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米村

穀米村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瓦馬鄉,地處瓦馬鄉西邊,截止2007年底,該村距瓦馬鄉政府所在地24公里,到鄉鎮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市區144公里。東鄰白岩,南鄰拉攀,西鄰怒江,北鄰大理。轄小寨、拉馬山、僳柴壩等5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35.16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25℃,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包穀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穀米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瓦馬鄉
  • 面積:35.16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25℃,年降水量1200毫米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48畝(其中:田130畝,地2218畝),人均耕地2.75畝,主要種植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42505.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3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47畝,荒山荒地1444.5畝,其他面積5393.5畝。
穀米村經濟山林穀米村經濟山林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20戶通自來水,有22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4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5.9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8戶(分別占總數的44.55%和30.91%)。
穀米村水運河道穀米村水運河道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截止2007年底,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2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12輛,機車1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60畝,有效灌溉率為40.8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3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6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50.7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07.66萬元,占總收入的63.87%;畜牧業收入285萬元,占總收入的29.9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60頭,肉牛55頭,肉羊195頭);第二、三產業收入46.07萬元,占總收入的4.84%;工資性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1.26%。農民人均純收入1710.58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人(占勞動力的2.2%),在雲南省內務工5人,到雲南省外務工6人。
穀米村水果種植業穀米村水果種植業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往隆陽區內。2007年農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1.55%。該村發展核桃、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產業。

人口衛生

截止2007年底,該村有農戶220戶,共有鄉村人口853人,男性452人,女性401人。其中農業人口851人,勞動力487人。該村以彝族、白族為主(是彝族、白族混居地),其中彝族419人,白族248人,其他民族186人。
穀米村衛生室藥房穀米村衛生室藥房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01人,參合率94.12 %;享受低保5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4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4公里。該村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95戶,占農戶總數的79%。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底,該村建有國小4所,校舍建築面積823.35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122人,距離瓦馬中學24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2人,其中小學生81人,中學生41人。
穀米村國小一角穀米村國小一角

基層組織

截止2007年底,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4人,少數民族黨員32人,其中男黨員31人、女黨員3人。該村黨支部2006年被評為集體先進基層黨組織。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0人。

村務公開

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4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的方式公開財務。

新農村建設

2007年後,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路面差,晴通雨阻,產品無法及時外運,教育設施教育環境差,老百姓經濟意識淡薄。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不斷進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樹立老百姓的上進心理。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林果。發展養殖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