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蝽象

稻蝽象

稻蝽象在安徽危害水稻的椿象有十多種,主要由稻褐蝽、稻黑蝽、稻綠蝽、斑須蝽及稻棘緣蝽等。前4種屬半翅目,緣蝽科;稻棘緣蝽屬半翅目,緣蝽科。其成蟲和若蟲主要在水稻抽穗後,刺吸嫩穗汁液,造成秕谷或蹩粒,也可危害葉片和莖稈,還危害小麥、玉米、豆類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稻蝽象
  • 體長:11.5-13毫米
  • 特徵:淡褐色,觸角五節基部三節
  • 危害:水稻
形態特徵,稻褐蝽,稻黑蝽,稻綠蝽,斑須蝽,稻棘緣蝽,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下面介紹五種稻蝽象成蟲主要形態特徵:

稻褐蝽

體長11.5-13毫米。主要形態特徵為:淡褐色,觸角五節基部三節,顏色較淺。前胸背板側緣黃白色,中央近前緣處有2個小黑點。小盾片長三角形。前翅前緣黃白色。

稻黑蝽

體長10毫米。全身黑色無光澤。觸角灰黑色、五節。前胸背板前緣角向側方突出成刺。小盾片大,舌狀,幾乎達到腹部末端。

稻綠蝽

體長12-15.5毫米。全身(包括觸角和足)都是青綠色,前胸背板邊緣黃白色。小盾片末端超過腹部中央,其前緣有3個橫列的黃白色小點。

斑須蝽

體長8-13毫米,一般黃褐色,體色變化較大。全身長滿細毛,並布滿粗大黑點。觸角黑色,各節基部黃白色。小盾片尖端淡黃色。腹部露在翅外的部分黃黑相同。

稻棘緣蝽

體長9-11毫米,茶褐色,密布黑褐色刻點。前胸背板兩側各有一粗短角狀刺向兩側伸出。前翅革片外緣有一黃白色斑點。

生活習性

稻褐蝽:成蟲和若蟲主要刺吸水稻嫩穗汁液,造成秕谷、癟粒、白穗,也危害莖葉,除此,還危害玉米、麥類,並能再多種禾本科雜草上寄生。以成蟲在稻田附近的灌木、雜草、落葉或墳地、山坡等處過冬,6月間遷入稻田活動危害。成蟲有假死性及趨光性。卵常才成單行或雙行排列於稻葉背面,少數產在葉鞘、莖稈會穗上。若蟲一般五齡,一齡若蟲在原卵殼旁靜伏,不取食,二齡若蟲開始分散取食危害。陰天可整天在稻株上危害,晴天則以上午10點前及下午4點後危害較多,近中午及風雨較大時多靜伏於稻莖基部或稻葉背面。一般,半山區比山區平原發生多,山腳稻田比平原稻田的發生多。
稻蝽象
稻黑蝽:分布在淮河以南。成蟲和若蟲刺吸稻莖、葉及穗的汁液。被害處現黃斑,影響稻株生長發育或造成白穗。除水稻外還危害小麥、穀子、甘蔗、玉米、豆類等。在江蘇、浙江每年發生一代,以成蟲在土壤、樹皮裂縫等處過冬,6、7月間進入稻田危害。卵多產於稻株近水面的葉鞘上或稻葉上,少數產在稻葉上。初孵化的若蟲聚集在卵殼附近,二齡起分散在稻莖下部吸食汁液。三齡前的若蟲生活在稻株下部,三齡後的若蟲及成蟲白天潛伏在稻莖下部近水面處取食,晚上和陰天到稻株上部危害。早播、早插、施肥多、長勢好、葉色濃綠的田塊發生多;丘陵、山區發生多。
稻綠蝽:發生於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及南方各地區。成蟲和若蟲吸食稻穗汁液,可造成癟粒或秕谷,還危害穀子、麥、高粱、玉米、豆類、棉、芝麻、柑橘等多種植物。浙江每年發生一代,以成蟲在稻田附近的雜草根部過冬。早稻抽穗時飛到稻田危害,水稻黃熟後,又轉移到花生、芝麻、豆類等作物上危害。卵產於稻葉上,每一卵塊約有卵40-50粒,常排成二至六行。若蟲共五齡,一齡若蟲群集於卵殼附近不取食,第二齡起分散危害。
斑須蝽: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安徽發生普遍。斑須蝽食性很雜,寄主有稻、麥、玉米、高粱、棉、芝麻、豆類、菸草、蔬菜、果樹及林木。危害水稻時,主要刺吸正在灌漿的稻穗,造成癟粒和秕谷,對其他作物則主要危害幼嫩部分。一年發生二至三代,以成蟲越冬。卵產在葉片或穗上,聚集成卵塊。若蟲食性和成蟲相同。
稻棘緣蝽:安徽各地發生普遍。主要危害水稻,也危害玉米、高粱、小麥、穀子、大豆、棉花等。以成蟲和若蟲刺吸稻穗汁液,造成秕谷。被害稻上常有黑色小點。在廣西每年發生二代,以成蟲在雜草上越冬。春季,越冬代成蟲先危害麥穗,早稻抽穗時,在飛入稻田危害稻穗,並在稻穗和稻葉上產卵,卵散產。

防治方法

減少越冬蟲源:冬春結合積肥清除田邊及附近雜草,以減少蟲源。
藥劑防治:當稻田裡稻蝽發生數量多,特別是水稻揚花期以後,蝽象轉移到稻田危害時,應及時施藥防治,一般每畝用90%敵百蟲75-100克加水60公斤噴灑,效果良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