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線索化任務

空間線索化任務

空間線索化任務,又稱為外部線索化範式(exogenous cueing paradigm)或線索一靶子範式(cue-target paradigm ),是基於Posner (1980)等人研究注意資源的空間分配特點的經典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間線索化任務
  • 外文名:spatial cueing task
在經典的空間線索化任務中,螢幕中央呈現注視點,同時左右視野分別呈現方框。之後,一個方框呈現高亮,即對某一側空間進行線索化。高亮消失後,在左右任一方框內隨機呈現靶子。靶子出現在先前線索化的空間位置為有效線索(valid cues ),靶子出現在先前沒有線索化的空間位置為無效線索(invalid cues )。通常情況下,為了保證被試最初將注意指向線索化的空間位置,有效線索trial與無效線索trial的比列為3: 1。被試要求判斷靶子出現的位置,或判斷靶子是什麼("E”或“F ")“:”或“..”)。在研究情緒信息與注意偏向的實驗中,線索化的過程是在左右任一方框內隨機呈現情緒面孔或情緒詞,其它過程與經典的空間線索化任務大致相同。這些研究大多發現,與線索是不帶情緒色彩的刺激條件相比(如中性詞或無表情面孔),如果線索是負性情緒刺激(如憤怒表情)和威脅相關刺激,焦慮個體對出現在有效線索位置的靶子的探測顯著加快,對無效線索位置的靶子的探測顯著減慢。說明情緒信息影響人們的空間注意的定向(Bar-Haim et al., 2007; Cider et al., 2009)。
首先,可以通過比較不同情緒效價的有效線索和無效線索後的靶子反應時,考查注意偏向的不同成分。如果是注意警覺,則在有效位置上對情緒靶刺激的反應時小於對中性靶刺激的反應時;如果是注意解除困難,則在無效位置上對情緒靶刺激的反應時大於中性靶刺激的反應時。Fox等人(1993)發現,線上索有效條件下,無論是負性還是中性,被試能很快反應;而線上索無效條件下,焦慮組對負性刺激反應更慢,出現注意解除困難。
第二,通過操縱線索和靶子的時間間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SOA )著重考查注意脫離。Posner和Cohen (1984)發現,當線索和靶子的時間間隔( 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SOA )短於300ms時,被試對線索化位置的靶子反應時顯著小於對非線索化位置的靶子反應時,即易化效應或促進效應(facilitation ) ;當SOA繼續延長時,先前的易化效應逐漸轉變為抑制效應(inhibition ),即對線索化位置的靶子反應時顯著大於非線索化位置靶子的反應時。他們將這種效應稱為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在對情緒信息引起注意偏向的實驗中,研究者可以通過返回抑制量的改變,從而考查對情緒信息的注意脫離機制。如果返回抑制量減少,則表示注意脫離困難;如果返回抑制量增加,則可能表示注意迴避或者脫離易化。Fox等人(2002)對特質焦慮者的研究發現,威脅相關刺激能影響返回抑制。對高焦慮人群,威脅刺激能減少返回抑制量,而中等焦慮人群沒有這一趨勢,這說明高焦慮人群對威脅相關刺激的注意更加難以解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