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紅

火石紅現象的第二種形態就是瓷器在窯爐內燒制過程中外因作用造成的結果,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窯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窯紅
  • 釋義:火石紅現象的第二種形態
  • 產生原因:瓷器外因
  • 化學性質:氧化物
表現特徵,區別,形成原因,

表現特徵

古瓷上窯紅的表現特徵是:第一,窯紅的色彩分布不像胎紅那樣圍繞胎釉結合圈出現,而是在器物內外所有露胎處甚至大小縮釉處都可出現。第二,窯紅的晶體不表現出“散場效應”,而是呈不規則的片狀分布。第三,窯紅有時在古瓷器上與胎紅同時出現,有時單獨出現,當然也有隻出現胎紅而沒有窯紅的。

區別

這種火石紅出現的不同時性,證明胎紅和窯紅在形成原因上的區別。即胎紅產生於瓷胎內因,而窯紅則產生於瓷器外因,二者之出現於古瓷器物上,並沒有必然的關聯性。作者曾見到一隻清代乾隆時期民窯青花八角形山水紋暖硯。底部露胎處看不到胎紅,說明胎內含鐵元素稀少,但硯面因釉汗濃稠而產生的大大小小 30個縮釉露胎處均有濃重和火石紅色,而且這些火石紅幾乎覆蓋了所有的縮釉露胎面。這個實例說明,窯紅不是來自瓷胎內部,而是產生自瓷外部的窯內氛圍條件。

形成原因

毫無疑問,這種附著於瓷器露胎處的窯紅仍然是鐵元素在窯爐中的二次氧化物。那么,在古瓷中燒制過程中是哪些因素造成瓷器露胎處出現窯紅的呢?第一,是來自瓷胎內析出而散發於窯內的鐵離子或氧化亞鐵。第二,是來自瓷匣缽,特別是新用匣缽體經高溫分解出來的鐵離子或氧化亞鐵。第三,是瓷窯窯壁窯床,特別是新窯的窯壁窯床中在高溫下分解出來的鐵離子或氧化亞鐵。由於這些窯內鐵離子或氧亞鐵的存在,當燒窯結束,窯內溫度降低並且富氧空氣進入時,這些鐵離子或氧化亞鐵就會被二次氧化,並以結晶體的形態融附於瓷窯內各種可附著的物體上:附著於窯壁則成為“窯汗”的組成部份;附著於匣缽內外則使匡架缽表面發紅乃至發黑;而附著於瓷器露胎處則成窯紅。由此推測,新窯、新匣缽容易使瓷器產生窯紅,老窯、老匣缽則相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