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做技術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手做技術的人
  • 別名:任正非
  • 身份:華為的創辦人
  • 座右銘:文化是土壤
空手做技術的人
任正非,一個空手做技術的人。他進入網路技術界就堅定地相信:只有技術自立,才是根本,沒有自己的科技支撐體系,工業獨立是一句空話,沒有獨立的民族工業,就沒有民族的獨立。中國要發展,就必須靠自強。
華為的創辦人任正非,是當今中國企業界的傳奇人物。
傳奇之所以是傳奇,在於它令人好奇:華為,打造新銳的網路技術,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總部,追求高度競爭的企業文化,但他的管理者任正非卻用著中國最傳統的管理模式,並且相得益彰、頗為成功。這不得不讓人們感到好奇。
初涉技術江湖 投身實業之路
受過大學教育的任正非,進入社會的第一個選擇是軍方的研究單位。
任正非參軍之後表現一直良好,33歲成為軍隊代表,並參加過全國科學大會,被領導推薦入黨。
軍隊給予任正非很多,可以說,任正非的性格特徵與這段軍旅生涯密切相關。在部隊里,任正非養成了寵辱不驚的心態。
1987年10月,在深圳灣簡易房裡,這個43歲的退役部隊團職幹部用24000元錢創辦了一間小小的公司。現在,這個叫華為的公司幾乎顛覆了國外總認為中國是一個低科技、低成本產地的印象。
任正非創立華為之初,公司靠代銷交換機,完成了初步積累。目前華為是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其2002年營收為220億元人民幣,信息產業部評選的電子信息百強中,華為多年高居利潤率榜首。
剛剛有些積蓄,任正非就傾其所有把全部資金投入到數字交換機的研究開發上,這是一次以公司全部資產作為本錢的一搏。事實證明,這是華為發展上的一個里程牌,是一次正確的選擇。
當時的深圳,正值倒買倒賣階段,知識無用論風氣日盛,而真正搞實業、做研究的企業卻受到衝擊。這時候,華為沒有加入到倒買倒賣的潮流中去,也沒有單一地繼續那並無風險的代銷方式,而是選擇了一條充滿風險的,走技術自立,發展民族高新技術的實業之路。
在當時的中國交換機市場上,大型局用機和用戶機基本上都來自國外的電信企業和它們在國內的合資企業,在通信圈中的人都非常清楚這個行業的風險性。所以,很多人不理解為何華為公司放著輕而易得的錢不賺,卻去勞神費財地搞科研,實在太傻了。然而任正非自有他的一番見解,他認為,當時很多的合作合資,都令國有企業處於不平等的競爭劣勢中,這是幾十萬國有企業陷於困境的重要原因。這種以市場換技術的代價太大了!所以,任正非痛悟到:只有技術自立,才是根本,沒有自己的科技支撐體系,工業獨立是一句空話,沒有獨立的民族工業,就沒有民族的獨立。中國要發展,就必須靠自強。
因此,任正非一開始就給華為定下了明確目標:發展民族工業,不與外國合資;緊跟世界先進技術,立足於自己科研開發,目標是占領中國市場,開拓海外市場,與國外同行抗衡。
堅持技術領先 實幹闖出天地
任正非選擇的是一條極其艱辛的道路。
華為始創之時,直接生產人員不到200人,而研究開發人員倒有500人,如果減去這500人,一、二年內企業效益不會減少,還會大幅度提高,甚至可以創造一個奇蹟,但那時技術落後了怎么辦?到哪兒去引進?引進花不花錢?
華為公司從始至終一直受資金不足所困擾,然而任正非卻堅持投資向科研傾斜的政策,每年投入8000多萬乃至上億的研究經費用於技術開發,不惜冒“將全部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裡”的風險,將所有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到通信這個技術密集、資金密集的產業中。
如今回首當年,任正非感慨萬分:“華為成立之初十分幼稚,選擇了通訊產品,沒想到一誕生就在自家門口碰上了國際競爭,競爭對手是擁有數百億美元資產的世界著名公司。要是沒有國家的政策保護,華為公司很容易被摧毀的。”但帶著強有力的民族信念,任正非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條艱難之路。
任正非堅持技術領先,創造性地利用“壓強”原則。持續地、大規模地集中有限的財力打殲滅戰,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顯示了他長遠的目光和非凡的才能。
皇天不負苦心人。華為目前技術上達到的先進水平,已為國內外所承認。歐洲、日本、美國等一些與華為接觸過的著名公司,一致認為華為領導著中國通訊行業的技術潮流,不可低估了華為。在國家的幫助下,華為已在東歐、前蘇聯、香港、中亞、西非和東南亞等地區開拓了市常國內市場更是蓬勃發展。
重視文化思想 實現二次創業
任正非說:發展中的企業猶如一隻狼。狼三大特性,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三是群體奮鬥的意識。企業要擴張,必須要具備狼的這三個特性。
在輝煌的成績面前,任正非沒有就此滿足,他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將是21世紀世界各大通信巨頭最大的逐鹿常我國民族通信工業處於成長的關鍵時期,國內廠家只有聯合發展,資源共享,公平競爭,才有出路。因此,任正非明確表示,要把自己的知識獻給祖國和人民,願意把這些技術拿出來,組建產業集團,願意與兄弟廠家攜起手來共同交流合作,走共同發展的道路,否則唇亡齒寒。
在當地盛市政府的幫助下,公司正以二次創業的精神進行企業制度改造。華業即將發展成為有國家參股的、大型的通訊企業集團,走上規模經營的軌道。
華為公司繼續嚮往前進,需要繼續推行各種假設系統,並用實踐不斷去豐富、完善它。華為最重要的假設是把知識作為資本,另一個重要的假設是“決不讓雷鋒吃虧”。權力的高度集中和統一是思想和文化的統一,組織的統一必須建立在思想和文化建設的基礎上,組織只是一個構架體系,思想和文化是思維、引導體系。文化權和思想權就是最大的權力。
任正非帶領下的華為打上了深刻的軍事化烙印,推崇狼性文化。他上過大學,熟讀毛選,讀書涉獵甚廣,出口成章,極富鼓動性。他在內刊發表《華為的冬天》、《北國之春》等文章甚至被其他公司的員工奉為必讀。
在任正非眼中,華為是“三高”企業,但這裡的“高”,並不包括“高學歷”。
在高科技產業里,不具備高學歷的人很難提升,華為公司提拔了許多高學歷的人才,也提拔讀函大的高中生,也重用經多年工作積累而成才的工程師。華為不考理論,而著重實際作業能力,乾什麼,考什麼,因此,有學歷、有知識是優勢,沒有學歷的也不自卑。這種考核機制逼著所有的人都得奮力划船,爭取進步。在華為有19歲的高級工程師,有工作後第7天就提升高級工程的記錄,這都是“公平競爭,不唯學歷,注重實際才幹”原則在華為的真實體現。
任正非堅持的“三高”,是高效率、高壓力、高工資。他堅信,高工資是第一推動力,重賞之下才有勇夫。其實,華為給員工的不僅有高工資,還有股權和其它待遇。
應屆畢業生報到時的路費和行李託運費等可以享受實報實銷:從學校所在地到深圳的單程火車硬臥車票、市內交通費(不超過100元)、行李託運費(不超過200元)、體檢費(不超過150元)。上述費用所有票據在報到後的新員工培訓期間統一收娶報銷,並在報到的當月隨工資發放。
新員工正式上崗前的內部培訓期間,工資、福利照發不誤。新員工的工資開支,長年設定的負責培訓的一批員工、幹部的費用開支,各種培訓費用支出、培訓場所的建設、維護等等都是大筆開支。把一名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培養成可以在市嘗研發上獨當一面的成熟員工,華為投入了大量資金。
華為在市場費用上“敢於花錢”是出了名的。華為員工的收入一流,費用開支同樣也是一流的:所謂“出差要住星級酒店,參展要在國際展廳,捐款要有轟動效應,市場要搶最大份額”。公司曾經提出:“不敢花錢的幹部不是好乾部,花不了的要扣工資”,“省錢的不是好乾部”等等理念,鼓勵員工在該花錢的時候一定要捨得花錢,對重點客戶的投入不惜血本。
任正非認為:文化是土壤,產品是種子,行銷就好比是在土壤上播種、耕耘,培育出品牌這顆幼苗。物質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