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

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

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實驗室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日球物理數值開放研究實驗室”,於1994年12月5日批准正式對外開放。1999年空間中心經過對空間物理相關分支學科的整合,組建“中國科學院空間天氣學開放研究實驗室”,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重點實驗室的行列,是我國空間天氣領域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實驗室。2001年中國科學院通知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空間天氣學重點實驗室”。 2005年經科學技術部批准,組建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是我國空間天氣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為推動我國空間天氣事業發展具有重要領頭作用的一個優秀的研究集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
  • 開放時間:1994年12月5日
  • 成立時間:1993年
  • 更名時間:2001年
研究領域,項目成果,

研究領域

實驗室首先提出“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畫(簡稱雙星計畫)”建議和推動立項,並負責承擔了科學套用分系統和部分有效載荷分系統的研製工作,“雙星計畫”是我國第一次以自己提出的空間探測計畫進行國際合作的項目,是國家民用航天“十五”計畫中設立的重大科學探測衛星計畫,是國家第一次以明確的空間科學問題列入的衛星型號,實驗室的代表劉振興院士是“雙星計畫”首席科學家,“國際與日同在”計畫工作組成員。目前“雙星計畫”的兩顆衛星已順利發射成功,對觀測數據的分析和研究正在緊張進行之中。首先提出“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簡稱子午工程)”和“國際子午圈計畫”建議,並聯合全國有關部委十餘個單位共同推進“子午工程”的立項建設。負責了載人航天工程二期套用任務空間物理部分的論證;提出了中國探月計畫(“嫦娥工程”)二、三期日、地、月空間物理探測的科學目標建議和“空間風暴和極光探測計畫”的新構想。負責建議和組織實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九五”、“十五”重大項目和“十五”地球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日地空間環境和空間天氣。

項目成果

近三年來,實驗室在包括Nature、JGR、GRL、ApJ等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88篇,其中SCI論文占三分之二以上;實驗室承擔的科研項目100餘項,包括主持國家基金委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包括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配套1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項,中國科學院創新團隊1項,創新群體項目1項,承擔院方向性項目子課題3項,基金委面上項目、973、863等多項。實驗室主持召開了包括“夸父計畫”國際研討會、海峽兩岸空間科學研討會、全國空間天氣學研討會、全國空間物理學術研討會等十餘次國內外大型學術會議,實驗室成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作特邀報告30人次以上。2006年至2009年實驗室設立開放基金課題總計74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