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州西湖保護區

穎州西湖保護區

潁州西湖保護區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州而得名,面積平方千米,年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穎州西湖是我國唐宋時期著名的風景湖泊,北宋盛期與杭州西湖齊名,並稱“杭潁”,為我國四大名西湖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潁州西湖保護區
  • 地理位置: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
  • 規劃範圍面積:20.72平方公里
  • 投資資金:21億元
規劃建設,簡介,歷史資料,歷史形成,地理環境,汝水徑流路線,7.1歷史悠久,物種,

規劃建設

穎州西湖保護區
潁州西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為2008年至2017年,計畫投資資金21億元。近期規劃為2008年到2010年,規劃範圍面積20.72平方公里,將重點發展生態型湖泊類旅遊觀光產品和歷史人文旅遊景點。以歷史文化觀光區為核心,以西湖鎮、華佗村、歐陽村為三個旅遊集散地,會議酒店區,田園度假區,汽車營地區,濕地公園,宋文化主題度假區,鬍子國主題公園,濕地保護園區,生態農業觀光區為八個功能區。充分利用和保護西湖現有資源,以濕地水域為主題線索,重現潁州西湖的歷史場景,展現當地的人文風俗,演繹濕地文化,將潁州西湖發展成為一個大眾型的複合旅遊目的地和集散地。

簡介

潁州西湖風景名勝區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州而得名,面積平方千米,年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穎州西湖是我國唐宋時期著名的風景湖泊,北宋盛期與杭州西湖齊名,並稱“杭穎”,為我國四大名西湖之一。風景區內有眾多歷史人文內容,文壇巨子晏殊、歐陽修、呂公著、蘇軾等先後任穎州知府,給西湖留下了眾多詩篇。穎州西湖座落在千里錦秀、淵源流長的穎灑之畔,是淮北平原一面中原明鏡,璀燦奪目,令人嚮往。她興於唐、盛於宋。有會老堂、清漣閣、畫舫齋、湖心亭、宜遠橋等十數處建築,並有菱荷十里,楊柳盈岸,久為遊人憩游勝境。唐、宋以來,即與揚州瘦西湖、杭州西湖並稱。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歐陽修由揚州移知穎州,尤喜此湖,有詩讚曰:“菡萏香情畫舸浮,使君不復憶揚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後歐陽修終老於此。清嘉慶後,湖面逐漸淤塞。今存有會老堂並歐陽修石刻像等遺物。碑林是穎州西湖重要景點之一,建築面積19958平方米,建有碑林、碑廊、百龍亭、歐蘇雙亭、七峰塔、書畫展館、八仙過海、十二生肖等大型工世石雕,形成規模龐大且具徽派風格的古樸典雅建築群,供遊人觀賞,另設有賓館、餐廳、商場、遊艇等西套設施。

歷史資料

穎州西湖保護區
史載,天下西湖三十六。據明《永樂大典》,常講的有八大西湖:杭州西湖、潁州西湖、惠州西湖、桂林西湖、北京西湖、福州西湖、揚州瘦西湖、南昌西湖。其中唯潁州西湖和杭州西湖條目記載最為詳盡。如讚美西湖,歐陽修有“汝陰西湖,天下絕勝”,“西湖舊已聞,既見又過之”;蘇東坡有“西湖雖小亦西子,縈流作態清而豐”之說。如媲美西湖,蘇東坡則有“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劉克莊有“桂湖亦在西,豈減潁與杭”,楊萬里有“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潁水更羅浮”,歐陽修亦有“都將二十四橋月,挽得西湖十傾秋”之說。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歷史上的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齊名共榮,不分伯仲,二者同為天下西湖媲美的標準。

歷史形成

穎州西湖保護區
潁州古西湖的開發有悠久的歷史。史載:周武王滅殷後,冊封功臣於各地建立諸侯國,卻忘掉了陳滿。康王(前1040)登基後便冊封陳滿後裔媯髡於汝墳建國。《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夏,齊侯、陳侯、葵侯、北燕伯、杞柏、鬍子、沈子朝於晉。”鬍子,爵。故又稱鬍子國。媯髡建國後,便迷上汝墳西側一望無際的滿泓碧波,先在湖南岸擇高地建立國都(後稱胡城),而後仿照文王在湖濱建靈囿、靈台的做法,在湖之東建台、建囿,以供自己及兩個愛女敬歸、齊歸遊玩。《寰宇記》說:敬歸、齊歸許聘給魯襄公,為了招待魯襄公而建此台。故此台稱女郎台,此湖稱西湖。春秋時期,五霸稱雄。《春秋"定公十五年》:“二月辛丑,楚子滅胡,以鬍子豹歸。”胡城雖遭塗炭,但西湖的自然風光依然透亮迷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於汝墳建立汝陰縣。從此,鬍子國的御花園因地得名,世稱汝陰西湖。

地理環境

潁州西湖之所以開發較早,得益於古潁州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據考:在夏、商、周時期,潁州西湖及其周邊一帶稱作汝墳。汝即汝水;墳《辭海》註:“水邊高地曰墳”。潁州西湖原本是盤桓在汝墳這片地方的汝水(今稱泉河)、西溪(已湮沒)、東溪(已湮沒)、三清河(今存)、白龍溝(今通七漁河)、小汝水(後稱小河,今改為泉河入潁水處的新道)、焦陂(已湮沒)等諸水的交匯處,地勢低洼,濕地連綿,天水相接,一望無涯,僅水面就約五、六十華里,許多地方深不可測,變化無窮。

汝水徑流路線

在貫通西湖的諸水中,值得一提的是汝水。先秦時期古汝水徑流路線是:自其源頭梁縣勉鄉天息山東南流至今河南漯河市南乾河陳村,……又東南經今西平、上蔡、商水、項城、沈丘老城,繼經安徽臨泉縣北,再東南循泉河至阜陽市,合潁水仍東南入淮。而且據有關專家研究,潁水就是古汝水支流。《水經注》記載的汝水自先秦至宋代都無多大變遷,“潁盛則南播,汝泆則北注”。上游,潁尾和汝尾將西湖與潁水和汝水連線在一起;下游,汝口和潁口將西湖與淮水緊密連繫在一起,從而有效地保證了古西湖上下游水源的長流不衰。因諸流長年累月從這裡經過,源頭活水,時動時靜,動時將泥沙捲走,形成深潭;靜時,沉積物留了下來,在偌大的湖面上,形成犬牙交錯的曲渚和星羅棋布的汀州。

7.1歷史悠久

文廟
在湖東南岸,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蔡齊知潁時所建。包括欞星門、啟聖祠、朋倫堂等建築群依次排開。文廟歷三百四十年圮於水。明洪武十一年(1377)遷建南城東街。
清潁亭 在會老堂附近。晏殊罷相出守潁郡,常優遊湖上,舒徐潁水之濱,作亭城陰以自頤養,俯瞰潁水,故得此名。蘇軾兄弟曾於此亭分別,有“別淚清潁”詩句。
清漣閣 面臨西溪,晏殊知潁時建。閣高三層,下臨深溪,有危樓百尺之勢。古木陰深,碧漾風清,為西湖勝景。
雙柳亭 在清漣閣前,晏殊手植雙柳,時歐陽修為郡守,柳已成蔭,因建此亭。明天啟初年,鳳陽府晏自啟重建,清乾隆三年,安徽布政使晏斯復建。
去思堂 初名清漣閣,晏殊既去,民不能忘,更其匾額為“去思”,遂為此堂。
會老堂 宋熙寧四年(1071),歐陽修致仕歸潁,趙康靖公概年逾八十,自南京(今河南商丘)來訪於湖上。時呂公著為郡守,作堂於西湖書院旁,名叫“會老堂”。明三暗五,重梁迭架,柱石斗拱,磚刻花紋,形式古樸。壁間有月門相通,窗為六角形,堂前欞門,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仍存。2005年由阜陽市潁泉區政府重新修復。
聚星堂 在會老堂前,過望佳橋拾級而上,便是聚星堂。凡三楹,宋代潁人為紀念知潁名宦而建。額上題:“潁濱星聚”。
六一堂 在會老堂後,凡三楹,宋熙寧五年(1072)建,為歐陽修終老之所,歐陽修著《六一居士傳》: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三橋 即飛蓋、宜遠、望佳三橋,為歐陽修知潁時所建。飛蓋橋,聳架在湖東南的直溪上,曲橋朱欄,倒映湖底,上通車馬行人,下通畫舫遊艇。宜遠橋,在西溪西南煙波空闊處,曲橋朱欄,古木映襯,南望清漣閣,北臨白雲間,境至清絕,如在塵表。望佳橋,在州島南陂下,高大寬廣,當年車馬喧鬧,遊人如織。歐陽修詠“望佳橋”詩云:“笳鼓下層台,旌旗轉長嶼。橋響騖歸軒,溪明望行炬。”
蘇堤 是出汝陰城向西北,蜿蜒曲折直到西溪的一道湖堤。宋元祐九年(1091)蘇軾知潁而修,夾堤間種桃柳,陽春煙景,桃紅柳綠,倒映湖底,宛如一條彩帶直系城頭。
書院 在澄源堂右側,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歐陽修續建。明正德間圮廢。嘉靖間重修再廢。清乾隆五年(1740)知府孫光憲重建。於四賢堂的左面為層六楹以處師儒,於右為屋四十楹以處師徒。並勒碑置於四賢堂左楹後壁間。
西湖三閘 蘇軾守潁時修,調劑西湖水以溉農田。明代廢。
西湖亭 在梧柳風堂後,宋代重建。額曰:“勝絕”,故又名“勝絕亭”。這裡水月空明,秋夜玩月最佳。亭中碑記很多,中有蘇軾真跡石刻:“潁州西湖,月夜泛舟;聽琴一首,東坡居士”。“坐河漢,藥西罅,使我冰雪腸。不為誰來疑為我,與君水天浮四方。”字型風韻,筆力遒勁,人們往往拓帖臨摹。
葵亭 在州島以東不遠處,呂公著通判潁州時作。額曰:“葵亭”,亭後有園名“青圃”。
竹間亭 在葵亭東南,近關帝廟。翼然湖上,幽篁叢生,為消夏佳境。歐陽修退居潁州抒懷詩有“靜愛竹時來野寺,獨尋春偶過溪橋”。
歐陽祠 在西湖書院東,凡三楹,為潁人紀念歐陽修而建。
懷歐橋 在湖東里許。歐陽修既卒,潁人為紀念歐公而建。唐宋時期,西湖建築達到鼎盛。而其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前代建築保存較為完好。如唐代後期大詩人杜荀鶴有一首《再經胡城縣》:“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新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我們暫且不去討論詩的內容,就杜荀鶴而言,兩年兩經胡城縣,說明此地實為往來交通要衝,商旅繁華之地。這一時期,頻現於文人的詩詞歌賦中的胡城,自然也不一般。即便是到了南宋初年,胡城古建築之風韻猶存。金主完顏亮率兵南下,曾寫下《過汝陰》詩一首:“門掩黃昏染綠苔,那回蹤跡半塵埃。空庭日暮鳥爭噪,幽徑草深人未來。數刃假山當戶牖,一池春水繞樓台。繁花不識興亡地,猶倚闌乾次第開。”城中有此幽靜深邃的大院,院中樓台假山錯落有致,落日黃昏,飛鳥歸巢,繁花盛開。而作為潁州古西湖建築歷史見證的女郎台,在宋代亦然神韻流芳,引得不少文人墨客流連忘返。歐陽修有“何處偏宜望,清漣對女郎”;梅堯臣有“樓上望湖上,煙林晚蔽雲”;黃庭堅有“安得雍容一樽酒,女郎台下水連天”,劉敞有:“城郭臨湖盡,樓台此地偏。動搖浮積水,高絕近諸天”;陸佃有“十頃湖光辟後塵,女郎台榭點沙濱”。詩人們或望台,或登台,或品台,或戲台,女郎台成為西湖之濱經久不衰吸引人們登高望遠的燕遊景點。明朝建立後,傅友德被封為潁國公對胡城進行了維修。正統七年(1442),御史彭勖路過潁州,想起當年歐陽修,說道:“文章足以洗積習,而歸諸古著,並傳於後世,惟守歐陽修公足以當之。”(見《歐陽文忠公祠記》),時任知州張克讓心領神會,一面維修西湖書院,一面於書院之西建歐陽文忠祠。嘉靖三年(1527),潁州兵備道朱舜民為宣揚三國關羽的忠義精神,提出建關帝廟,工未成調離。潁州知州蔡敬中按照朱的構想,續建關帝廟,廟後建二亭:碧環亭和峙玉亭。亭側建閣,門額題“潁水瀟湘”。嘉靖十四年(1535)潁州兵備道李宗樞命州判呂景蒙重修西湖書院,前增建露台,中增建四賢祠(四賢指晏殊、歐陽修、呂公著、蘇軾)。萬曆四年(1576),潁州知州黃大賁對西湖建築進行全面維修,並於四賢祠後築台,台上建西湖亭。繼之,建西湖閘,以防湖水乾涸。崇禎初年(1628),南京工部尚書,加封太子太師,潁州人張鶴鳴告老還鄉後,看重蘆花湄南邊崗巒回抱的地勢,用了兩年時間,建起一座豪華別墅。同時,為紀念漢朝的郭憲、陳蕃、范滂和宋朝的焦千之及明朝的盧翰,張鶴鳴會同知州於歐陽文公忠祠之側,又建松喬祠。經過維修、重建、再建,此時西湖建築群落不減昔日之勝。所以,當時詩人盛世銘則有“秉燭夜遊不願歸”的詩句。清順治年間,潁州人劉廷桂在西湖東南建別墅,園中有綠玉館、卷碧軒、鳧澡閣、漉月居、宜憩亭等,花竹深秀,水木清華,為一時勝地。乾隆五年(1740),潁州知府孫光憲重建西湖書院,同時在會老堂右側建文昌祠,凡六楹,後三楹祀文昌,前三楹為道士黃冠所居住。乾隆十三年(1748),知府王斂福維修湖上古蹟,劃出894畝耕地課租作為維修古蹟費用。乾隆以後,在四賢祠旁又建王公祠,祀乾隆間潁州知府王斂福。雍正年間,潁州知府蘆見增新建湖心亭、重建畫舫齋。在湖面風浪波濤中,煙波浩蕩,水天相接,亭齋之間有曲橋相連。在此危坐納涼,清風洒然,往來乘舟遊覽,大有輕舟一葉,凌風飛去之勢。

物種

潁州西湖濕地保護區現有濕地鳥類共13目33科8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東方白鸛、白頭鶴、大鴇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小天鵝、鴛鴦、鳶、赤腹鷹、普通鵟、紅隼、燕隼、灰鶴、短耳鴞、長耳鴞10種,此外,還有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維管束植物,主要有蓴菜、水蕨、野菱和蓮等。湖區盛產的大閘蟹、銀魚、菱角、蓮子等品質優良,享譽省內外。
編輯本段發展戰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