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葉石楠

窄葉石楠,灌木,高1--2米;小枝初微生柔毛,以後脫落,有稀疏圓形皮孔;冬芽微小,鱗片近錐形,無毛。果實卵形,長約5毫米,寬約3毫米,紅色,肉質,光滑,無毛,頂端有內彎宿存萼片,內含4種子。 花期4月,果期7月。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土壤,苗期,插後,肥水,防寒,修剪,

形態特徵

灌木,高1-2米;小枝初微生柔毛,以後脫落,有稀疏圓形皮孔;冬芽微小,鱗片近錐形,無毛。葉片革質,帶狀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長3.5-9厘米,寬1-2厘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具短尖頭,基部漸狹,邊緣稍向外卷,具內彎鈍鋸齒,兩面無毛,中脈和側脈在下面隆起,側脈18-20對,在近邊緣處連合,網脈顯明;葉柄寬扁,有溝,長4-10毫米,初具柔毛,以後無毛;托葉鑽形,早落。聚傘花序頂生,直徑3-4厘米,有花15-25朵,總花梗和花梗無毛;花梗長5-10毫米;萼筒杯狀,長1.5-2毫米,外面無毛;萼片三角形,約和萼筒等長,先端急尖,外面無毛,內面有柔毛;花瓣白色,倒卵形,長2-3毫米,先端微缺,內面有白色柔毛;雄蕊20,約和花瓣等長;花柱2,合生,僅頂端分離,子房頂端有柔毛。果實卵形,長約5毫米,寬約3毫米,紅色,肉質,光滑,無毛,頂端有內彎宿存萼片,內含4種子。花期4月,果期7月。
本種的特點在於葉片帶狀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葉邊外卷,有鈍鋸齒,除萼片、花瓣、子房外,全體無毛。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200-400米山谷水旁或河床陽處灌叢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貴州(三都、黎平)、廣西(融水、大苗山)。模式標本采自貴州三都。泰國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

土壤

種植地土壤以質地疏鬆、肥沃、微酸性至中性為好,且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壤翻耕深度在25厘米以上、同時施用殺蟲劑防治地下害蟲。翻耕後將土壤整平,開排水溝,做苗床,床面寬度為1米左右。

苗期

待樹苗基本出齊時(約經過30天),應小心揭去覆草,防止將樹苗拔出。樹苗密度過大的應及時間苗,時間在5月份,密度過小的應及時移栽或補種。將間下的苗按20厘米×20厘米的株行距栽植,隨栽隨澆水,以保證較高的成活率。每半個月施1次尿素或三元複合肥,每畝用量約為4千克。天旱時及時灌溉,澇時及時排水。苗床期常見的病蟲害有立枯病猝倒病蠐螬地老虎等,應及時防治。還要防止鳥獸為害樹苗。

插後

扦插後1周,將基質含水量控制在60%-70%,空氣相對濕度以95%為宜。扦插15天以後,多數插條開始生根,應將基質含水量控制在40%左右,逐步揭膜通風,有50%以上插條萌發出新葉時可除去薄膜。每隔20天噴1次福·福鋅和多菌靈800倍液防治炭疽病和根腐病,及時拔除病株並燒毀。在插條全部生根展葉後,噴施水溶性化肥(0.2%尿素)促進生長。

肥水

栽前施足基肥,栽後及時澆水。在定植後的緩苗期內,要特別注意水分管理,如遇連續晴天,在移栽後3-4天要澆—次水,以後每隔10天左右澆一次水;如遇連續雨天,要及時排水。約15天后,種苗度過緩苗期即可施肥。在春季每半個月施一次尿素,用量約5公斤/畝,夏季和秋季每半個月施一次複合肥,用量為5公斤/畝,冬季施—次腐熟的有機肥,用量為1500公斤/畝,以開溝埋施為好。施肥要以薄肥勤施為原則,不可一次用量過大,以免傷根燒苗,平時要及時除草鬆土,防土壤板結。

防寒

新移植的石楠一定要注意防寒2-3年,入冬後,搭建牢固的防風屏障,在南面向陽處留一開口,接受陽光照射。另外,在地面上覆蓋一層稻草或其他覆蓋物,以防根部受凍。

修剪

石楠修剪時,對枝條多而細的植株應強剪,疏除部分枝條;對枝少而粗的植株輕剪,促進多萌發花枝。樹冠較小者,短截一年生枝,擴大樹冠;樹冠較大者,回縮主枝,以側代主,緩和樹勢。如石楠生長旺盛,開完花後將長枝剪去,促使葉芽生長。冬季以整形為目的,疏除部分密生枝以及無用枝,保持生長空間,促進新枝發育。對於用作造型的樹種一年要修剪1-2次,如用作綠籬,更應該經常修剪,以保持良好形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