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

空心村

空心村,農村建設上,在農民新建住宅的過程中,由於村莊規劃嚴重滯後等原因,農村居民點用地往往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莊外圍,而村莊內卻存在大量的空閒宅基地和閒置土地,形成了內空外延的用地狀況,即所謂的“空心村”。經濟上,空心村是指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大量的農村青壯年都湧入城市打工,除出過年的十幾天,其它的時間均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因此,使得留在農村的人口都是老弱病殘的現象。因其農村常住人口有如大樹之空心,故名之空心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心村
  • 表達式:因農村常住人口有如大樹空心,故名空心村。
  • 適用領域範圍:農村
  • 原因:農村居民用地不能合理、有效利用
建制沿革,形成原因,社會危害,

建制沿革

探究形成空心村的原因,乃是由於我國工業化進程和社會主義性質的產物。時至二十一世紀,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尤其工業化進程不可避免。但是,由於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我國在從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化過程中,不可能形成英國等“羊吃人”的現代化過程,因此,只能以這種勞動力的緩慢而大規模的轉移來實現。青壯年作為社會成員的主體,其生活和工作的分離,使農村之心空去。因此,從社會學角度來講,空心村是舊農業社會在當代中國的最後一瞥。

形成原因

農村基層政府沒有規劃意識
各地普遍存在規劃意識淡薄情況,沒有按照有關規定建立村鎮規劃建設管理體系,村鎮規劃建設所有的名存實亡,有的與土管所兩所合一各唱一台戲,有的乾脆撤銷機構分流人員。有些鄉村幹部隨意批宅基地,對於得到新宅基地的農民又沒有按照規定收回他們的舊宅基地;有些農民只要給村里和鄉鎮交一定數量的錢,或者同相關幹部拉拉關係走走後門,就可以自己選擇新的宅基地,並且他們所選擇的宅基地一般都選在村邊靠路、風景好、有商業價值的地方。還有些地方將建房指標分割減小面積或乾脆作廢,變相縱容、故意慫恿農民超面積建房和未批先建,從而達到“創收”目的。
農民傳統的宅基地私有觀念濃厚
一是許多農民認為,宅基地是私有的,占著了就是自己的,所以千方百計批地建新房,新屋建成後不拆舊房;二是有的農民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認為老房子是祖業,再窮也不能拆祖屋,阻礙了拆舊建新的實施;三是有的農民認為拆舊建新不划算,新房建起後自己住新房,父母老人住老房子,怕“老”人在新房有霉氣,並且舊房還可以用來堆放雜物及圈養禽畜;四是有的老房子是幾兄弟或幾戶幾姓共有,由於經濟條件不一樣,有的建新房走了,有的還住在老房子,或者全部建新房搬走了,但由於先前居住產生的矛盾、隔閡以及補償等問題導致房屋所有人間無法就老房子權屬及拆建達成一致,導致無法拆除舊房。
農民缺乏土地法制意識
相當一部分農民沒有土地觀念,認為我自己的責任田,我自己負責稅費,蓋個房子是自己的事,與別人不相干,這樣責任田或自留地就變成了宅基地,村裡的老房子空下來閒置、倒塌。還有一些農民互相調換責任田建設新房,罰款就讓他罰吧,反正也不在乎這幾個錢。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有些農民通過經商等手段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在城市購買了商品房,還有些農民在城裡打工站穩了腳跟,並落了戶籍。這些人由於政策允許他們保留原來在農村的宅基地責任田,所以他們的宅基地並沒有上交,形成了空置。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通過考學、當兵等方式實現了從“農民”到“市民”的轉換,不願將父母接走或父母不願入城仍住在鄉下,怕人說閒話,就通過關係批地建房供養老人,因而將老房子閒置。在一些地方還新建宗祠等形成大量房屋閒置。
自然條件的原因
有些老村莊自然條件並不算好,比如地勢低洼、交通不便、通訊不暢等,富裕起來的農民開始注重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有條件的人首先選擇離開原來的舊宅,另選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建新村,原來的舊宅也就成為了“空心村”。

社會危害

農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費了國家有限的土地資源,惡化了農民的生活環境,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在農村存在巨大的危害:
一是土地浪費嚴重。“空心村”占用的土地,耕不能耕,用不能用,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一方面是農民建新不拆舊,造成土地大量閒置;另一方面,許多村莊出現無處建房現象,土地管理部門被迫在有限的耕地指標中切出一部分來解決缺房戶的建房問題。
二是不利於安全。“空心村”存在的房子,大都破舊不堪,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三是影響環境衛生。“空心村”的廢棄房屋由於無人居住,所以也無人修繕,有些已經倒塌。不少村民將老房用於圈養禽畜。由於沒有人清理,致使村內垃圾成堆、污水橫流、雜草叢生、老鼠遍地、蠅蚊亂飛、糞便成堆。環境衛生的“髒、亂、差”,嚴重影響這些居民的居住環境和身心健康。
四是潛伏矛盾糾紛。由於“空心村”內的廢棄宅基地多年未曾有人使用,到了第三、四代之後,鄰居之間的土地界限必然會有些模糊。隨著農村土地的日益緊張,宅基地今後必將升值,到時候這些廢棄宅基地可能會引發家族內或家族間以及宗族間的矛盾糾紛。
五是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空心村”的存在,使農民居住地分散散亂,農村的村落分布面積過大,村莊外延拉得過長,增加了農村進行水、電、路、通信、公用設施等基礎設施統一建設的難度,延緩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