讚,因此,再升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領度支鹽鐵使。
他得皇帝寵信,掌握了大權,從此行事專橫,又以權貪利,皇帝每次召集宰相議事,事畢當別人散去時,他總要逗留皇帝身邊,向皇帝進言,意欲獨專朝事。他在朝中和各地樹植了許多黨羽,依靠這些親信告密,使各地官員皆畏懼他的權勢,淄青節度使李納就曾以重金賄賂他。他的族侄竇申時任給事中,受到他的庇護,多行不法之事。凡新任職的官吏大多要到竇參處拜訪行賄,或探聽朝事。德宗皇帝曾告誡竇參,要他訓斥其侄,但他並不理睬,任其所為,引起好多官員同時揭發竇申的受賄罪,德宗才將竇竇參為道州司馬。同時以竇參有管教不嚴之責,將他貶為郴州別駕。在他去湖南郴州貶所時,湖南觀察使李巽又揭發他曾接受了宣武節度使劉士寧的賄賂。德宗大怒,欲殺,經人講情,再貶驤州司馬,抄沒其家產和奴婢。因宦官在皇帝前不斷進言,致竇參被賜死於邕州(在今廣西南寧市南鬱江南岸)。

個人作品

《登潛山觀》
山勢欲相抱,一條微徑盤。攀蘿歇復行,始得凌仙壇。
聞道葛夫子,此中煉還丹。丹成五色光,服之生羽翰。
靈草空自綠,餘霞誰共餐。至今步虛處,猶有孤飛鸞。
幽幽古殿門,下壓浮雲端。萬丈水聲落,四時松色寒。
既入無何鄉,轉嫌人事難。終當遠塵俗,高臥從所安。
《湖上閒居》
避影將息陰,自然知音稀。向來深林中,偶亦有所窺。
飛鳥口銜食,引雛上高枝。高枝但各有,安知宜不宜。
止止復何雲,物情何自私。
《遷謫江表久未歸》
一自經放逐,裴回無所從。便為寒山雲,不得隨飛龍。
名豈不欲保,歸豈不欲早。苟無三月資,難適千里道。
離心與羈思,終日常草草。人生年幾齊,憂苦即先老。
誰能假羽翼,使我暢懷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