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香蓮(戲劇《鍘美案》藝術形象)

秦香蓮(戲劇《鍘美案》藝術形象)

秦香蓮是北宋時代包公案-鍘美案中的苦情虛擬人物,這一故事廣泛流傳,被改編為評劇、京劇、晉劇、河北梆子、豫劇和越劇等多個版本;是被拋棄的婦女的代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香蓮
  • 登場作品:戲劇《鍘美案》
  • 性別:女
  • 人物年代:北宋(虛擬)
劇情介紹,故事真相,劇情差距,潮劇版本,

劇情介紹

北宋年間,陳世美進京應試,考中狀元,被招駙馬。其家鄉連年荒旱,父母去世,妻子秦香蓮(湖廣均州人士,今湖北丹江口人)攜兒女進京尋夫,闖宮遭逐。丞相王延齡憐之,試圖讓秦香蓮在陳世美壽辰之日扮成歌女席間彈唱以助破鏡重圓,不成。王延齡授秦香蓮紙扇,暗示其到開封府告狀。陳世美派家將韓琪追殺,韓終放走秦香蓮母子,自刎……秦香蓮逃出三官堂,至包拯前控告陳世美"殺妻滅嗣",包拯將陳世美召到開封府,好言相勸,話不投機。令秦與對質,陳世美自恃國戚,強詞狡辯;包拯怒欲鍘之。……皇姑、太后聞訊阻刑……包拯不顧,鍘死陳世美。
宋朝時代,湖廣均州府有一個叫做秦香蓮的婦女,她的丈夫陳世美上京趕考,一去三年無音信。秦香蓮在家裡含辛茹苦,窮耕苦織,奉養公婆和撫育兒女。不料連年災荒,公婆都餓死了。秦香蓮草草埋葬了兩個老人,然後帶領著兒子冬哥和女兒春妹(有的版本叫英哥冬妹或春哥冬妹),一路跋山涉水,沿途求乞,到京城(汴梁)來找尋自己的丈夫。
秦香蓮到京城的第一天,就從客店店主張元龍的口中打聽到陳世美已經中了狀元,並且被招為駙馬。香蓮聽到這個訊息以後,又喜又驚:喜的是丈夫的下落已明,驚的是陳世美做了駙馬。
秦香蓮
第二天早晨,張元龍帶著秦香蓮母子三人到駙馬府——紫墀宮找陳世美,但陳世美卻不讓他們進宮。後來,由於門官的幫助,秦香蓮才闖進宮去。在紫墀宮裡,秦香蓮見到了離別三年的丈夫。陳世美不肯收留香蓮母子,要把他們攆出宮去。當時,秦香蓮心中雖然很痛苦,但仍然向陳世美訴說家鄉連遭災荒和公婆雙雙餓死的不幸,希望陳世美能認下妻子兒女。面對著父母恩、夫妻情、兒女愛,陳世美也稍有感動。但當他一摸到自己頭上戴的烏紗帽和身上穿的蟒龍袍,想到了與皇姑成婚後的榮華富貴,便又狠心地把秦香蓮母子趕出宮去。秦香蓮被趕出宮後,在街上遇見了三朝元老、宰相王延齡朝罷回府,便攔轎控告陳世美。王延齡很同情秦香蓮的遭遇,便給她出了一條計策,叫香蓮假扮做一個賣唱的,在陳世美壽誕之日入宮唱訴。
香蓮到京的第三天,正是陳世美壽辰之日,紫墀宮張燈結彩,鼓樂齊奏,賀客滿堂。宰相王延齡亦借賀壽為名,帶著香蓮進宮去在筵席前賣唱。儘管秦香蓮一字一淚的哭訴自己的身世和家庭的苦難以至泣不成聲;儘管王延齡在旁多方婉言相勸,但陳世美卻是狗肺狼心,無動於衷,他不但數次想將香蓮趕出宮去,並且出言衝撞了王延齡。王延齡在盛怒之下,將自己的白紙扇一把交給秦香蓮,囑她到開封府府尹包拯處去告狀。陳世美見王延齡氣沖沖走出宮去,怕對自己不利。於是一面傳話州司衙門,將香蓮母子趕出京城;一面又派遣宮中武士韓祺去追殺香蓮、冬哥和春妹,企圖滅口。
在京城郊外的一所古廟中,韓祺找到了秦香蓮母子三人。但經過香蓮的訴述以後,韓祺才恍然大悟:原來要殺的並不是陳世美的什麼仇人,而是陳世美的妻子兒女!韓祺左右為難:要殺香蓮母子嗎,不忍心下手,不殺嗎,鋼刀上又沒有血跡做回證。最後,為了不昧良心,不背正義,韓祺終於放走了秦香蓮母子,自己則引刀自刎而死。香蓮悲憤交加,咬牙切齒痛恨陳世美的惡行,她拿起了鋼刀,急奔開封府去告狀。這時候,開封府府尹包拯正從陳州放糧回來,一面讓秦香蓮去寫狀子,一面叫王朝去騙陳世美到開封府來。陳世美帶了上方寶劍,氣焰千丈地來與包拯相見。起初,包拯還正言相勸他認下香蓮。陳世美卻全不領情,不但堅決不認,並且倚仗皇權欺人。包公見陳世美執迷不悟,便傳令擊鼓升堂。
在公堂上,秦香蓮理直氣壯地控訴了陳世美忘卻父母、不認妻兒、殺妻滅子三大罪狀;鐵證如山。但陳世美卻仗勢不受開封府的審理,且想在公堂上行兇殺害秦香蓮,包拯忍無可忍,便喝令劊子手打落陳世美頭上的烏紗帽,剝去他的蟒龍袍,用法繩把他捆綁了起來。跟隨陳世美來的內侍見勢不好,急忙跑回宮去報信。皇姑聞訊大驚,連忙擺了車輦,趕到開封府來討人;但包拯卻堅持不放陳世美,一定要為民伸冤。皇姑沒有辦法,只得迴轉車輦,去請她的母后。國太到了開封府,用威脅利誘都嚇不倒包拯,便蠻不講理,強奪冬哥和春妹;並且耍賴:不放陳駙馬,就坐守開封府不回宮。包拯見國太變了臉,左右為難,無可奈何,只得捧過自己的俸銀三百兩贈與香蓮,勸她與兒女回家。秦香蓮有冤無處訴,怨包拯也是個官官相護的人,並且退回銀兩。包拯聽了香蓮的話,愧憤交加。他寧願棄官丟職,也要為香蓮伸冤。包拯不顧國太與皇姑的阻止,一手摘下頭上的烏紗帽喝令開斬!這個貪圖榮華富貴,狠心殺妻滅子的陳世美,終於死在鐵面無私的包拯的龍頭鍘下!

故事真相

傳統戲劇中的陳世美,自報家門是“湖廣均州人氏”。據《均州志·進士篇》記載:“順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陳年穀,官貴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參政。”又據《湖北歷史人物辭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記載:陳世美,清代官員。原名年穀,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縣,現丹江口市)人,出身於仕官之家。清初遊學北京,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進士。初任河北某地知縣,後因得康熙賞識,升為貴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參政。
秦香蓮(戲劇《鍘美案》藝術形象)
在貴州為官時,同鄉同學來投,謀取官職,他多次接待,並勸以刻苦攻讀以求仕進。後因來投者日多,難於應付,乃囑總管家一律謝絕。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同窗胡夢蝶,昔日與他進京赴考時,曾以錢財相助,因遭總管家回絕,頓生報復之心,遂將社會上一些升官發財、忘恩負義而拋妻滅子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他身上,編成戲劇《秦香蓮》,在陝西、河南等地演出。相傳清末一河南劇團到均州演出此戲時,陳的一個後人看了,氣得當場吐血,陳世美第八代孫還組織家族眾人,當場砸了該劇團衣箱,並毆打演員死傷數人,演出被迫停止。
一般地方和一般人看此戲並不把它當真,可是在丹江口市(原均州),陳姓居民一向認真對待此事,說這個戲冤枉了好人,因而憤憤不平,不許在均縣上演陳世美的戲。自1980年以來,湖北省民間文藝研究會全面開展民間文學蒐集整理工作,當地民眾為陳世美鳴冤叫屈,並逐漸用文字發表出來。關於陳世美的冤情便在海內外傳播開來,引起越來越多的民間文藝學者和有關部門的研究和重視。
丹江口市的童德倫老人為解開陳世美之謎,花費了數十年心血,他認為:陳世美在歷史上實確有其人,當地民間傳說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發現的有關陳世美的碑文記載,陳世美都是為官清廉、剛直不阿、體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強加在他身上的所謂嫌貧愛富、殺妻滅子之事,乃係嫉賢妒能之輩所為。因此,均縣有“北門街不唱陳世美,秦家樓不唱秦香蓮”的俗話。
清代陳世美怎么會被宋朝的包公鍘了呢?二百年來,《鍘美案》雖然在世上演唱,使陳世美臭名昭著,但從現在蒐集的大量素材來看,《鍘美案》確屬戲劇舞台上的歷史“冤案”。
據傳,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個戲班子演《秦香蓮抱琵琶》,看戲的人格外多,他們嫌戲文太短了,唱不到半天,不肯散去。掌班的沒辦法,只好在正戲前頭加個《陳州放糧》的短戲。
戲唱到中午,陳世美的家將韓琪受命追殺秦香蓮,又放走秦香蓮,韓琪自刎,秦香蓮拉著兒女倒在血泊中……又是到此煞戲了。看戲的不肯走,大家齊聲吼:“殺了陳世美!”磚頭瓦塊齊向戲台上打來。掌班的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亂轉,不敢在前台露頭,趕緊溜到後台。這時,唱《陳州放糧》的“包公”還未下裝,他問:“台下怎么啦?出了什麼事?”掌班的一見“包公”,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推著他說:“快,快到前台接著往下唱。”
“包公”說:“你急糊塗啦!我在宋朝,陳世美在清朝,相隔幾百年,咋能同台唱戲?”“哎呀,事到這般時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說,“陳世美那么大的駙馬官,誰敢殺他?只有你‘包黑子’鐵面無私可以把他鍘了,給老百姓出出氣,就算煞戲了。”
黑臉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帶著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一班人馬上場了。唱到他將陳世美一鍘,台下歡呼起來。從那以後,小戲《秦香蓮抱琵琶》就變成大戲《鍘美案》了。
鍘美案:《包公案》和《三俠五義》的交叉體現
“駙馬爺近前看端詳 秦香蓮三十二歲 狀告當朝駙馬郎 欺君王瞞皇上 殺妻滅嗣良心喪 逼死韓琦在廟堂 ”隨著這句經典唱腔,鍘美案被大家廣泛認知。
這是包公故事裡一個很有名的段落, 講述了陳世美家境貧寒與妻子秦香蓮恩愛和諧,十年苦讀陳世美進京趕考,中狀元後被仁宗招為駙馬。秦香蓮久無陳世美音訊,攜子上京尋夫,但陳世美不肯與其相認,並派韓琪半夜追殺。韓琪不忍下手只好自盡以求義,秦香蓮反被誤為兇手入獄。在陳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蓮被發配邊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殺她,幸為展昭所救。 展昭至陳世美家鄉尋得人證祺家夫婦,半途上祺大娘死於殺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證物證,欲定駙馬之罪,公主與太后皆趕至阻擋,但包拯終將陳世美送上龍頭鍘。

劇情差距

其實在明代《包公案百家公案》里第26回《秦氏還魂配世美》陳世美中狀元不認妻子兒女的故事和現在鍘美案劇情差距很大。那么現在的鍘美案和包公百家公案又有什麼區別呢?
1. 包公案里陳世美沒有做駙馬。
2. 秦氏不叫秦香蓮。
3. 陳世美“久貪爵祿,不念妻子”兩年未回家,秦氏帶兩個孩子尋夫,在陳世美過壽的時候扮作彈唱女子在其同僚面前為其獻琵琶曲,陳羞臉難藏散席後把秦氏抓來棒打一番趕出城去,覺得秦氏行為“羞殺陳門概族人”派驃騎將軍趙伯純趕到白虎山下一劍殺之,要接瑛哥、東妹回府,兩個孩子不回。鍘美案里是韓琦追殺秦香蓮母子至破廟,見秦香蓮母子可憐不忍殺害又無法交差自殺。
4.神仙覺得秦氏死的冤,喚土地判官看管秦氏屍首,不可損壞。化作法師黃道空教給瑛哥、東妹武藝。後鬧海盜的時候天子張榜尋賢,瑛哥、東妹平海盜被封官。封瑛哥為中軍都督,封東妹為右軍先鋒夫人,封母親秦氏為鎮國老夫人,父陳世美為鎮國公。兄妹去白虎山敕葬母親的時候,秦氏還魂要報當年被殺之仇,告到包大人台下。包大人怒,擬決世美罪名稟報天子,即差張千、李萬去拿陳世美、趙伯純到庭鞫問、拷打一番。世美俯首無語,一直實招。拯擬世美配遼東軍,趙伯純配雲南軍。鍘美案里是秦香蓮到開封府狀告當朝駙馬殺妻滅子,被龍頭鍘所鍘。
那么為什麼流傳下來會有這么多差距呢? 這是因為在三俠五義之前包公還沒有鍘刀,更沒給展昭等人輔佐,無法用法器鍘權貴。
包公故事出於宋代,興於元曲,明代經人整理成書叫包公案又叫龍圖公案,清代經石玉昆借鑑包公故事編成龍圖耳錄後經文人整理又叫三俠五義,三俠五義前二十七回以包公故事為主,把原來被嚴重神話了的包大人還原成普通人,更體現了包公清正廉明人性化的一面。其中包括四大門柱張龍趙虎王朝馬漢的由來,公孫策的出世由來,包大人三口銅鍘的由來,開封府三寶的由來,展昭輔佐包大人的由來等等,這些是在以前包公案里沒有的,在三俠五義都有了明確的交代。清代包公戲借鑑了三俠五義里的故事情節,也引用了三俠五義里包大人的三口銅鍘和護衛展昭。所以現在大家看到今天鍘美案的樣子。

潮劇版本

宋朝湖廣均州府有一婦女秦香蓮,其丈夫陳世美上京赴考三年,全無音訊,公婆又因連年荒旱,受飢身喪,秦香蓮只得領著一對兒女上京尋夫。在京城裡,香蓮聞知丈夫高中狀元,受招國婿,且喜且驚,終於在紫墀宮裡會見了親夫陳世美。但滿身榮耀的陳世美,利祿薰心,卻將她母子趕逐。
秦香蓮被趕出宮後,在街上遇見了三朝元老、宰相王延齡,便攔道喊冤。延齡很同情香蓮遭遇,於是借辭為世美拜壽,教香蓮扮為賣唱之人,歌唱筵前,指望使世美回心,但世美卻堅決不認,並對香蓮多方趕逐。延齡義憤填胸,將自己白扇給予香蓮,囑她往開封告狀。
陳世美趕走香蓮之後,怕生後患,竟派武士韓琪前往追殺。韓琪在“三官廟”追到香蓮母子,經香蓮訴說之後,為了不昧良心,韓琪終於放走她們母子三人,自己卻因無法向陳世美復命而自刎。
秦香蓮奔往開封,見到包拯,控告世美。包拯便把世美騙過府來,先以婉言相勸,希望他認下妻兒,骨肉團聚。但陳世美倚仗皇勢,蒙昧良心,全不領悟,甚且企圖行兇殺害香蓮,包拯迫不得已,立即開堂審訊。皇姑、國太聞訊,相繼到來庇護,用盡種種卑鄙手段,威脅包拯放回世美。包拯無可奈何,將俸銀三百兩贈香蓮,勸她帶兒回家,勤勞度日。香蓮有冤難訴,拒不接受,並怨包拯官官相護。包拯聽了香蓮的話,愧憤交加,寧願棄官去職,主持正義,終於鍘下了見利忘義背信喪德的陳世美。
[考釋]此本系根據評劇本移植改編。劇本改編:謝吟、江流。50年代,源正潮劇團演出。60至80年代,上演此劇目的有怡梨、玉梨、元華、榕江一團、東山潮劇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