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之路

突破——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之路

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是建立歷程,下冊是發展思路。在上冊中反映了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建立和發展資本市場的認識深化的歷程。

基本介紹

圖書目錄,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ISBN:9787504948055
作者: 劉鴻儒
上架日期:2009-2-2
出版日期:2008-12-1
版次:初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所屬分類:經濟> 經濟學綜合

內容簡介

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是建立歷程,下冊是發展思路。在上冊中反映了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要不要建立和發展資本市場的認識深化的歷程。在下冊中探討了如何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的幾個重大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強化資本市場的兩個支柱,即提高上市公司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機構投資者;另一個是豐富和完善市場體系,包括在發展股票市場的同時如何發展債券市場、期貨市場、B股市場,運用好海外市場,建立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等。
為了便於研究思想認識的演變,全書基本上按照時間的順序進行了編輯整理,並保留了原稿的內容,沒有作修改,屬於現在的看法則放在背景介紹和評論中來體現。

目錄

第1章 鄧小平、江澤民與中國資本市場
1.1 鄧小平與中國資本市場
1.2 江澤民與中國資本市場
第2章 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方案形成中的資本市場
2.1 金融體制改革指導思想的變遷歷程
2.2 20世紀80年代初關於銀行作用的討論為整個金融體制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3 1984年提出的金融體制改革方案
2.4 1985年中共中央對金融體制改革的表述
2.5 當時爭論的幾個問題
2.6 金融體制改革方案設計中對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思考和表述
第3章 資本市場自下而上的發展過程
3.1 20世紀80年代前半期資本市場發展的特點
3.2 關於建立資金市場的討論和方案的形成
3.3 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資本市場發展的特點
3.4 1985年關於建立資金市場的一篇文章
第4章 從1990年深圳股票熱到江澤民的談話
4.1 1990年5月出現的股票熱
4.2 對深圳股份制與證券市場進行調查
4.3 李鵬同志、姚依林同志指示由國家審計署組織調查
4.4 深圳市政府派人赴京匯報
4.5 江澤民同志對股票市場繼續試驗作了明確指示
4.6 李鵬同志在出差路上聽我匯報
4.7 我主持工作組對上海股份制試點和股票市場的發展進行調查
4.8 1991年系統論述資本市場的發言
第5章 證券交易所成立的前前後後
5.1 20世紀80年代關於建立證券交易所的討論和提出的建議
5.2 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在先
5.3 深圳證券交易所:先試營業再正式開業
5.4 應該建立幾個證券交易所
5.5 法人股交易市場的問題
第6章 爭論的深化和鄧小平同志的講話
6.1 上海、深圳赴京匯報,突出表達了對政治風險的擔心
6.1.1 上海股份制試點工作的匯報
6.1.2 深圳股份制改革和證券市場的匯報
6.1.3 國家體改委快報表達了對政治風險的擔心
6.2 我們對滬、深兩市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場發展的綜合報告
6.3 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的調查
6.4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聽取我們的專題匯報
6.5 鄧小平同志的南方講話
第7章 股份制改革思想的發展歷程
7.1 1988年的西直門會議
7.2 早期股份制改革過程中的規範與發展
7.2.1 第一步是農村的股份制改革
7.2.2 第二步是發展城市股份制公司
7.2.3 第三步是對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
7.3 國務院決定進一步推行股份制改革
7.3.1 股份制企業試點工作座談會的背景和討論的重點
7.3.2 我在會議總結時重點講了若干認識問題
7.3.3 國務院決定積極穩妥地推進股份制改革
7.4 我在《人民日報》發表《關於我國試行股份制的幾個問題》的來龍去脈
第8章 股份制改革的熱潮和“8·10”事件的發生
8.1 股份制改革及證券市場發展熱潮中的問題
8.2 總結經驗、統一認識、嚴格規範、防範風險——股份制試點座談會
8.3 “8·10”事件發生的前前後後
第9章 中國第一個證券監管機構的誕生
9.1 統一監管的最初嘗試 ——股票市場辦公會議制度
9.2 國務院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
9.3 建立什麼樣的統一監管機構
9.4 我出任證監會首任主席
9.5 開荒、修路、鋪軌道——創建中國證監會
第10章 中國證監會建立初期的施政綱領——《股票市場的風險與管理》
10.1 股災難免發生,力求減少損失
10.2 接受經驗教訓,強化市場管理
10.3 借鑑國外經驗,探索我國股票市場健康發展的道路
第11章 依法治市是政府監管資本市場的核心
11.1 股票條例的出台
11.2 證券法律制度與證券市場規範化
11.3 監管體系和監管隊伍的建設
第12章 “陽光是最有效的消毒劑”——建立公開透明的股票發行制度
12.1 技術性問題搞不好會引發社會問題
12.2 青島啤酒發行A股的試驗
12.3 關於股票發行工作程式的意見——1993年在全國股票發行工作程式座談會上的講話
12.4 提高證券承銷機構的工作水平——1993年在全國證券承銷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12.5 公開透明是完善股票發行和上市制度的核心
12.5.1 逐步取消計畫額度的限制,向核准制過渡
12.5.2 建立發行審核委員會
12.5.3 由審批制過渡到核准制
12.6 股票發行上市制度的國際比較與未來的發展方向
12.6.1 股票發行上市審核制度的國際比較
12.6.2 完善我國股票發行上市審核制度的思考
第13章 “三分業務,七分政治”——建立市場化的股票交易制度
13.1 股票發行價格誰來定
13.2 1994年“三大政策”的背後
13.2.1 台灣股市下跌和採取的對策
13.2.2 我們的對策建議
13.2.3 “三大政策”的公布
13.2.4 向政治局會議提供說明材料
13.2.5 向李鵬總理匯報股市情況
13.3 關於用《人民日報》特邀評論員文章影響股市的思考
13.3.1 第一次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
13.3.2 第二次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規範發展》
13.3.3 兩次《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給我的啟示
第14章 資本市場的發展與規範
14.1 資本市場發展初期就強調規範
14.1.1 向規範化發展的中國證券市場
14.1.2 加強證券市場規範化,促進我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
14.2 證券市場十年實踐的體會與思考
14.3 股市大討論——如何正確認識中國資本市場
14.3.1 2001年的股市大討論
14.3.2 關於中國證券市場的幾個認識問題
14.4 全面理解《九條意見》,大力發展資本市場
第15章 擺正位置,大力發展資本市場
15.1 從國際經驗看中國如何擺正“兩個輪子”
15.2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關係——我在1997年的一份講課提綱
15.3 中國融資體制的變革及股票市場的地位——在《金融研究》發表的一篇文章
第16章 轉換經營機制與依法規範運作——“基石論”之一
16.1 “基石論”的由來
16.2 上市公司必須把轉換經營機制放在首位
16.3 加強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16.4 上市公司應當在深化企業改革中勇於探索,依法規範運作
第17章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基石論”之二
17.1 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的關係
17.2 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研究
17.3 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的發展與問題
第18章 提高上市公司綜合素質的若干重要問題研究——“基石論”之三
18.1 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和國有股東行為問題
18.1.1 上市公司國有控股股東在股權行使中的不規範行為
18.1.2 建立控股股東行為制約機制
18.1.3 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特點
18.1.4 如何改善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
18.2 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問題
18.2.1 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特殊性
18.2.2 國有商業銀行股東價值最大化
18.3 建立完善保護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制度
18.3.1 如何保護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
18.3.2 建立社會公眾股股東表決機制
18.4 關於獨立董事問題
18.4.1 英美等國的獨立董事制度
18.4.2 我國的獨立董事制度
18.4.3 獨立董事制度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18.5 關於高管人員的激勵機制
18.5.1 為什麼要建立股權激勵制度
18.5.2 建立股權激勵制度的條件已經成熟
18.5.3 建立股權激勵制度的基本思路
18.5.4 建立股權激勵制度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18.6 關於投資者關係問題
18.6.1 我國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管理現狀及展望
18.6.2 借鑑國際經驗,完善投資者關係管理
18.7 營造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外部環境
第19章 從機構投資者到“兩個支柱論”
第20章 “跛足”的債券市場
第21章 期貨市場——發展中的認識反覆
第22章 B股的來龍去脈
第23章 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的背景和經過
第24章 內地市場和海外市場的關係
第25章 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作者簡介

劉鴻儒,1930年生人。1959年,前蘇聯莫斯科大學經濟系研究生畢業,獲經濟學副博士學位,回國後長期在人民銀行工作;1979-1980年參與組建中國農業銀行並擔任副行長;1980-1989年任中國人民銀行常務副行長,主管中國金融體制改革;1990-1992年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主管金融改革、股份制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1992-1995年創建中國證監會並擔任首任主席;1992-2002年擔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1980年創立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並一直擔任學位委員會主席、教授、博士生導師;1987年創辦中國金融學院,並擔任院長至1992年;1997年被香港城市大學授予工商管理名譽博士學位。著有《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問題研究》等8部專著,另有譯著2部,主編著作20多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