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寰

程海寰(1908—1949),原名程步瀛,字海寰,甘肅省文縣城關鎮人。中共地下黨工作者,民盟成員,革命烈士,詩人,詩作有《甲後吟草》、《滌月軒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海寰
  • 別名:程步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8
  • 逝世日期:1949
  • 代表作品:《甲後吟草》、《滌月軒集》
生平,追悼,詩鈔,

生平

程海寰於1908年出生於文縣城關鎮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1926年,程海寰畢業於甘肅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7年後,曾先後於臨夏、平涼、臨洮等地政府擔任微職,耳聞目睹國民黨政府的黑暗腐敗,因而積極追求進步。1936年西安事變時,程海寰正在平涼專署工作,他積極回響張、楊行動,聯合有識之士準備聚眾起義,事泄後被迫連夜逃往漢中。
1940年秋冬之際,程海寰以報社記者的身份去江南新四軍根據地進行考察,受到陳毅等領導人的熱情接待,使他感觸極大。回到西安後,他高興地對友人說:“要取得抗戰勝利,要救中國,只有跟共產黨走。”他與杜斌丞、楊乾丞等議定,要組織西北各民族抗日義勇軍,以隴南為中心,開闢川、陝、甘抗日根據地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反對國民黨的妥協政策與黑暗統治。於是,他們籌集了活動經費,派專人分別與臨洮的甘南民變領導人劉鳴王仲甲,卓尼的肋巴佛以及武都的王德一張英傑等取得聯繫,商討了起義計畫。後因事泄起義未遂。
1943年春,程海寰隨岷縣專署專員胡公冕去延安參觀訪問,目睹了邊區欣欣向榮的景象,受到毛澤東、葉劍英等中央領導人的接見,使他深受教育,增強了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獻身的決心。返回西安後,立即加入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後改為中國民主同盟),積極從事爭取民主政治與抗日的活動。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積極準備內戰,程海寰奔走呼號,揭露蔣介石的內戰陰謀,並在西安與金作鼎王友仁嚴子夏李文軒等商議組建“社會前進同盟”,提出“社會民主化,經濟社會化”和“反獨裁、反內戰、反飢餓”的政治口號。不久,因蔣介石、胡宗南的瘋狂鎮壓,民主同盟多人被捕,程海寰輾轉去上海繼續開展工作,並受山東中共黨組織的邀請,前往山東解放區。後考慮到程海寰在西北有良好的工作基礎和條件,黨組織遂動員他回西北工作。於是,他便化名張效劍到達蘭州,以蘭州工校歷史教員的身份為掩護開展活動,但時間不長,又引起國民黨特務的注意,只得潛回西安。
1948年6月,程海寰再度赴延安,又一次受到黨中央領導的接見。返回西安後,又前往天水聯絡民盟盟員汪劍平、趙方雲,共產黨員杜漢三聶青田等人,成立“西北前進同盟策動委員會” (簡稱“西策會”),主要任務是在西北地區軍政各界中上層人士中開展策反工作,瓦解胡宗南部隊,以配合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北。他們利用胡宗南擴充軍隊的機會,打人內部,占據了新編第一旅、第二旅的要職,控制兵力達一萬餘人,準備在陝西興平、武功一帶舉行兵變。
正當起義準備工作緊張進行之際,敵特機關獲得了他們準備起義的會議檔案,蘭州的秘密聯絡點迅即遭到破壞,程海寰的弟弟程景瀛在前往西安途中被特務逮捕(解放前夕被害於張掖)。胡宗南遂以召開會議為名,誘騙新一、新二旅軍官前往西安,於3月11日突然逮捕了程海寰、杜漢三王友仁等數十名“西策會”領導人。
程海寰在獄中英勇不屈,痛斥敵人的暴政,寫下了《絕命詩》三首,其中《無題》一首寫道:“事敗身當死,偷生殊可羞。自甘隨玉碎,不作繞指柔。”慷慨悲壯,正氣凜然。
5月上旬,西北野戰軍兵臨西安城下。17日,胡宗南軍隊在逃跑前將程海寰等15人殺害於西安玉祥門外,程時年41歲。

追悼

程海寰等同志殉難之後不久,西安、天水等地即相繼獲得解放。經民盟西北總支部報請當地政府批准,程海寰等同志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949年10月30日,天水市各界人士為程海寰、杜漢三、聶青田等烈士召開了追悼大會。1950年4月2日,西安市黨政軍民在西安甘青寧會館為西策會和川甘陝游擊縱隊的成員程海寰等烈士舉行了追悼大會,次日又在南郊興善寺新瑩(今西安烈士陵園)舉行了安葬典禮。

詩鈔

程海寰同志的生前遺著,亦由其友人葉惟熙彙編為《革命烈士程海寰遺作》,計古今體詩三十六首,詞三闕,書簡十七通,並有《程步瀛及其詩評》論及:“海寰詩固非僅以文字感人者。其就義長安時,從容賦詩,以止水心情,視生死大事,英烈異常!”正基於此,海寰其人其詩,益顯光輝。《隴右近代詩鈔》中收有其詩多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